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萍 实习生 林昀肖 北京报道 “我希望做不再仅聚焦于大三甲医院,而是覆盖6至8亿人口的乡镇、村和社区的基层市场。”近日,云鹊医执行董事兼CEO刘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虽是财务出身,但刘娜已专注于互联网医疗行业多年,认为中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在于补齐基层医疗的短板。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防线,但由于历史发展等原因,我国基层医疗一直停留在较低水平。医师水平不足、药品器械短缺、供应链断层、流通效率低下等痛点问题始终限制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其中,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成为关键。刘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近年来,基层医疗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医生年轻化趋势明显,学历层次也有大幅提升求知欲也很强;而很多药械企业也提出下沉基层市场的战略;基层老百姓也同样希望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各方需求很清晰,包括云鹊医在内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都在积极探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生服务能力及效率。
目前,云鹊医已入驻逾39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近万家等级医院,近240万医务人员注册,平台年活跃用户达170万+,可触达全国超8亿居民。在此基础及上述需求下,也催生了围绕基层医疗服务发展的商业模式,如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实现对上下游企业的连接,搭建起数字化平台。使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医药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建立联系,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能够进入基层,推动药械产品的下沉等。
从教育切入基层医疗短板
随着新医改及分级诊疗政策的激励和落实,我国医疗机构总数逐年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占比在2012年之后持续在93%以上,成为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防线。根据2020年4月最新统计,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5.7万,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95%。
不过,关注基层医疗发展多年的刘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基层医疗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基层卫生机构的药械产品需求量少、规模小、布局分散,客观上造成药品流通成本高、配送不及时、供应不足的问题。基层医师整体年龄偏大,教育水平偏低,在诊疗能力上也存在着很大痛点。同时,基层医生往往没有提高治疗水平的机会,缺乏成长的路径。
此外,我国基层药品供应严重不足,目前中国的基药目录有大概635种,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会达到920种,但实际有的基层村卫生室只有50种左右。同时,中国还存在24.5万家的私人诊所,这些诊所中的药品一般也在200种左右。基层患者因用药选择性低,只能辗转上级医院就医,增加治疗成本,这不符合“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分级诊疗要求。
近年来,刘娜一直在坚持走基层,也到过多个乡村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她对基层医疗问题进行了三点总结:第一是缺乏信息,即基层医生的教育认知不足;第二是缺少基础设施,乡村医疗的基础设施落后,这包括医疗器械和检测方面;第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乡村医疗整体的资金和分配都是不足的,只能依靠政策导向来获取。
在刘娜看来,犹如木桶原理一样,基层医疗短板没有补齐,中国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就会受掣肘。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在线健康医疗服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包括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互联网医疗企业也都在进行相关布局。如京东健康也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药供应链效率等方面进行探索,从医生、医院两个方面助力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一方面通过平台优势实现专家团队与基层医生和青年医生的专业知识的传递,另一方面以专科专病角度加速与基层医院的专业互通。
在互联网医疗大平台向基层渗透之时,云鹊医已经从教育入手,切入基层医疗短板,搭建起“教育+问诊+药品”的基层医疗数字化平台。在基层医师教育方面,云鹊医针对基层医生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而不限于学分制、考职称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涉及40多个科室,拥有3000多门课程。
“在云鹊医的教学服务中,云鹊医的模式区别于传统学分制和考职称的继续教育模式,教学服务并不收费。云鹊医中也包括一些政府支持的基层医生教学项目,例如国家级的高血压培训项目;14项基本公卫,以及和疫情有关的培训内容。”刘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
通过云鹊医平台,刘娜发现基层医生的求知欲很强,约有1万名医生坚持每日上线学习。在云鹊医平台除了占比20%-30%的政府颁布指南,还有非官方的医疗知识教育栏目,云鹊医目前的年度活跃数据当中,有80%的医生自发收看这些栏目,其中有项5分钟音频的栏目很受欢迎,医生可以利用遛弯的时间进行收听。
云鹊医平台主册医生数量也快速增长,从2017年的3万名注册医生,到2018年接近100万,至2019年接近200万,后自然增长到目前的240万,其中100-120万的医生来自乡镇,这是云鹊医覆盖最广的医生群体。此外,云鹊医有50-60万的医生来自乡村,另外有50-60万的医生来自社区。
构建基层医疗本地化服务体系
刘娜发现近年来基层医疗也发生了较大的积极变化,如在年龄层面,基层医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2015年时,我国基层医生中50-60岁年龄段的占比在30%以上,而40-60岁的年龄段占比达70%。相比之下,30岁以下医生只占到5%左右。而目前云鹊医平台上的数据显示,其注册的基层医生中,20-30岁医生占比已达20%。
“这些年轻人能更多接触新鲜事物,他们对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收入也有了更高要求。”刘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除年轻化的趋势外,基层医疗市场中客单价的变化也让刘娜十分震撼。在2015年,城市在线医药的客单价在40~60元,而目前云鹊医平台上基层医疗的客单价远高于此。
而相较于其他互联网平台,云鹊医也有“问诊”功能,其中包括基层医生的向上问诊,实际上是助诊服务,即由基层医生带领病人向上级医生问诊,这并不是患者单纯的问诊,而助力基层医生在实践中成长,因为只有理论学习并不够。
助诊过程中医生之间对话较多,在其他类似的平台中,一般到4分钟就会要求进一步付费,而云鹊医上助诊的平均时长为12分钟,并不会中途暂停。“在助诊的最后5分钟,上级医生往往会鼓励基层医生再自信一点,这实际也放大了基层医患之间的信任感。虽然患者对基层医生有情感上的依靠和信任,但对其专业度等方面可能会有所担心。”刘娜指出,通过这样的桥梁,患者愿意为问诊买单,基层医生进一步学习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虽然基层医生的专业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基层患者对其的信任度很高,这也使得基层医疗具有较强的本地化属性,他们往往可能对全国著名的三甲医院没有认知,但能满足于市级医院的治疗。如在云鹊医平台中,县级医院医生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若面临精神科、肿瘤方面等无法解决的治疗问题,他们也可向上进行咨询,云鹊医平台中有2800多名以讲师身份注册的知名医院医生。
因有着较强的本地化属性,基层医疗在疾病预防、跟踪管理方面也有较大的优势。基于此,云鹊医将一些预防阶段和随访阶段的服务承接给基层医生,基层医生可以因此获得更多收入,且能够更好地留住患者。
“云鹊医会与布局基层医疗的企业进行合作,例如,在预防阶段,基层医生可以向基层老百姓进行早筛普及,可以达到一人10元左右的服务收入,而相关企业也能触达基层,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刘娜举例称。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癌症防治的关键。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全球4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也表明,中国的恶性肿瘤有60%是可以预防的。我国政府报告也多次提到,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
传统筛查由等级医院发起,或者由医联体内机构共同参与,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缺乏专业的筛查设备、筛查系统和人员培训,导致筛查工作耗时耗力。而村卫生室一级则直接不参与,使得整体筛查范围有限且很难下沉到乡村。
云鹊医在尝试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使基层医生具备筛查能力,让基层医生有能力参与筛查环节,能大幅提升筛查的广度及深度。
此前,某企业癌症筛查产品通过云鹊医平台进入基层,基层医生将学习的防癌知识传递给基层老百姓,让他们有预防意识。从实践中看,基层老百姓对癌症防治关注度也很高,如上述癌症筛查产品7月份项目开始,有10万人进行了筛查,8月份筛查人数则达到30万人。
事实上,在基层医生可以助力癌症防治前移,同时也可以助力企业更好地了解基层医疗情况,平台信息可以跟踪产品到达到基层医生、基层居民手上的情况。
一些平台患者检测中发现阳性后,几乎无人将数据上传平台而是立即前往医院,与此不同的是,在云鹊医平台检测中出现阳性数据后,基层医生会第一时间反馈到平台,进一步进行确认。
刘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享了其中一个结肠癌阳性报告案例。在7月中旬时,一位基层医生按照既定流程上传一份阳性报告,后按照平台培训进一步了解该阳性人员家族病史、近期身体状况等问题,符合相关情况就会被定为高危人群。
“该阳性患者有结肠癌家族史,面临两个选择,即继续使用该检测产品后续价格1000多元的产品,也可以选择去做一个无痛肠镜。当时患者所在地的无痛肠镜并未纳入医保,但这一项目提供了免费的无痛肠镜,并帮助联络医院。最终确诊为结肠癌,及早进行了治疗。” 刘娜介绍称。
刘娜笃定,未来癌症预防等的重大突破口一定在基层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将成长为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防线,也可以给医药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