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对话|专访李东燕:50年来中国成维护联合国地位重要力量,“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和平合作

2021年10月08日 16:3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青亭
作为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显然已经成为维护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今年是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50年来,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经历了从“适应者”到“参与者”,再到“贡献者”和“推动者”的变迁。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维护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力量。

对于中国在联合国的贡献,9月27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向“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视频会发表致辞时总结道,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建设者、全球发展的最大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积极提供者。

50年来,中国持续为联合国事业贡献中国力量。据外交部统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出兵国,中国迄今参与了29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5万余人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前10年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指标,减贫人口占全球70%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东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作为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全球事务,支持联合国的全球议程和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积极力量,这既包括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全球机遇、中国对全球公共产品的贡献,也包括中国在全球治理理念、经验和智慧方面的贡献。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6周年。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世界正处在深渊的边缘,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与分裂。新冠疫情加剧不平等,气候危机正冲击着地球,《巴黎协定》的窗口正在关闭,一种新的“流行病”——不信任正在蔓延,地缘局势动荡危及世界和平。

在危机面前,中国可以为全球治理提供哪些“中国方案”?李东燕指出,中国不仅表达了对加强联合国作用的坚定支持,也对改革和完善联合国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方案,包括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增强发展系统支持会员国落实2030年议程的能力,以及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积极态度。

李东燕强调,作为中国倡议的国际合作议程,“一带一路”倡议势必纳入国际和平与发展议程的大架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和平属性及扩大国际和平合作的延展性,在许多方面可与联合国主导的维持和平、建设和平、预防冲突等国际多边议程对接,为促进国际和平事业做出贡献。

中国成为维护联合国地位的重要力量

21世纪:今年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中国在维护联合国地位和作用、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李东燕:50年来,在维护联合国地位和作用、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方面,中国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中国领导人一再重申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定承诺和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决心。中国也一直用行动践行《联合国宪章》原则和宗旨,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切实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妇女议程、气候变化议程等都给予了积极支持,既有中国自身实现目标的国家级具体方案和政策安排,也包括对联合国国际合作和全球伙伴关系目标的支持,为推动联合国议程目标的实现做出了中国的贡献。

例如,在发展领域,中国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议程的积极支持者。中国将2030议程目标的落实工作与国家发展规划对接,使多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提前实现。可以说,中国对联合国发展议程的国内落实力度和国际支持力度是最积极、最强有力的。

再如,中国在人力、物力方面不断加大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支持。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宣布了支持联合国事业的一系列重大倡议和举措,目前均已得到落实。

中国还通过区域合作、南南合作、与联合国三方合作以及“一带一路”项目,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全球议程,包括加强“一带一路”与联合国2030发展议程的对接,帮助非洲国家提升维持和平行动的能力建设等。

中国对联合国的经费贡献和捐助力度也不断上升,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经费第二大贡献国,“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为联合国维和、反恐、能源、农业、基建、卫生、教育等领域工作提供支持,中国也是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崛起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显然已经成为维护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力量。

21世纪: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的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给全球治理体系带来了哪些积极变化?

李东燕:在参与联合国事务的过程中,中国的身份和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联合国的参与、贡献和影响力都有局限,在许多领域还是新来者、适应者,曾是联合国发展援助的受援国。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发展,中国的身份和角色自然也发生了变化,成为联合国的积极参与者和主要贡献者,也成为全球治理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中国作为崛起的发展中大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全球事务,支持联合国的全球议程和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积极力量,这既包括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全球机遇、中国对全球公共产品的贡献,也包括中国在全球治理理念、经验和智慧方面的贡献。

全球治理体系的加强有赖于国际合作。在当今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中美竞争乃至对抗的加剧,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民粹主义等负面影响的上升,加之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包容性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加强构成极大阻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坚定承诺对联合国全球治理体系的支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促全球团结合作,不断为全球治理的完善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体现大国担当

21世纪:9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使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变得更加遥不可及。当前,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进度是否落后于计划?哪些目标的挑战更大?怎么评价今年中方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

李东燕:2030议程启动后,得到会员国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成为联合国当下的一项重大议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一议程给予高度重视,包括将2030议程纳入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发展战略规划。2020年1月联合国还启动了“行动十年”,以加快落实《2030年议程》。虽然在一些国家和一些领域,2030议程取得了进展,但的确面临巨大挑战。从近两年看,联合国有关文件,包括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工作报告和讲话,都表达了对2030议程目标实施进展减慢的担忧。古特雷斯一再指出,2030议程目标的推进落后于计划,实现目标正变得更加遥不可及,如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在2020年增加1.24亿,全球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饥饿人数在一年间激增近3.2亿。

2030议程确立了17个主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涵盖领域众多。古特雷斯在2021年联合国工作报告中提到,由于疫情影响,所有17个目标的进展放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出现倒退,使得落实“行动十年”面临紧迫感。疫情对减贫、女童教育、就业等相关目标的冲击最大,此外,发达国家尚未集体实现援助占国民总收入0.7%的国际援助目标。

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倡导平等、公正、包容、共同、绿色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呼吁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新阶段。倡议重申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自主贡献,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利益和诉求的关切和支持,力挺2030议程目标的落实,并为支持发展中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再次提供一项新的援助。倡议体现了中国在疫情面前和在后疫情时代为推动全球发展积极贡献的意愿和行动,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责任担当。

“有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联合国”

21世纪:有分析认为,近年来,联合国的权威性和号召力有所下降,机构臃肿和会员国之间利益冲突等因素,逐渐使联合国有些“力不从心”。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李东燕:联合国的弱点由来已久、显而易见,包括一些由该组织性质决定的难以克服的矛盾。会员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权力竞争是影响联合国权威和效力的政治因素,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职员是否尽职尽责,经费规模大小等因素也会影响到联合国机构作用的发挥。有什么样的世界就有什么样的联合国。在大国关系、团结合作良好的国际大环境下,联合国的权威性、号召力自然呈上升趋势,包括对全球议程的推动、安理会的一致性行动等。而在大国关系紧张甚至对抗的情况下,联合国的作用则难以发挥,安理会更是陷于瘫痪,其权威性自然下降。

在联合国面临经费短缺时,人们常说缺乏的不是经费,而是会员国的政治意愿。当然,在同样的国际政治背景下,联合国机构自身的组织战略、机构创新,包括秘书长个人能力等,也能或多或少弥补联合国因政治因素导致的缺陷。联合国仍然是目前最包容、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组织。正是由于联合国的这一特性,尽管存在种种不足和缺陷,大多数会员国还是支持联合国,期望联合国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21世纪:当前,联合国改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中国可以为国际多边机制的创新做出怎样的贡献?

李东燕:联合国是由众多机构组成的庞大系统,所以联合国改革错综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同机构面临的改革重点和问题不一样,一些机构的改革进展顺利一些,另一些则进展缓慢,或无法推进。最根本的还是会员国国家利益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分歧,不同国家对联合国改革有不同的诉求。在会员国能取得广泛一致且不涉及大国关键利益的问题上,改革则容易推进,与大国利益密切相关的安理会扩大问题,除非得到常任理事国的一致同意,否则无法进行。如前面提到,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加剧,国际团结合作被削弱,联合国改革所需要的广泛共识、大国一致难以形成,这是当下影响联合国改革的主要因素。此外,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影响,新冠疫情的发生,也使国际社会对联合国改革的关注和热情下降。

联合国的振兴需要改革和创新,改革和创新则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大国重建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积极关系。中国不仅表达了对加强联合国作用的坚定支持,也对改革和完善联合国系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方案,包括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增强发展系统支持会员国落实2030年议程的能力,以及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等,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积极态度。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和平合作

21世纪:你曾经提出,作为中国的国际合作议程,“一带一路”倡议势必纳入国际和平与发展议程的大架构,也会受到国际议程走势的影响。请具体谈谈“一带一路”建设如何推进国际和平合作?目前主要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李东燕:正如我提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从许多方面促进国际和平合作:

其一,一些“一带一路”参与国或沿线国目前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建设和平项目的所在国,“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与联合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就预防冲突、建设和平、促进和平开展合作的可能。

其二,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扩大青年和妇女就业、推动企业促进和平活动等,都是联合国建设和平的重要内容,2030议程也将促进和平纳入目标之一,“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发挥“发展促和平”的作用。中国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及维持和平、建设和平议程的支持者,也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议程对接,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部分,也包括了“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等方面的内容,这类项目也是对国际和平合作的促进。

其三,“一带一路”建设也涉及到人道主义救援、自然灾害预防、疾病预防、反恐等方面的能力建设,这与联合国方面开展的建设和平、保持和平议程相辅相成。

其四,“一带一路”除了与沿线国家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外,也与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区域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鼓励企业、智库、学校、民间团体、非政府组织等各种行为体参与合作,这其中很多也是联合国和平行动伙伴。这样一个包容、多元的平台也是对国际和平合作平台的贡献。

“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和平合作方面的开展不仅取决于中国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国际因素的影响。从目前看,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等各方面的竞争加剧,一些国家“逢中必反”,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中国威胁”而加以抵制和阻挠。即便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其国内也存在不同政治派别的权力斗争,包括极端势力的破坏。上述情况仍有加剧的趋势,对“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国际和平合作的开展都构成极大挑战。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