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能到达的距离,决定了一座城市与世界的距离。
自西汉起,西安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重要城市——“丝绸之路”就是东起长安,西至古罗马。
9月30日,一架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的B737-800F型全货运飞机腾空而起,目的地是2900公里外的哈萨克斯坦城市阿拉木图。这次起飞标志着“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第五航权货运航线”正式开通,这也是陕西首条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五航权货运航线。至此,在38条全货运航线中国际航线达到19条,覆盖首尔、东京、洛杉矶、莫斯科、布鲁塞尔、曼谷、德里等欧亚及北美13个国家的18个城市。
如今,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腾飞的航班所产生的轰鸣声与遥远时空中的驼铃声呼应,曾经搭载着丝绸、茶叶、瓷器的驼队万水千山去与世界交往,如今这里联通全球航线网络,再次构建起了与世界交往的“空中丝绸之路”。
新航线催生对外开放新格局,大枢纽带动临空经济大发展,作为大西安航空功能服务区、陕西对外开放的窗口,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的蝶变正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精彩上演。
“成为机场城市意味着空港新城不仅要发挥航空枢纽功能”,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更体现在其服务功能上,即服务西安经济地理空间协调发展的需要,服务西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服务陕西对外开放与融入全球市场需要”。
从“航空港”到“航空城”,临空经济重塑城市发展新格局
根据国际航空运营经验,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从发展路径来看,无一不是从“航空港”到“航空城”,围绕机场发展临空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欧洲,有商业界的神经中枢——史基浦航空大都市,
堪称世界航空城建设的典范。在中东,有东西方的连接者——迪拜世界中心航空城,阿联酋把迪拜定位为“东西方的连接者”,将民航业视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在东方,有拥抱未来的城市——仁川航空城,韩国依托首尔仁川国际机场建立自由经济区,从而使得首尔仁川国际机场正逐渐从过去的航空、物流枢纽成长为韩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国内,依托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始于2009年的“大虹桥战略”,初衷是在浦东之外,建设上海另一个经济核心。如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已上升为“国字号”发展战略,成为引领整个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极核。
从最初的一座虹桥机场,到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虹桥临空经济产业示范区的“双区联动”,再到虹桥商务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虹桥”的地理边界在不断扩大的同时,“虹桥”的内涵与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
从虹桥经验看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可以发现,两者相似点颇多。
两座机场,皆是国内吞吐量前十的大型机场。截止2020年底,咸阳机场开通客货运航线383条,构建起面向“一带一路”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旅客吞吐量3108万人次,位居全国第八,货邮吞吐量38万吨,跻身全国第十。
虹桥机场经过几轮改扩建后,机场的客货吞吐能力获得显著提升,而总投资496亿的咸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加紧建设,未来将满足机场远期年1.2亿人次旅客和200万吨航空货运量的需求,并以此有望成为联通世界的超级航空枢纽。
如今,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已经成为国内所有同类型园区中经济密度最高的园区,区内入驻的企业超3400家,年综合税收近百亿元。
在2018年获批西北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后,空港新城也在快速发展,吸引了梅里众诚、赛峰、绿地等世界500强投资,东航、南航、川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先后入区,聚集普洛斯、丰树、日立等现代物流企业176家。市场主体数量近三年平均增速超50%,临空经济规模突破120亿元。
得枢纽者得天下。深居内陆的西安市近年来将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打破对外开放的区域限制,发展临空经济作为追赶超越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围绕“航空枢纽保障业、临空先进制造业、临空高端服务业”这三大主导产业,打造临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在临空经济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从“流量”到“留量”,临空经济再造城市发展新产业
“临空经济正成为中西部内陆城市跨越式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动力模式,能够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认为,发展临空经济对于西安而言,不亚于二次开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将进一步强化航空枢纽在陕西对外开放中的先行和引领作用。
据介绍,空港新城是西安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若以互联网经济做比喻,空港新城就是“大西安”发展中最大的“流量入口”,越织越密的航线网络带来物流的迅猛增长。
“今年1至8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完成航空货邮吞吐量27.78万吨,同比增速 27.2%。总量排名位列全国机场第9,增速排名继续保持十大枢纽机场第一”,空港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
临空经济带来的不仅是产业,空港新城处在陕西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改革创新亦成为其内在基因和立足之本。
近年来,空港新城全力加快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六大开放功能优势向发展动能转化,开展的保税航油、飞机进境维修、跨境电商等多项业务实现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零的突破,进出口贸易货值占比达到陕西省总贸易额的70%左右。40项自贸改革创新成果中,“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被全国复制推广,“进口快件智慧监管模式”等2项案例获国家部委认可,“文勘前置”等6项案例在全省推广。
越来越多的开放要素在空港聚集,形成了更有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更具便利的贸易环境,不断助力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也为临空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对比虹桥,空港新城在产业规模和开放程度上依然需要更进一步。特别是在陕西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形成面向中亚西亚南亚、支撑双循环发展、服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打造成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黄金通道”的背景下,空港新城无疑将被赋予更多使命。
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宝通认为,对比虹桥,应当加快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完善机场与地铁、高铁和城际铁路的无缝对接,提升西安航空港的枢纽功能。
“围绕咸阳国际机场,陕西建设了空港新城,发展了临空经济。未来应当依托空港新城和国际港务区,进一步争取国家在西安设立内陆型自贸港区,支撑陕西成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支撑西安成为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张宝通说。
从“跟随”到“突围”:临空经济打开空港新城发展新局面
在2016年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获批后,至今又新获批了11个示范区,国家级的临空经济示范区总量已增至17个,湖北鄂州亦明确提出要争创新一个临空经济示范区。
前有标兵虹桥,后有追兵南京、鄂州,在这场竞赛中,作为主体的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如何突围?
答案很明确:学习先进经验,突出自身比较优势。
虹桥是标杆,空港新城已多次派出干部队伍前往虹桥学习考察。如虹桥有商务区,空港新城也在策划将T5站前商务区打造为“西部虹桥”,正在进行国际规划竞赛;而在机场三期建设的同时,空港已经启动场外配套工程,用来实现T5航站楼GTC(综合换乘中心)与站前商务区交通组织一体化。
而参照举办进博会的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规格,西安绿地空港会展中心已经建设完工,即将投入使用,未来可承接国际级的大型展会。
“国内其他临空经济区也开展了学习对标虹桥的热潮,但空港新城在临空会展经济上找准了发力方向”,一位临空经济专家认为,“临空会展经济强调商旅的快速集散性,西安面向国际,是中国离欧亚大陆中心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北半球具备了强大的航空区位优势。作为中国的地理中心,全国其他城市来西安的耗时相对平均,也拥有成为最佳中转机场的优势”。
此外,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科技教育等五大中心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探索不断深入,欧亚论坛等平台的搭建,西安会展业的影响力也在持续提升。
但空港新城绝非要成为简单的复制品。每一个临空经济区,都有其独特的属性。回顾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发展史,可以看见虹桥的影子,但经过10年的建设后,这座城市独特而鲜明的面孔却渐行渐清晰。
就整个陕西省观察,其一个独特优势是:航空航天产业基础好、产业聚集度高、人才优势突出。对此,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单元庄建议,以空港新城为核心,西咸新区可建立中国、西安最大的民用加军用的航空制造业与服务业基地,从东到西形成中国最大的航空带、航空制造业带和航空服务业带。
空港新城的航空枢纽能级、产业规模在不断升级、突出比较优势的同时,作为一座“新城”,也在不断凸显“新”的内涵。
2019年发布的《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2019-2035年)》(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了全球高端要素链接中枢、内陆临空经济创新典范、陕西追赶超越新动力源的总体定位。意味着空港新城在升级产业、打造内陆开放空中门户的同时,也将实现国际化现代新城的转型升级。
而根据《发展规划》,空港新城将在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背景下,实施“近期功能完善、中期突出特色、远期树立标杆”的三步走发展路径。
空港新城,将是中外游客到西安所见到的第一个城市区域。如果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安通向世界的窗口,那么空港新城,就是世界认识西安的窗口。
得益于在“建城立港”之初,空港新城的高品质规划和高标准建设的交通、教育、公园、学校等公共配套,以及区内唐顺陵、上官婉儿墓、萧何曹参遗址公园等丰富的汉唐文化遗址和巴黎秋季艺术沙龙等中外文化交流品牌,这里为每一位初到西安的人呈现出的是现代与文化融合、时尚与国际辉映的独特魅力。
向新再启航,未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向哪里去?“不仅是极具影响力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更要成为中国内陆地区开放发展与联通世界的一个样本。”这是空港新城下一个十年的愿景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