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脑加速下沉:佛山南海创建首个“城乡数字共同体”

2021年12月27日 18:4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骆轶琪
城市大脑从1.0演进到3.0时代,加速下沉到城乡一体化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佛山报道 地方城市大脑的建设正在进入加速沉淀期。

近日,据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数局消息,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南海城市大脑二期包含的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综合管理系统、宅基地阳光监管系统、城市运行管理平台等25个核心系统已上线。通过系统互通、数据融合,南海区创建了首个“城乡数字共同体”,提升了城乡治理水平,也促进了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和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据介绍,南海区与阿里云于2021年初展开合作,共同探索区县级城市大脑基层社会治理的全国样板,南海城市大脑二期在顶层设计之初就将“城乡融合”作为重点应用场景。

阿里云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自2012年将“智慧城市”理念引入,至今接近十年时间,相关标杆和试点案例在各处遍地开花,当前的城市大脑建设已经进入3.0阶段。探索中的新一代城市大脑,还将关注城市运营中心能力的全面提升,引导城市数字化新基建,承载下一代数字城市商业操作系统等,以期实现运营价值经济效益的体现。

打破数据烟囱

据介绍,目前南海城市大脑已形成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形成了横向打通各行业业务数据,纵向联通省市区镇村五级业务数据体系。依此标准,城乡一体的“南海城市大脑数据底座”已经建设完成。数据底座支撑的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综合管理系统、宅基地阳光监管系统、渔业种植业资源管理系统、动物诊疗机构管理系统等系统也陆续上线。

这此前其实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过程。南海区政数局副局长潘裕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数据烟囱的打破需要时间,我们也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才能够形成现在60多亿条的数据汇聚。当然我觉得要靠两个机制:一是打破人为观念,二是行政机制互为保障。当然数据开放、共享后,部门能够得到数字的赋能反哺,相关部门会觉得开放数据后,让他们的开展工作更加方便,给执行力增加效能,从而这个氛围就慢慢形成了。”

(南海城市大脑二期现场演示,来源:阿里云提供)

南海区数据资源中心主任赵韶锋向记者补充道,目前,南海区已经打通了内部90多个部门、5000多张表格。破数据烟囱的核心不是技术问题,更多是沟通协调的问题。

“为此,南海是做了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在规则方面,做了比较成功的案例、经验。我们有数据共享管理办法,要求各个部门在业务系统建设的时候要提供数据给我们;另外是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各部门利用财政资金建设的业务系统数据跟区数据资源目录平台打通。因为有这两份文件的支撑,使我们目前在数据打通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他如此介绍。

第二个层面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很早就在做资源目录平台,通过平台,各个部门都可以看到全区共享的数据,促进他们共享自己部门数据,然后获得别的部门数据。”赵韶锋续称,在落实数字化过程中,最难还是在于垂直业务条线的数据打通,“目前我们是依托省市数据交换平台把数据共享回来”。

推动能力下沉

如前所述,南海城市大脑二期的独特性在于,其对城乡数据融合开展了大量工作。

以宅基地阳光监管系统为例。在宅基地阳光监管系统建设前,南海区的宅基地资格权益申请、审批、公示、设计、建设、施工和验收等过程涉及多个部门,且大部分业务流转采用纸质收件和审批,办理效率不高。

新系统上线后,利用城市大脑的能力,将宅基地涉及的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的数据融合、流程打通,实现了宅基地业务的电子审批。群众无需跑腿,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完成宅基地业务申办,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此外,通过“宅基地一张图”将宅基地可建、限建、禁建等控规数据、权属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有机结合,实现用地智能审查,以图管地,提升宅基地管理和权益审批的数字化、智能化。

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宅基地管理科科长冯创则向记者表示,“个人认为,这个城市大脑更像一个业务生态,如果从审批系统来看,这是一个业务生产数据、数据再反哺业务的良性循环。只要这对我们的各部门有益,那么每个部门就会推着政数局往前走。”

据统计,南海区管理人口超400万,市场主体超45万。南海区在广东省“一网通管”的大框架下,成立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智慧城市运行中心,构建起“大事区级决策、要事镇街处置、小事村内解决”的城市运行和基层治理新格局。智慧城市运行平台还打造了全区统一的超级工单中心,工单智能融合、智能分拨等AI能力,减轻基层的处置负担。

这显示出城市大脑的能力在不断下沉推进过程中。阿里云认为,在此前经历的城市大脑1.0阶段,以数字治理为重点,因为数据的打通,开始在一些复杂场景产生价值,以2016年萧山的交通项目作为突破口;在2.0阶段,开始通过数据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治城,这一阶段,更多数据开始跨领域部门地共享和利用,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同时,城市状态开始被实时感知,算力得到极大提升,智能化在场景中更多被使用。

到了3.0阶段,则以数字治理为主要议题,城市元素的全链接与多维数据融合,且有强大的算力支撑;同时数据智能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领导力和决策力;且智能化手段对城市各场景广泛接触与创新支持;城市治理与服务开始全局化、精细化、快速化。

财经日历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