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孙煜、实习生李倩 北京报道
1月4日,普华永道在北京发布2021年中国内地和港交所IPO市场表现及前景展望。
数据显示,2021年A股共有493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25%;合计融资金额为5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
2021年,A股以注册制方式发行的IPO已超七成,注册制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占比73%和65%。
IPO数量方面,深交所创业板数量最多,全年共有199只新股发行。科创板以162只新股位列第二。
IPO融资金额方面,科创板以2062亿元人民币融资额位列首位,占比为38%,其次是上海主板(1688亿元人民币)。
在202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成为全球第二的新股融资市场。上交所主板和科创板全年共有249只新股,融资金额达3750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在全球仅次于美国纳斯达克。
从上市公司的细分行业来看,上海主板IPO以零售、消费品及服务(37,43% 前者为IPO数量,后者为行业占比,后同)、工业产品(29,33%)为主;科创板以工业产品(69,42%)和信息科技及电讯(50,31%)为主,深圳主板(20,59%;9,26%)和创业板(101,51%;61,31%)以工业产品和消费品及服务为主,北交所以信息科技及电讯(6,5%)为主。
和2020年新股无一破发不同,在2021年,A股多次出现了新股首日破发情况。数据显示,科创板今年有10家上市公司IPO首日股价涨幅在0%及以下,创业板IPO首日股价涨幅在0%及以下的则有6家。其中,IPO首日股价涨幅在-10%至-30%区间的,上海科创板有7家,深圳创业板有3家。
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向记者指出,2021年A股IPO市场的另一大变化是,主动发起ESG信息披露的IPO公司增多。
2021年,上交所、深交所和北交所三个市场共有10%(47家)的IPO公司将ESG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并主动发起信息披露,公司数量和占比均比2020年明显增加(2020年两项数据为25家和6%)。
普华永道认为,即将开始全面推行的注册制将持续利好A股市场,在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试点注册制新股数量稳健增长的推动下,2022年A股多层级资本市场IPO企业数量将达580-690家,北、上、深三地交易所的融资规模和数量总和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600亿-6350亿元人民币。
在美国和港交所方面,2021年美股市场共有37家中国企业首发上市,融资金额为124亿美元,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较去年增长12%和2%,但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港交所全年则有99只新股上市,其中98只来自主板,以零售、消费品及服务业为主,其次是金融服务业。数据显示,2021年港交所IPO融资额比上一年下降17%。
对此,普华永道认为,随着港交所制定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制度的新规则,预计有10-15家SPAC将于2022年赴港上市,集资约200亿至300亿港元。在整体上市数据方面,普华永道预计2022年将有120家企业在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达到3500亿至400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