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珠海科技投入只增不减,支持配合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

2022年01月08日 16:5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彭敏静,实习生邓颖欣 珠海报道   珠海用9章28节的内容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科创经。

1月7日,《珠海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出台,提出了包括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实服务国家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着力构建完善全链条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提升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育具有活力的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加快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推动创新发展、持续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等重点任务。

从发展目标来看,《规划》锚定了2030年建成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预期要实现以下目标:到2025年,珠海全市创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区域创新布局更为协调均衡,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率先形成突破制约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制度障碍的有效示范。

与此同时,“十四五”时期,珠海市经济发展逐步从要素驱动转向人才驱动、创新驱动,形成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互动循环、互为支撑的生态格局,全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珠江口西岸科技创新中心,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沿线重要节点城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作为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作用突显。

与以往规划相比,《规划》进一步突出了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创新环境营造等相关指标的设置,以体现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要求。

据了解,《规划》参考《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结合珠海市2025年科技创新发展总目标和5个分目标,提出13项量化指标,涉及创新要素投入、创新主体建设、创新成果产出、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环境营造5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不少内容进行了衔接。

《规划》指出,珠海将全力支持配合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点,创新粤澳合作开发横琴模式,建立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机制。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珠海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2.41%大幅提高到3.26%,居广东省第三。珠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从2015年的28.6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1.51亿元,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15年的22.5件增长到93.9件,居广东省第二。根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珠海在全国289个城市中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1名,地级市排名第2位。

针对强化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的保障措施,《规划》还进一步指出,要适时制定出台科技创新综合性或专项政策措施,推动相关政策和改革举措形成合力,保障规划顺利实施。完善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珠海市、区政府应当将科学技术经费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支持,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力度只增不减。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