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深化粤澳教育合作交流,促进教育、人才、科技、资源等要素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深合区”)高效流动。这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也为琴澳两地教育高质量深度合作与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镜平学校校长黎世祺近日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对澳门爱国教育以及澳门青年融入大湾区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黎世祺表示,教育是支撑当下、决胜未来的重要一环,要加强粤澳教育深度合作,实现澳门和深合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落实爱国爱澳教育
南方财经:贵校一直在推行爱国爱澳教育,具体落实在哪些方面?
黎世祺:爱国爱澳教育对回归祖国后的澳门教育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1999年澳门实现法理上回归,但要真正做到人心回归,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认为,澳门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动。
首先,特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行看作自己的主体责任,努力创造一个热爱祖国的社会氛围。其次,应该搭建青年学生爱国主义交流的大平台,使爱国青年学子能够相互借鉴、学习。与此同时,政府应规范教材,保证教材内容的一致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统一教材是非常重要的,编好爱国主义教材是特区政府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政府应该鼓励澳门学生到内地读大学。近年来,澳门高中毕业学生选择去内地读大学的比例在逐年升高,从之前的20%增加到现在接近40%。到内地读大学有助于澳门青少年认识自己的国家,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将来更好地为国家和澳门服务。
另外,我认为拓展澳门学生与内地的交流渠道也是很重要的。比如,镜平中学和国内合作建设了400多所姊妹学校,和内地学校开展校长、主任、老师、学生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沟通。让学生自主地认识我们的国家、了解内地的发展,有助于培养青年人才的家国情怀。
培养澳门多元人才
南方财经: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在不断变化,对多元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澳门可以怎样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呢?
黎世祺:按照21世纪人才的需求,人才素质的改革主要在5个方面:第一,运用创新能力去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第二,协调能力;第三,批判性思维;第四,沟通能力;第五,公民素养。这既是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提到,要创新合作发展、建设人才高地,这为澳门未来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指出了非常清晰的方向。在教育界看来,培养人才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特区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做出努力,下一步还需要制订更系统的整体规划。比如在课程方面,政府设立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课程,主要学习基本知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拓展性课程,政府也专门构建针对学生创新和特长培养的研究性课程。镜平学校在尖子生、特长生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方面做得比较好,我校学生近年来在英特尔青少年国际创新大赛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镜平学校小学部也代表澳门参加过六项国内的机械大赛并获得五项冠军。澳门的经济和教育基础较为优越,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参加国际大赛并取得理想成绩创造了条件。
助力澳门青年融入大湾区
南方财经:贵校是统一教材的试点之一,可以具体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澳门青年融入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吗?
黎世祺:融入国家发展已经成为澳门发展的大趋势,澳门只有融入国家的发展才能站上一个更大的舞台。对澳门来说,这既是一个历史机遇,也是一个重大挑战。澳门在融入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要做到保留本澳特色的同时加强自身发展,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跟进。
政府可以制订措施提升澳门青年在内地就业和生活的便利性,助力澳门青年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发展。现在内地很多大学都非常欢迎澳门高中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到学校参观、游览,学生和家长可以直接感受近年来内地大学的变化。所以,特区政府应鼓励澳门学生和家长到内地考察、参观,培养加强澳门学生对内地的认同感。
编 委:于晓娜
监 制:方晓茸
出镜记者:蔡依莹
编 辑:和佳
实习记者:汪韬 杨碧丹 蒋希泠
配 音:蔡依莹
设 计:廖宛妮
出 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