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
昨日A股集体收跌,个股跌多涨少,全天超3400只个股下跌。全天共成交11810亿元,为连续第9个交易日破万亿。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13.48亿元。板块方面,钒电池、煤炭、化肥等板块涨幅居前,家居用品、日用化工等板块跌幅居前。
隔夜外盘
美股收盘涨跌不一。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129.44点,跌幅0.42%,报30967.82点;标普500指数上涨6.06点,涨幅0.16%,报3831.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194.39点,涨幅1.75%,报11322.24点。
重磅资讯
1. 我国出现首个年实际发电量达产的光热电站
据央视新闻报道,7月5日,青海中控德令哈50MW光热电站当日发电量75.52万kWh,自2021年8月5日至今,电站累计实际发电量达到1.46亿kWh,提前一个月超过年度设计发电量(1.46亿kWh),成为全国首个年实际发电量完全达到并超越设计水平的光热电站。
中航证券指出,按照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到2030年将达到29GW装机,到2040年翻至88GW装机,到2050年将达到118GW装机,成为全球继美国、中东、印度、非洲之后的第四大市场,照此看来,光热发电万亿级市场才刚刚拉开帷幕。
2. 指数近细分赛道再添创新产品,国内首批疫苗ETF基金和首批中药ETF于7月5日获批
国内首批疫苗ETF基金和首批中药ETF于7月5日获批。具体来看,此次获批的3只疫苗ETF分别来自华泰柏瑞、国泰、富国三家公募,申报后不到1个月即拿到批文;4只中药ETF分别为华泰柏瑞、鹏华、银华、汇添富旗下基金产品,从上报到获批时间不等。
3.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 稳居世界第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曹淑敏5日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17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在整个GDP中的比重提升至39.8%。下一步,将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更加系统、全面、协调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各项重点工作。
海通国际认为,随着2022年全球数据中心资本开支预计较快增长、国内运营商加大网络&云业务投资,产业链重点公司有望持续受益。
4. 国际能源署指出,未来三十年全球核电容量需要翻一番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一份新特别报告,随着世界应对全球能源危机,核电有可能在帮助各国安全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际能源署(IEA)指出,为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确保能源独立,未来三十年全球核电容量需要翻一番,所有对该技术持开放态度的国家都需要建设新工厂。即便如此,到本世纪中叶,核能仅占全球电力结构的8%,而全球电力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华创证券指出,碳中和大背景下,核电基荷能源性质凸显成为火电替代首选。长期看规模化建设使得核电建设成本逐年下降,折旧完成后核电商业模式可对标水电。
机构点睛
中信证券:展望2022年中报,整体来看,受局部疫情反复、经济承压等因素影响,中信证券预计电子行业2022年中报业绩表现持续分化,与此同时,受益智能汽车、光伏等细分下游需求支撑,叠加国产化逻辑持续兑现,IGBT、半导体设备等细分赛道料仍将保持高景气状态。中信证券建议关注景气度持续及自下而上有公司成长逻辑的细分领域龙头。
兴业证券策略研究首席分析师张启尧: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的错位或是中美股市分化的重要原因;对比来看,本轮A股跑赢美股的宏观和政策背景较为类似2000年9月-2001年6月的A股独立行情;向后看,“内松外紧”的政策周期和错位的中美经济周期或使中国股市的估值与盈利具备更强劲的支撑,A股的独立行情有望继续演绎。
资金雷达
行业资金流
个股资金流
交易提示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