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 王雪 上海报道
7月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主题为“抢抓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发布会,并发布《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争取到2025年,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产业总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其中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宇宙产业规模达3500亿,智能终端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上海如何抓紧投资机遇,推动双碳目标与动能增长相互促进?《行动方案》指出,上海将在2022至2025年聚焦“五新”领域“十大”赛道重点发力。“五新”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十大”包括前沿技术、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绿色材料、碳交易和碳金融等。
对于如何具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告诉记者,上海将围绕氢能、高端能源装备、低碳冶金、绿色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打造“5+X”绿色低碳特色园区。将推动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培育和平台建设,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其中“5+X”的5包括“嘉定氢能港”“临港国际氢能港”“临港动力之城”“宝武(上海)碳中和产业园”“上海化工区绿色低碳示范区”,培育提升若干个潜力园区,形成绿色低碳特色产业园区体系。
“从制度保障层面,上海市正在制定特色产业园区的相关管理办法和制度,从产业准入、管理、评价等方面提升园区的服务能级,服务好各类创新型企业、优质项目团队的战略合作伙伴。资源要素方面,上海会组织相关部门、各区打好政策组合拳,比如说推动好相关政策、提高覆盖面等。为推动重点产业项目给予土地指标空间资源的保障,合理的容积率和开发程度,可以适当提高引导特色产业园区发展的特色产业基金。”吴金城说。
培育“元宇宙”赛道
近两年“元宇宙”概念大火,2021年12月21日,上海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就表示,要引导企业加紧研究未来世界与现实社会相互的平台,适时布局切入。2021年12月底,《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发布,明确指出“上海将加强元宇宙底层核心技术基础能力的前瞻研发,推进深化感知交互的新型终端研制和系统化的虚拟内容建设,探索行业应用”。
此次《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上海将发挥在5G、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在线新经济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实施“四个行动+八项工程”,培育“元宇宙”新赛道,力争打造10家头部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50个以上垂直场景融合赋能的创新示范应用,推出100个以上引领行业前沿的标杆产品和服务。
《行动方案》指明了上海发展元宇宙的四大任务,任务一建设产业高地,聚焦空间计算、全息光场、脑机接口等方向,突破人机交互瓶颈;任务二升级业态升级行动,实施虚实交互新商业、虚实交互新教育、虚实交互新文旅、虚实交互新娱乐;任务三赋能融合行动,鼓励元诊疗,赋能医学研究等;任务四创新生态培育,加强IP培育,培育数据产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等。
为保障“元宇宙”新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还提出将在组织统筹、资金支出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如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设立“元宇宙”新赛道产业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在境内外上市,加快人才引进,加大“元宇宙”产品和服务的全球推介力度,鼓励本市企业、行业组织、筹划、参与国内外“元宇宙”论坛会议。
2025年形成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
《行动方案》提出在智能终端产业领域,上海将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交互、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智能终端。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培育营收千亿级企业不少于2家,百亿级企业不少于5家,十亿级企业不少于20家,打造10款以上爆款智能网联汽车,在交通、养老、医疗等10大应用场景涌现100+智能终端产品。
吴金城指出,上海市将瞄准市场认可、未来有爆发潜力的智能终端赛道,加快谋划布局,依托龙头企业,形成拳头产品。如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会聚力打造体验式、功能型、品牌化的智能驾驶汽车;在智能穿戴终端领域会瞄准银发经济,发展适老化、通讯类智能穿戴设备,支持一键呼叫、一键挂号、一键叫车,同时也会瞄准健康经济,围绕运动需求,推进智能手表、运动相机、智能服饰等产品的研发产业化发展;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突破智能机器人传感、感知、控制部件及云端大脑、知识引擎、人机交互、自主学习等软硬件关键技术,建设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建设上海智能机器人展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