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缙云山山火隔离带:种树还是建摩托车赛道?

2022年08月30日 22:3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文静
生态优先,保护优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文静 重庆报道   

随着山城重庆从28日晚开始的一阵秋雨,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将持续一个多月的罕见超高温天气赶走。山火已灭,但缙云山上为救火挖掘的30米-200米宽的隔离带成为了森林的一道长长的疤痕。

后续是由专家们评估后复建森林,还是开辟为越野摩托车赛道?8月30日,一份问卷调查在网上发起,希望将公众们的意见提供给决策部门参考。这是由重庆陆海国际传播公益基金会、上游新闻和黄丝玛玛城市v团牵头发起的“爱在山野”公益行动的首份调查。

连日来,重庆缙云山山火阻击战众志成城取得胜利的事件,持续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重庆全市人民和外地救援队,是扑灭山火的决定因素,尤其是一帮自发组成的摩托车队前赴后继,争取最短时间为前线扑火传递物资,这帮以本地00后、90后为主的摩托车骑手也成为了公众眼里的明星,以重庆人的英雄气引发社会强烈共鸣。于是,有市民向重庆北碚区政府强烈建议,在缙云山上现有的隔离带空地上,每年8月25日举办缙云山逆行者越野摩托车拉力赛,并在灭火最高点修纪念碑,沿途修登山步道可观景。

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绝大多数网友主张恢复原有生态基础上考虑森林防火。 

“生态优先 保护优先”

“恢复就好,不要‘趁火打劫’。” 在“爱在山野”公益行动微信群公益微信群里,网友听雨说。

北碚火灾现场使用过的部分灭火器堆积如山  文静/摄

网友晴天说,更倾向于恢复生态,只保留部分隔离带作为登山步道,步道沿途设救火雕塑,救火事迹的叙述,归还缙云山原本的风貌,不要为了纪念而去打扰。摩托赛道不妥,举行比赛的轰鸣声和废气排放都会对生态造成影响。他(她)进一步表示,虽然赞赏摩帮娃儿的壮举,但是和缙云山比起来,相信摩帮也愿意山体得到更好的恢复。

网友蒋敏补充,还有很多小动物和珍稀植物生活在山上,它们也很需要生态修复。动植物其实更难,人类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它们没有。

网友jing和巴朵认为,生态优先,保护优先。步道没必要保留,有人进去就可能造成破坏,还是尽量恢复缙云山原貌。纪念碑等可以建在山下,其它山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赛道。留下步道跟到此一游有什么区别呢?

缙云山位于重庆北碚区,距重庆主城区只有30多公里,是一座重庆人民的母亲山。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600公顷,核心区1235公顷,缓冲区1505公顷,实验区4860公顷。在50年代,缙云山曾有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出没,随着人为活动的增加,到60年代初期,虎豹等大型动物基本绝迹。目前,该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珙桐、银杉、红豆杉、桫椤等51种,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草鸮、红腹锦鸡、雕鸮等13种。这里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植物种基因库,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网友江小舟撰文称,虽然从面积上来看,本次山火隔离带和整片缙云山脉相比微不足道,但它距保护区的核心区约1-2公里,基本上把整体的缙云山脉一分为二,从保护生物迁徙廊道、保护生境的完整性、保护物种连续性等多个意义层面,恢复隔离带植被的意义都不容小觑。有多项研究表明,生境破碎化使栖息地环境快速改变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物种灭绝的重要因素之一。

缙云山救火“缺水”

隔离带是伤疤,也是警示。它时刻提醒着人们,森林火灾并非一去不复返。今年夏季超高温席卷北半球,全球气候变暖的步伐正在加快。

虽然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天重庆都有降雨,但重庆的旱情还没结束,叠加疫情防控,重庆的防灾减灾救灾形势依然严峻复杂。8月29日,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主持召开市政府190次常务会议指出,要继续保持临战备战状态,持续抓好森林防火灭火、加强供水保障、防范旱涝急转,高度警惕强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效精准处置现有疫情,从严加强常态化防控。

事实上,缙云山已遭两劫。

1951年,缙云山成立了北碚防护林站,后改称重庆市缙云山风景管理所,隶属重庆市建设局。10年后,缙云山农场职工在蕉叶湾烧芋头引起森林火灾,烧毁森林100余亩,缙云山风景管理所在302部队支持下,当年秋季即恢复造林,火灾后受灾地取名“火烧山”。

因此,隔离带的修复要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考虑防灾需要。8月26日,在重庆市山林火灾扑救市外支援队伍记者见面会上,重庆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邹瑜介绍,在防火方面网友们也纷纷支招。

有人建议将隔离带建成“路加带”,把隔离带变成未来通行的道路,路两边建立生物隔离带,种植一些不易燃烧的植物。用道路加上不易燃烧的植物形成一个良好的隔离带,对未来防火起到较好的作用。

还有网友建议将隔离带“临变永”。目前隔离带完全裸露,在恢复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不易燃烧的树种种植,这样就形成一个天然的生物隔离带。

有些网友提出,现有隔离带除了变成生物隔离带以外,在旁边应该要修建一些蓄水池,为今后森林的防灭火提前做好准备。

“几乎所有的森林火场都面临最大的难题——山上没有水源。”8月26日,在重庆北碚区缙云山脚下,下山休整的重庆永川区综合应急救援队队员廖生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8月26日晚9点20分,重庆北碚区失火山上仍有大量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在清理余火和清理垃圾 

文静/摄

缙云山森林火灾阻击战中,重庆永川区综合应急救援队先去北碚区歇马街道虎头村凹儿坪的虎头山救援,凌晨一两点才从山上撤下来。虎头山属于缙云山脉,绵延向北7公里就是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后,这支30多人的队伍紧急赶往北碚区歇马街道朝阳中学路口旁的山上救火,又是一个通宵达旦。救援队接到的任务是在半山腰的水池左侧火线扑救和隔离,由消防队员在主战场作为干线,用出水带对火力压制,志愿者形成支线,用灭火器对地表的火星和残火进行清理。

 “森林消防的水泵出水量本身就达不到城市消防车的出水量。加上这次连失火的重庆乡镇的山头都没有水源,救火难度大。”廖生瀛回忆道,他所在的救援队负责范围虽然有个小水池,但水源距离太远的地方水泵就没有压力,后来把泵串起来铺水带,铺了长达4公里的水带形成干线救火,100盘水带才铺3公里。

“火灭后,转移阵地要收这么多盘水带和水泵。人在火场扑火已经很累了,消防队员们个个筋疲力尽。”廖生瀛说,火场附近有水源就好多了。

邹瑜表示,重庆市应急管理局会组织相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实施,争取把现在已经开凿出来的隔离带用好,为今后的防火灭火以及其他教育警示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