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旅游数据出炉,来看大家如何“玩转”假期

2022年10月12日 17:35   建信小V   建信基金

告别国庆黄金周,相信大家都已收拾好“放飞”心情,逐渐转入工作状态。从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来看,今年国庆假期出游人数达4.22亿,远高于今年春节的2.51亿人次。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春节遇冬奥 旅游年味浓》发布于2022.02.06,《国庆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发布于2022.10.07

细看众多数据,小V也发现了不少亮点,旅游消费多样性特征越发明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今年国庆的出行消费“成绩单”~

休假“姿势”一:

“反向旅游”火出圈

国庆期间,“反向旅游”一词登上热搜,成为出游新趋势——比起传统热门旅游城市,不少人更愿意打卡冷门目的地,甚至兴起“宅”式度假。据去哪儿平台公布数据,国庆假期“冷门”旅游城市高星酒店预订数量对比2021年同期增长40%。

数据来源:去哪儿平台,截至2022.10.07

一方面,很多知名景区、热门旅游城市节假日往往“人从众”、物价水涨船高,同时网络社交平台种草模式也加速了小众景点、城市成功“出圈”。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游客放弃“扎堆”,告别观人海、数人头的出游方式,选择到“冷门”却特色鲜明的地点悠闲休息、惬意小聚,以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休假“姿势”二:

郊野露营持续“蹿红”

在周边游趋势带动下,“露营经济”于国庆继续红火。秋高气爽,风光宜人,无疑是适合露营的时节,不少游客就近选择郊外公园、农庄营地品味自然野趣,以“微度假”模式放松身心。

相关数据显示,国庆期间露营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上海、广东、北京、浙江游客更青睐长假露营,上海订单占比达46%;露营游客群中,有83%的用户选择过夜型露营产品。

数据来源:携程《2022年国庆假期旅游总结报告》,发布于2022.10.07

休假“姿势”三:

“夜经济”丰富多彩

伴随着户外露营、近郊民宿等休假新趋势的助力,“夜经济”同样焕发活力,夜间文化活动及旅游消费较为活跃。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第一批120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累计夜间客流量3995.6万人次,平均每个集聚区每夜客流量4.76万人次。

数据来源:新华社《2022国庆假期盘点》,发布于2022.10.07

另外,国庆期间某外卖平台夜宵订单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其中糕点/甜品、奶茶/咖啡、零食等品类的夜宵订单均同比增长1倍左右,再度显示当代年轻人在放松时刻味觉上对于“甜”的追求——所谓“没有什么是一杯奶茶解决不了的”。

数据来源:阿里巴巴《2022国庆消费趋势观察》,发布于2022.10.07

消费韧性有望延续

随着旅游意愿及需求多样化,较高频次的本地游、周边游,促进了乡村旅游、文化休闲和轻奢度假旅游的成长,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旅游消费市场的韧性。

· “反向旅游”兴起,契合年轻人低成本、高价值的出游倾向,有望助推小众目的地及非传统旅游城市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商业地产的复苏和发展。

· 郊野露营成为新兴旅游业态,催生了露营企业迅速扩张、露营地数量不断增长、露营装备消费高涨的“露营经济”。更有相关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14402.8亿元。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2022-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发展前景与商业布局分析报告》,发布于2022.05.13

统计近年数据发现,国庆节前跌多涨少,但节后市场出现“反转”的概率较高:2009-2021年,出现9次国庆前大盘下跌,当中有8次于节后反弹。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1.10.10

尽管今年以来市场经历震荡走势,节后首个交易日即下探转跌,但对于中长线投资者来说,不需要对短期波动过分焦虑。随着基本面复苏、稳增长发力,一些风险因素有望逐步消除,市场或迎来修复机会。

休假方式丰富多样,但找到合适的“投资姿势”同样重要——坚持长线投资理念,均衡配置资产,关注潜力标的,力争把握市场转变机会。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