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主要国家都将航空工业定义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实现了产能规模倍增、产品研制突破、国际合作广泛等一系列成就,书写了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披荆斩棘的奋进十年。
一、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奋进十年
(一)这十年,中国民用航空工业规模倍增、结构逐步优化
十年来,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总产值规模年均增速超17%。近十年,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超过17%。中国民用航空工业产值规模从2012年的1526.8亿元,跃升到2021年的4161.6亿元。
图1 2012-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总产值与增长
注:工业总产值指纳统企业营业收入的总和。
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2.06
十年来,中国民用航空产品产值增长超3倍。2012-2021年是中国民用航空产品快速成长的十年,产品产值从2012年的274.6亿元,扩大到2021年的843.4亿元,增长超3倍。产值虽然于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所回落,但总体保持平稳。
图2:2012-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产品产值与增长
注:民用航空产品产值专指纳统企业民用航空产品产值的总和,其中2012-2021年民用航空产品产值均未包含引进总装生产的空客A320飞机产值。
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2.06
十年来,中国民用航空产品结构逐步优化。中国民用航空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产值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民用飞机整机增长幅度最大,产业规模(占比)分别从2012年的62.5亿元(22.8%)增长到2021年的391.0亿元(46.4%)。民用飞机维修环节增长幅度次之,近十年产业规模增长超4倍,产值占比增长幅度超过30%。另外,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民用飞机机载系统和设备产值占比不到6%,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图3:2012-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产品结构
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2.06
(二)这十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异军突起,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十年来,中国无人机产业快速壮大。2012-2013年无人机产业规模仍处于发展初期,产业规模较小,无人机企业数量快速成长,新型产品层出不穷。2014-2021年无人机产品产值从最初的20.8亿元,增长到258.3亿元,年均增长高达63.1%。同时,无人机产品交付及订单储备情况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消费级无人机完成产品交付约298.4万架,其中出口222.8万架;新增订单328.2万架,其中出口订单245.0万架。
图4 2014-2021年中国无人机产品产值与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2.06
十年来,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在全球属于领先水平,生产和配套能力全球领先。中国凭借产品多样性、设计领先性以及价格优势,成为全球无人机的主要生产国家。2021年中国无人机产业规模占比达到81.5%,美国、欧洲占比分别为8.9%和6.1%。
图5 2021年全球无人机区域结构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2022.02
(三)这十年,中国积极参与民机生产国际合作,在多领域形成国际交流机制和系列成果
十年来,中国广泛开展民用航空工业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通过国家层面推动引导,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中国与俄罗斯、欧盟、法国、英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稳定的合作与交流。
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2.06
十年来,中国积极开展转包生产,融入全球航空配套体系。2012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民机转包生产,中国民用航空产品转包生产交付金额长期稳步提升,形成了以民用飞机零部件为主的产品供应结构,民用飞机机载系统和设备零部件转包生产交付金额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其中,2019年为近十年交付金额峰值,达到1.03亿美元。2020年和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民用飞机产量大幅下降,中国转包生产交付金额较2019年出现回落,2021年中国转包生产交付金额达到15.5亿美元。
图6:2012-2021年中国民用航空产品转包生产交付金额
资料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统计年鉴》,赛迪顾问整理2022.06
二、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奋进经验
十年来,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实现了一系列发展成就,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民用航空工业相关各方的辛勤付出。总结十年形成的发展经验,有助于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在新征程上继续进步。
(一)重视顶层设计,加强部署规划,坚定落实举措
科学完善航空工业政策体系。十年来,中央政府及民用航空相关部门围绕专项规划、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等方面发布了一系列促进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发布的《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关于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频率使用事宜的通知》和《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近期推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及中国民用航空局近年来陆续发布的民用航空技术创新、行业管理、适航审定等多项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民用航空工业政策体系得以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坚持创新驱动,夯实产业基础,强化配套能力
提升产业化支撑能力。这十年,中国坚持提升民用航空产业化支撑能力,通过长期艰苦奋斗,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强化了民用航空工业的关键支撑能力。突破了以长寿命高可靠性制造、数字化装配与集成测试、民机快速响应支援、远程维修支援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运营支持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重要加工装备,显著提升了运营支持能力,有力地推动了相关民机型号的批产和运营。针对已交付用户的民机型号,以运营中反映出的问题为导向,开展精品工程,改进完善产品,加快成熟进程。
着力强化适航等技术基础。在标准方面,成体系解决民机标准规范国际接轨问题,统筹解决引进标准规范资源共享使用维护问题,并建立了支撑民用航空发动机适航取证的急需试验方法;在适航方面,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合作开展适航技术研究;在质量方面,推动构建了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下的民用航空器质量控制表单模板体系;在可靠性方面,积极建设并形成了完善的可靠性设计保证技术体系。
(三)加强融合应用,聚力攻坚克难,促进协同创新
推动新兴技术融合应用。中国积极推动5G、增材制造、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航空的融合应用,为大飞机及其发动机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带来创新性的深度变革,从协同设计、智能制造、试飞验证、高效服务以及空中飞行等各方面带来设计、制造效率提升。
资料来源:《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蓝皮书》,赛迪顾问整理2022.06
逐梦峥嵘又十载,再创辉煌启新篇!步入新征程,愿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在各级政府、企业、高校等的共同努力和支撑下,早日迈入世界航空强国之列!为加快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作者: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