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智利驻华商务参赞娜塔:未来五年内智利对华冷冻水果出口额有望翻一番

2022年11月22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舒晓婷

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为智利最大贸易伙伴地位。据智利驻华商务处数据,2022年1月至9月,中智双边贸易额达495.03亿美元,同比增长9.5%。

在南美国家中,智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国家。自1970年建交至今,双边关系保持稳定向好发展。近年来,为巩固富有成效的双边关系,两国不断探索深化合作新模式。其中,智利官方在中国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智利周”成为推动双方在各领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

今年,第七届“智利周”活动将于11月22日至29日先后在北京、成都、上海、深圳举办,主题围绕可持续发展、全球价值链和投资等。

智利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娜塔(Natalia Cortes Garcia)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在今年的智利周,希望向中国合作伙伴和世界展示,智利提供的产品蕴含创新、可持续、健康与安全等特点。

围绕可持续发展,智利积极促进绿色氢能的发展。早在2020年11月,智利能源部宣布国家绿色氢能战略,旨在推动绿色氢能国内应用和进入国际市场。

娜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智利丰富且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为该国发展绿色氢能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伴随电解槽技术的成熟,智利在绿色氢能领域将具有更大国际竞争力。智利寻求加强与中国的技术合作,以实现绿色氢能产业链的相互支持。

除了可再生能源,中国和智利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也具有广阔合作前景。202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智利共和国农业部关于智利冷冻水果输华检验检疫要求的议定书》签署,议定书明确规定了樱桃等在内的17种智利特色冷冻水果检疫标准。娜塔称:“伴随智利输华冷冻水果类别的增加,智利对华冷冻水果出口额预计在三年到五年内翻一番。”

娜塔。资料图

“智利周”是深化中智关系的纽带

《21世纪》:今年迎来第七届“智利周”。你如何评价“智利周”所取得的成果和发挥的作用?

Natalia Cortes Garcia:智利周是智利政府在中国举办的主要宣传活动,是加强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场合。自2010年至今,中国一直是智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虽然受疫情影响,人员之间的往来有所减少,但这并不阻碍我们继续加强两国关系,创造新的合作机会。正因面临困难与挑战,依托“智利周”等平台开展互动、深化连结显得更加重要。

在今年的智利周,我们希望向中国合作伙伴和世界展示,智利提供的产品蕴含着创新、可持续、健康与安全等特点。我们将加强现有的商业关系,扩大智利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商业网络,通过促销活动以及社交媒体提升消费者对智利的了解。

围绕绿色氢能加强合作

《21世纪》:2020年11月,智利政府正式推出绿色氢能战略。今年,“智利周”关注的可持续发展主题也涉及绿色氢能战略。能否谈谈智利在绿色氢能领域的发展优势和现状?

Natalia Cortes Garcia:作为南美洲可再生能源投资和开发的引领者,智利一直致力于挖掘绿色氢能发展潜力,积极开发绿色氢能应用领域。

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发展绿色氢能的前提条件,是决定绿色氢能发展成败的关键。在发展绿色氢能方面,智利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在太阳能方面,智利北部日照时间可达4000小时/年。在风能方面,智利拥有长达4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具备开发海上风能的完美条件;其中,安托法加斯塔、科金博、洛斯拉各斯和马加伦斯等地区风力潜力良好。

依靠资源禀赋优势,在过去六年,智利可再生能源开发能力提高5倍。据估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智利电力消费的比重有望达70%。

《21世纪》:你对中智两国在绿色氢能领域的合作前景有何看法?

Natalia Cortes Garcia:智利致力于通过加快绿色氢能的开发和生产,推动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中国与智利均致力于在经济发展中增添“绿色”和“清洁”的元素。基于双方都重视绿色氢能战略,我们认为两国可以结成战略联盟。

作为未来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绿色氢气出口国,智利寻求加强与中国的技术合作,以实现绿色氢能产业链的相互支持。依托智利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的资源优势,将中国的高科技设备出口至智利,在智利的中国开发商将从绿色氢能项目合作中受益。

智利对华冷冻水果出口额五年内或翻一番

《21世纪》:长期以来,智利生产的樱桃、红酒等产品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你认为智利产品在中国市场具有哪些竞争优势?

Natalia Cortes Garcia:基于丰富出口产品类型和拓展目的地市场的考虑,中国是智利最关注的市场之一。2021年,智利对华农产品(包括海鲜和葡萄酒)出口额达27.8亿美元,同比增长8%;2022年1月至10月,智利该类产品出口额达29.8亿美元,同比增长7.3%。智利多样化的食品和饮料以其质量和独特属性而受到国际认可,其特点包括可追溯、可持续、安全、天然等。

《21世纪》:未来,还有哪些智利的特色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将出口至中国市场?

Natalia Cortes Garcia:近期,智利获得了梨、柑橘类水果和冷冻水果等新农产品品类的中国市场准入。其中,授权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冷冻水果从原先的3种增至17种,包括牛油果、樱桃等。

智利是世界上第三大冷冻水果出口国,2021年出口额达5亿美元。中国是智利第五大冷冻水果出口市场,2021年出口额近2000万美元。伴随新的水果种类的开放,我们估计智利对华冷冻水果出口额将在三年到五年内翻一番。

目前,智利正与中国商讨燕麦、家禽副产品等的准入许可。要实现产品出口更加多元化,需要智利卫生当局努力与中方相关部门确定出口要求。随后,按照商定的标准生产产品,并维持所需数量。

中智在粮食贸易领域具有增长空间

《21世纪》:对于出口至中国的智利农产品,考虑到运输距离和水果保鲜等因素,你对改善运输物流和销售渠道有何想法?

Natalia Cortes Garcia:智利圣地亚哥与中国北京相距约1.8万公里,距离如此遥远,使得智利成功向中国供应种类繁多的生鲜产品愈发引人注目。

目前,智利是中国第一大新鲜水果和冷冻三文鱼供应国,第二大葡萄酒供应国,也是中国肉类和其他动物产品的重要供应国。

贸易往来的顺畅离不开强大的供应和物流体系。在过去两到三年里,物流运输面临挑战。全球通胀、疫情等对产品供应造成冲击,生鲜农产品面对供应受阻更加“脆弱”。

为了确保产品的顺畅供应,中国和智利的公共、私营部门以及相关利益攸关方在生产和物流链上进行了合作。产品收获、包装、冷链维护、港口运输、到达销售点……整个过程需要依托现代化技术持续监测,提高每个环节的效率。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未来,仍需两国共同努力不断改善物流,克服中智地理距离对贸易带来的挑战。

《21世纪》:未来,中智围绕农产品贸易和农业领域可开展哪些新的合作?

Natalia Cortes Garcia:中国-智利自贸协定自2006年生效以来,成为深化两国贸易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国成为智利的主要贸易伙伴。考虑到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和市场规模的差异,在农业贸易领域的双边合作是成功谈判农产品入境植物检疫议定书的关键。

未来,中智在粮食贸易领域仍有巨大的持续增长空间。除了两国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倡议之外,我们认为,继续开展技术、商业、学术和促进投资的交流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推动两国围绕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开展双边贸易。毫无疑问,气候变化也要求我们鼓励农业领域的合作。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