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近万亿授信,给了哪些房企?

2022年11月24日 20:4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抒颖
锦上添花足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吴抒颖 广州报道

“金融16条”之后,金融机构对房企的支持被推上了高潮。

2022年11月24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印发后,大型银行部立即督促指导,要求大型银行加快贯彻落实。

其中,六家大型银行认真履行国有大行担当作为,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围绕“十六条”监管政策,专题研究细化措施。目前,大型银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近两日,六家大型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纷纷为房企开出大额授信。

受此消息推动,港股地产股24日股价飘红,碧桂园回弹超20%,美的置业涨幅超过16%,龙湖也上涨逾12%。

以此可见,资本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回应情绪乐观。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银行目前开出的仅是意向性授信额度,且受益的房企之中,国央企以及龙头优质民营房企占大多数。另外,大部分房企此前每年也均能够拿到一定的额度,但最终使用与否,取决于基本面等因素。

因此,目前来看,意向性授信为房企融资开了一个窗口,但假若销售面回暖不及预期,融资面的暖流最终或许难以改变房企的经营面现状。

大额授信 

11月24日,工商银行宣布,向12家全国性房地产企业提供意向性融资,总额达6550亿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12家房企分别是:中海发展、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华侨城、万科集团、金地集团、绿城中国、龙湖集团、碧桂园集团、美的置业和金辉集团。

同日,建设银行邀请88家房地产和住房租赁企业,召开了房地产市场形势展望暨住房租赁基金交流会,并与8家房企签署了合作协议。

建设银行签署合作协议的房企包括:中国交通建设集团、首开控股、越秀集团、万科集团、龙湖集团、美的置业、合生创展和大华集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则分别与5家房企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意向性融资总额2800亿元,共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5家房企是:万科集团、龙湖集团、绿城集团、碧桂园集团和美的置业。

在三家银行集体行动的前一日,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已经先行一步。

2022年11月23日,农业银行与5家房企举行银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银企各方将利用各自行业优势,整合资源,深化全面合作,按照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商品房、保障房、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在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并购贷款、债券承销与投资等业务方面,进一步加深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农业银行选择的5家房企是中海发展、华润置地、万科集团、龙湖集团和金地集团。

此外,中国银行则为万科集团提供10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额度,且为碧桂园、龙湖集团各提供600亿元意向性授信额度;交通银行则为万科集团提供10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额度,同时为美的置业提供2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额度。

从六家大型银行开出的名单来看,目前优质房企受到的倾斜仍然明显。

名单上高频出现的房企中,有不少是头部国央企,例如中海发展、保利发展和华润置地,也有部分是腰部国央企,例如首开控股、越秀集团,这些房企本身与金融机构合作顺畅,是银行青睐的对象。

而混合所有制代表中,万科集团、金地集团也是公认的稳健派;民营房企之中,则是此前被认为是示范型房企的龙湖集团、美的置业和碧桂园集团刷了一波存在感。

凉热自知

事实上,即便是银行愿意给出意向性授信额度的房企,金融机构的偏好依然十分明显。

根据目前有公布授信额度的结果来看,万科无疑是最受欢迎的房企,其不仅与所有六家大型银行均有合作,拿下了超过3000亿元的授信,且尚有未公布的额度;同样属于销售额头部的房企碧桂园集团,则通过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家拿到总共1500亿元的意向性授信。

此外,美的置业也是金融机构备受青睐的民营房企,总共有4家大型银行为之提供意向性授信,但总的额度并未披露。

一位商业银行的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对合作房企的要求主要看本身的销售规模、城市布局以及房企本身的股东结构,还有资金链的稳健程度,“这样一对比,也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出来几家大行的风险偏好。”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这些意向性授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房企的资金面提供支撑,但最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提振行业发展,仍需后续观察。

一位房企资金部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银行给的是意向性额度,它未必最终能够贷出来,而且房企本身也都有充足授信的。”

可供对比的数据是,截至2021年底,碧桂园未使用授信额度约2615亿元,且在今年3月,碧桂园还分别获得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共计450亿元的授信额度,理论上而言,碧桂园的可动用授信额度是相对充足的,目前所拿到的额度或许起到的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地产分析师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银行和房企的合作主要是开发贷和按揭贷,开发贷是跟住宅开发项目捆绑得多,这块审核是很严格的,房企目前开发强度不是很高;按揭贷目前放款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这块主要是要看销售。”

在业界人士的视角中,目前融资面的扶持已经“火力全开”,市场更加关注的是销售面的表现。

“如果销售弱,房企就没有回款,但回款是占了起码50%的现金流的。另外,工程支出、运营支出这些也不能停,也要继续,那房企的压力还是会比较大。”上述地产分析师认为。

不过,目前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企稳的势头。

中信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报中指出,预计2023年商品房销售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6%和9.7%,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5%,竣工面积预计同比持平,一二线城市房价基本走稳。

中信证券预计,信用高、销售尚可的企业通过拿地换牌,有望逐步稳住盈利能力,扩大市场份额。而无力融资拿地的企业则可能理性缩表。在此背景之下,有能力“换牌”的企业仍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市占率和盈利能力都有希望稳步提升。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