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国家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提出,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民族品牌加强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深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海南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三区一中心”四大发展战略定位之一,在此背景下,海南旅游、免税行业蓬勃发展,“海南免税”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
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销售规模实现大幅增长。2021年,离岛免税店销售超过600亿元,约二分之一的进岛游客进入免税店,六分之一的进岛游客参与离岛免税购物。同期,海南免税品销售占全省旅游收入约二分之一,助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
在10月28日海口国际免税城开业后,海南免税经营的格局,从2020年中免独家经营4家免税店,变成如今11家已开业和1家在建免税店,全省离岛免税店经营面积增加到超过50万平方米,大幅提高旅客承载能力,涉及离岛免税经营的市县从3个增加到4个,呈现“遍地开花”新格局。
免税如此火热,但门槛高、稀缺性、含金量足、申请难度大,已成为免税牌照的几大标签,不少企业都曾试图借“免税”概念实现弯道超车,诸如中百集团、百联股份、友阿股份、岭南控股、鄂武商A、大商股份、欧亚集团、南宁百货、步步高、东百集团、绿地控股等企业先后公告正在申请免税牌照,而格力地产、海汽集团、凯撒旅业、大商股份等则期待通过并购等方式顺利入局。
然而,多数搭上“免税”概念的上市公司仅在股市中飘红一段时间后便归于沉寂,仅有少数能够续写下文。截至目前,海南离岛免税持牌主体也只有中免、海控、深免、海旅、中服、王府井等寥寥几家。在海南,不仅离岛免税牌照难以获取,就连申请加入免税店经营也困难重重。
正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这门生意难做,于是不少企业将目光瞄准跨境电商这门生意,将之视作企业转型的“良方”。
资料显示,近年来,随着2020年海南全岛被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及《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受自贸港政策利好等影响,海南跨境电商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海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海南2017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货值仅为10.5万元,到2021年进出口货值已增至8.88亿元,在实现货值跨越式增长的同时,市场主体也从2017年的4家增长到2021年的596家,吸引京东国际、天猫国际、考拉海购、阿里巴巴菜鸟、卓志、中免等国内头部跨境电商企业入驻。企查查搜索信息显示,海南“跨境电商”共有1985 条相关结果。
得益于离岛免税溢出效应加持、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两个15%”低税等政策助阵,如今,跨境电商已成为海南继离岛免税之后的又一张“金名片”,并逐步形成以海口、三亚、洋浦为重点的跨境电商产业多点布局。
多家上市公司也十分关注海南跨境电商政策。
近日,大型全国性商品流通服务企业ST大集不仅凭着“供销社”概念火了一把,还在互动平台上称,正紧抓海南自贸港建设契机,推动公司业务规模实现新的发展。免税业务方面,公司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公司旗下望海国际成立“海南望海跨境商业有限公司”,正式进军跨境电商领域,仍将持续探索和研究海南免税政策和业务合作机遇。
“大健康产业”多年停滞不前的海南椰岛将“跨境电商”视作转型良方,旗下跨境电商购物平台“椰岛全球购”,线下广泛布局跨境门店,线上通过跨境电商搭建 B2C 平台及具备直采分销功能的 B2B 平台,线上跨境平台将以跨境商品为主,一般贸易产品为辅。
南方航空成立南方航空跨境电商(海南)有限公司,旗下跨境电商平台“南航跨境购”,专注于全球商品购物领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海外商品购物服务。
何氏眼科向全资子公司海南博鳌何氏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进行增资,用于实施海南何氏睛彩商贸有限公司跨境电商项目,立足海南自贸港的优惠政策,以更低价格、更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全球化健康精品,让用户足不出户享受全球健康资源。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作者:陈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