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两会观察⑨|领跑“鲁南经济圈”的临沂策

2023年01月18日 12:34   城市频道
商贸兴,百业兴。临沂因商而兴、因商而名,也必将因商而强、因商而盛。

“两会”是观察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1月7日,临沂市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代市长张宝亮代表临沂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起步之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进之年。2023年,临沂将如何规划未来发展路径,明确哪些发展目标,均将在报告中找到答案。

商城转型激起“千层浪”

不到临沂,不知山东之大。

有两个“硬核指标”,临沂均列山东之首:17191.2平方公里的面积;超1100万人口的规模,占了全省人口的1/9。仅从这两个指标看,临沂称得上是“山东第一城”。

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发展让临沂的GDP总量跻身全国50强,进入山东省前五,自此一直稳步居上,这是“临沂速度”创造的奇迹。

2022年,临沂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00亿元、增长4%左右,总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除了经济总量,临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也释放出澎湃动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0.2亿元、同口径增长9.6%,税收占比78.7%、连续5年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到9736亿元、9014亿元,列全省第五、第四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

更值得一提的是,临沂市以“北方重要的商贸和物流中心”等特色产业,成就了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并称的“临沂模式”,民营经济贡献率居山东之首。

正如业界所言:“南义乌,北临沂。”商贸、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临沂市整个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022年,临沂“四个商城”建设提速,“临沂商城、中国大集”首位度凸显,并顺利通过“中国物流之都”复审,市场交易额、物流总额达到5700亿元、8500亿元,成为国家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此外,报告显示,临沂市快递业务量全省第一,快手农产品带货量全国前列,全国首个国际工程物资采购平台运营,山东至蒙古国班列、鲁疆班列、临沂至日照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开展“园区+N”擂台赛,新建地产品园区9个,地产品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9%。举办第二届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等会展70余场,新增全球展览业协会认证展会3个。

商贸兴,百业兴。临沂因商而兴、因商而名,也必将因商而强、因商而盛。

动能转换助力产业迭代升级

目前,临沂工业已经形成了以机械、冶金、化工、木业、食品、医药、纺织、建材为主的八大传统产业,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7个,胶合板出口量、装载机和园林植保机械等细分行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全省乃至全国举足轻重。

然而长期以来,传统产业占比高、经济结构偏“重”,能源资源消耗是当今城市转型发展的心头之痛。

作为传统产业大市,临沂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其焕发新活力。

2022年,临沂市以创新为引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临沂创新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十快十慢”评价等机制,钢投特钢、太钢鑫海等项目投产,冶金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八大传统产业完成产值5450亿元,增长9.5%。出台“1+N”人才新政,设立“人才飞地”10处,引进国家级人才8人。

另一方面,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临沂着力打造一批有前瞻性的行业科技创新平台。承办中国创新挑战赛,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沂蒙山实验室获批山东省实验室,全社会研发投入112.8亿元。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6个,金正大获批“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临沂职业学院建成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不仅如此,在落实国家稳经济政策和省四批清单的基础上,临沂市出台工业融资服务17条、多投快投投准15条、保物流发展金融5条等措施,累计减免缓退市场主体税费294亿元。

在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这条路上,临沂既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也顺应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产业迭代兴替,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

坚持城市能级提升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力

“城,所以盛民也。”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

为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去年,临沂市突出绿化引领,用绿色软化钢筋水泥带来的压迫感,推行“绿地+停车场、体育健身、便民设施、农贸市场、应急避难”模式,建设首批百亩综合公园5处,新增口袋公园170处,获评中国美丽城市典范。此外,临沂至滕州等高速公路开建,临港永锋等铁路专用线建成,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临沂段完成可研,也使临沂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逐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交通体系使得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正式启用,临港精品钢基地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沂河新区挂牌运行,济临经济协作区启动,临沂市城市框架正在有序拉开。

除了城市能级的提升,临沂还担负着更大的重任——乡村振兴。

作为我国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能否与城市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能否构建起协调发展的城镇新格局。而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新格局,必须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来展开。

2022年,临沂市持续保障14.3万户、23.2万名脱贫人口不返贫。创建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2个,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784个,改造农村危房1341户、农村清洁取暖15.9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961公里,提前完成145个安置区建设任务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通过一整年的努力,临沂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通过中期验收,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兰陵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费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莒南县成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兰山区义堂镇进入全国乡镇综合竞争力百强。

征程万里风正劲,奋楫扬帆再出发。

如今的临沂,已经有了“在鲁南经济圈发展中当引领、作示范”的底气。新的一年,临沂将继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坚定实施“八大战略”,“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实现强势开局。

财经日历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