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三项第一”透视出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2023年07月29日 16:45   城市频道

今年3月,时值《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年之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介绍,纵观整个2022年,无论是全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数量,还是新设市场主体的数量,同比均有较为明显增长。尤其是前者达到了1.69亿户,较2021年底增长超过10%。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取得这一成绩,离不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进而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以西安工业重镇经开区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底,拥有市场主体15.5万户,全年新增加市场主体2.3万户,市场主体增长量居全市区县、开发区第一。

这种良好的势头在今年上半年得以延续——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新登记企业数量位居开发区第一,另外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更是位居全市第一。

 数字背后的“含金量”

14538户,40.7%,这是经开区今年上半年的一份成绩单。

据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开分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经开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538户,市场主体登记量同比增长40.7%,市场主体登记量净增长率9.2%,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居开发区第一、新登记企业数量居开发区第一,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居全市第一,呈现出“井喷”态势。

将时间维度拉长至过去三年,这样的感触可能更为明显。据悉,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经开区年新增市场主体登记户数,分别为12669户、15314户、13506户、9101户,同比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0%以上,高者甚至接近20%。

数字细分之下,传递出的信息也很有分量。

首先是民营经济的亮眼表现。在上述提及的14538户中,个体户数量为5381,占据了近4成的比例;

其次是资本投资的活跃度。在全国各地招商引资竞争白热化的当下,除了个体户之外,经开区上半年新登记的市场主体中,内外资企业分别为9127户、30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虎口夺食”成效显著。

市场主体的变动之外,还有一组经济数据值得关注。截至2022年底,经开区全年生产总值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0.8%,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1.6%。这既体现了企业聚集经开区的结果,也为更多企业选择经开区“加码”。

亮眼成绩单是如何炼成的

市场主体基础数量和新设主体数量的双增长,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首先是理念上的认同、身体上的力行。

这也是近年来包括西安在内不少城市,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调其在区域改革发展中的战略性和全局性。

经开区也不例外。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开发区持续吹响招商引资“冲锋号”,抓紧抓实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深化“一把手”招商,推进各部门联动,分批分组加大力度“走出去,请进来”,并在国内外重点城市等开展经贸交流、投资推介等活动,吸引更多产业、企业、资本、人才集聚经开。

 具体来看,2023年上半年,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先后赴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开展招商活动,推动西安经开区招商引资工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迈进。

与此同时,经开区先后在“央地携手、西望长安”西安市与驻京企业合作交流会、共建秦创原共筑汽车城—2023西安“北跨”发展汽车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上,推动一大批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作用大的项目签约落地。

今年春节刚过,经开区招商引资再现“开门红”——围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汽车等经开区优势产业,总投资近500亿元的三个重大项目落户开发区。

紧随其后,像宝石花总部经济中心、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优耐特和赛福斯项目、中建科技智能装配建筑生产基地及西北区域总部项目、隆基绿能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等系列重磅项目先后签约,呈现出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推陈出新破除发展瓶颈

能得到诸多资本的青睐,既得益于区域本身的要素集聚和吸引,更有其对于区域营商环境的考量。

而矢志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可以说是经开区与生俱来的基因。

一个很明显的佐证,在《2019年全国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报告》中,西安经开区营商环境指数排名全国第四,也是前五名中唯一上榜的西部开发区。

无论是理念的改变还是主动出击,经开区用过往辉煌和不断刷新的成绩,不断夯实着自己的底气。尤为要强调的,则是营商环境体现制度上持续不断地推陈出新。

据介绍,经开区当下营商环境建设涵盖政策引导、产业支持、基础配套、综合服务等各类要素,以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推出主导产业扶持、重大项目培育、中小企业融资、鼓励企业上市等系列促进政策。同时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增强服务效能、简化审批效能,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

在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看来,“项目能否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取决于当地是否机会多、效率高、服务好、政策优”“我们要以支持企业发展为宗旨,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难,把脉问需,提升为企服务效能。”

像经开区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引领万亿工业走廊“2+N+1”政策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三十六条”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等文件,皆是在上述理念之下为企业“量身定制”破除发展瓶颈的政策。

经开区占据全市工业总量的四分之一,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用全市约1%的土地贡献了近10%的生产总值……。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主体数量和注册资本又稳定向上加持,不禁令人充满期待:经开区的市场活力和扩张力,会攀至何种高度?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