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湾区对话”开幕:保持国际合作和对话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

2023年04月19日 21: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慧茵,何柳颖
与会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胡慧茵、何柳颖 广州报道

4月羊城,喜迎盛会。19日上午,“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在广州开幕。

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为主题,邀请全球知名政治家、战略家、学者、企业家、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驻华代表以及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负责人、学者、企业家与会,一同读懂中国、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以及中国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新机遇。

论坛开幕式上,中宣部副部长王纲在致辞中说,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已经让世界看见现代化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挑战,而是机遇;不会威胁谁,只会造福世界,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路径。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认为,中国将在稳固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固扩大制度型开放,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培育国际经贸合作新的增长点、更大力度地吸引和用好外资、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目标。如今,世界形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包括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复杂、全球经贸摩擦整体加剧等。

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的经济表现将如何?能否继续担当全球经济引擎的角色?伴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如何?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扮演什么角色?

围绕以上问题,与会嘉宾们发表了各自见解,试图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更多的答案,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奇迹”

借助改革开放的力量,中国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经济体。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

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崛起之路有何特点?美中合作基金会执行主席约翰·米勒-怀特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以人民为中心(为特征)的,这是一种出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现代化速度、规模和全球影响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

一位中国的“老朋友”告诉21记者,中国的发展“是一个奇迹”。这位“老朋友”是德国著名投资家、荣根财团总裁彼得·荣根。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他就曾到访中国,对于中国多年来的显著变化与发展深有体会。

在如今的复杂形势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备受世界关注。在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对全球经济将产生积极助推作用。

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注意哪些关键因素?

韩国世宗研究所前理事长、韩国前总统统一外交安保特别助理文正仁向21记者表示,5%是一个非常稳健且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是处理来自美国的限制和打压,因为美国的行动有可能会抑制外商的直接投资,给商品和服务出口带来限制。另外,中国需要继续加快创新,创新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现代化=西方化”?

“是什么样的内外政策让中国走在了国际发展和现代化的前列呢?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在主旨演讲环节,与会嘉宾、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抛出了这个问题。

这是他给出的答案:中国在制定内外政策时不断适应现实情况的变化。他认为,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前提是好的治理制度和稳定的国内局势。

包括梅利尼科夫在内的与会者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方案有何借鉴意义?

菲律宾前总统、菲律宾高级副众议长、“菲中了解协会”名誉主席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令人“叹为观止”。她表示:“如果让我总结中国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所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会指出四个因素:第一,立足长远愿景;第二,拥有为此愿景付诸行动的强烈意愿;第三,重视基础设施;第四,重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完全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加强

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迎来生效一周年,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动能。

开幕式上,新加坡前总理、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表示:“RCEP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贸协定。东盟和中国正在商讨升级双方签署的自贸协定,我诚挚地希望双方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将会为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巩固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铺平道路。”

对于同在RCEP框架中的韩国来说,好处同样明显。韩国世宗研究所前理事长、韩国前总统统一外交安保特别助理文正仁向21记者表示,这是地区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进展。“RCEP将有助于降低该地区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中国的韩国企业来说尤为如此,这些企业一直从RCEP协定中受益。RCEP使得中韩贸易之间的关税被取消,这意味着韩国公司几乎不用为中间产品的进口支付关税了。这对于区域经贸的影响是积极的。”文正仁称。

值得一提的是,RCEP实施生效对贸易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今年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31.2%,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0.8个百分点。

从东盟来看,我国与东盟一季度贸易快速增长,东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合作关系稳健向前。在合作领域上,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增长亮点,比如数字经济。

在吴作栋看来,数字经济极具增长潜力,也是中国和东盟发展战略契合的合作方向。他表示,当前,数字经济为中国的GDP贡献了约40%,而东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互联网市场,这些条件为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包括合作提升电子商务平台的相互操作性和跨境贸易的便捷性等等。

由国际贸易中心(ITC)等联合发布的《RCEP跨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自RCEP签署协定以后,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在疫情时逆势增长。针对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东盟十国政府都推行了支持政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三年,东盟十国每个国家平均预期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

当前,以RCEP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快速推进,亚洲区域合作正迎来诸多发展机遇,给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劲的新动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计,2022年亚洲新型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达到4.3%,高于世界总体的3.4%的增长水平。

“我们需要有更强、更好的全球治理”

不确定性高企的当下,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更显紧迫。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强调,开放、互联互通、增加交流和包容性的贸易自由化,是经济社会和人类和平进步的最好保障。为了推动更大的互联互通,实现更多的共同利益,需要有更强、更好的全球治理。

然而,伴随着“黑天鹅”事件的频繁发生,全球治理的完善之路正变得更加艰难。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向21记者表示,全球治理正受到威胁和挑战。他强调,各国经济需要协调起来,以防遭受严重创伤。

在“地球村”里,无论大国、小国,对于全球治理都有其重要性。在采访中,伊夫·莱特姆向21记者表示:“比利时不是一个大国,人口只有1100万,但比利时是许多重要国际机构的创始成员国之一,比如联合国和欧盟。我们可以作为中间方,帮助全球大国达成折中方案。我们有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帮助不同的国家进行合作。我想,比利时可以在中国、美国和其他大国之间搭建桥梁,作出我们的贡献。”

困境之下,犹有亮光。近日,在中国积极斡旋下,沙特、伊朗两国外长在北京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并签署联合声明。对此,罗伯特·库恩给予高度表扬,他称,“这是非常好的一步,或许还可以做成更多事情。”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