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近日,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发布世界保险业sigma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指出,未来几年,亚洲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随着今年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瑞士再保险预测2023至2024年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将达到5.4%,通胀仍是全球宏观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
就保险行业发展而言,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érôme Haegeli)博士表示由于通胀压力依然存在,保险公司将通过提高费率来应对上涨的理赔成本,预计非寿险市场费率上涨趋势仍将持续。“随着通胀持续下降、物价回落,理赔成本的回落和利率敏感型投资带来的更高回报将进一步利好行业盈利前景。”
安仁礼强调,在世界目前的经济大趋势中,金融行业仍有不稳定风险。但保险不是风险的源头,而是风险的“减震器”。
“随着杠杆率的不断下降、更健康的业务模式的出现以及不同行业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优化,保险业可以帮助所有其他行业回归到自己本身的业务范围内,来实现更加健康的增长。”
2023年中国市场非寿险业务保费增速或达6.8%
《报告》显示,瑞士再保险对今年和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均为2.3%,低于市场普遍预期。亚洲新兴市场(包括印度、泰国、印尼及马来西亚等国家)预计将在未来数年繁荣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鉴于中国经济逐步复苏,《报告》预计,中国将成为2023年少数几个增速高于去年的国家之一。
对比欧美国市场,安仁礼在采访中表示,中国市场的经济环境要乐观得多。
“中国目前正在刺激国内的消费,且没有高通胀问题,有更大的货币政策调整空间。”安仁礼表示,“经济复苏不是线性的,在某一个时间节点看不同国家的复苏速度也是不平均的。中国政府把消费放在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位置上。虽然第二季度经济增速不是很快,但纵向对比第一季度、横向对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谈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中国的影响,安仁礼表示,“对于全球市场来讲,中国的国内市场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强劲的。”
保险方面,瑞再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全球保费(包括非寿险和寿险业务)将在2023年增长1.1%,2024年将增长1.7%。
保险市场方面,《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已成为第二大保险市场,保费总额达到6980 亿美元。非寿险业务上,预计2023年,中国保费增速将达到6.8%。寿险业务方面,中国内地保费增速预计达到3.8%,2024年预计达到4.7%;中国香港寿险业务2023年保费预计增长7.3%。
安仁礼表示,当前,中国保险业正在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从保费变化情况看,财险市场的增速虽较去年同期有下滑,但仍远高于欧美保险市场。且中国农业保险的保费自2022年4月起始终保持25%以上的增速,有广阔市场潜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积极提升自身农业的韧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超过责任险,已成为财险市场的第二大保险类别。”
寿险与健康险市场中,安仁礼表示,受居民消费观念变化及利率环境影响,储蓄类保险产品受到广泛关注。
保险公司应对自身资产负债匹配情况保持关注
今年3月,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曾组织保险行业协会以及20余家寿险公司,围绕险企的负债成本、负债与资产的匹配情况以及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影响等方面开展调研。
这一调研引发了业内对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讨论,不少机构表示,未来,新开发产品的预定利率由最高3.5%降到3.0%。记者自多家保险公司处获悉,上述传闻属实,部分险企已于近期上架用于对接的其他人身险产品。
负债端,针对预定利率下调对储蓄型寿险业务的影响,安仁礼表示,上述调整在短期或对寿险保费产生一定影响,但挑战亦是机遇。
“利率下调在短期来看的确会对于寿险的保费有影响,但是这也会推动所有寿险公司进行创新,对自己产品的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安仁礼称,“经历转型期后,长期来看,保险公司会推出更多更适合市场情况的产品,会对长期低利率环境更加适应,会在长期有更好的表现。”
同时,针对保险公司投资端的表现,安仁礼亦对记者表示,在当前中国市场的低利率大背景下,保险公司应持续对资产负债配置的自查,及时发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