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资管研究院 吴霜,实习生秦李欣 综合整理
一、监管和政策
1、 四部门联合新闻发布会:公布推进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等重要举措
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其中,央行表示,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等举措。
2、 证监会:增强期货市场持仓管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提升监管透明度和效率
7月31日,为增强期货市场持仓管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提升监管透明度和增强监管效率,中国证监会发布《期货市场持仓管理暂行规定》,重点对持仓限额、套期保值、大户持仓报告、持仓合并等基础制度的内涵、制定或调整原则、适用情形、各参与主体义务等作出规定。一是明确持仓限额的制定或调整原则、设定方法,规范交易行为。二是对套期保值行为进行原则性规范,明确期货交易所的审批和管理义务。三是完善大户持仓报告制度,进一步充实报告内容,明确报告方义务。四是对持仓合并原则进行明确,同时对持仓合并豁免有关制度作出原则性安排。
3、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半年工作: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利率稳中有降
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说明下半年工作重点,一是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改善和稳定市场预期,为实体经济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包括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居民信贷利率稳中有降;二是加强和改善外汇政策供给,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三是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是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五是深化金融国际合作和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六是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和管理水平。
4、 央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扩容增量,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推动银企供需对接,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举措。座谈会上,8家民营企业负责人提出希望进一步拓宽债券融资渠道等诉求。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表示,将继续加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服务民营企业力度,加快债券市场创新,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回应,将与金融机构共同努力,通过推进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扩容增量、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等举措,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持续量增、面扩、价降,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5、 证监会新发布2项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行业标准,着力做好基础标准制定工作,推进资本市场信息化建设
8月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技术指标》《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规范 第1部分:基本信息和经纪业务》2项金融行业标准。《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技术指标》金融行业标准规定了证券公司核心交易系统的技术指标,包括系统参考架构、技术指标架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指标,同时,明确了相关的指标定义、度量函数和度量方法。《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规范 第1部分:基本信息和经纪业务》金融行业标准规定了期货公司基本信息、经纪业务相关的监管数据采集范围和数据要素业务口径。2项标准的制定将促进证券公司交易系统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升期货公司监管数据采集和应用的标准化程度,提高监管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促进数据的交互共享。
6、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前移涉刑案件风险防控关口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8月4日起草《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明确涉刑案件风险防控的目标和基本原则等。二是明确董(理)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牵头部门、内设部门、分支机构和内审部门的职责。三是明确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主要任务。四是明确监管部门在涉刑案件风险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提出对银行保险机构涉刑案件风险防控进行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等要求。
7、 央行放宽机构投资者通过柜台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限制,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规范发展
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起草了《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通知共十二条,主要内容有:一是明确机构投资者范围包括持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以及上述机构管理的各类产品;二是将机构投资者可投资债券范围增加金融债、公司信用类债券等银行间市场其他债券,并将机构投资者交易品种增加债券借贷和衍生品;三是允许机构投资者投资已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全部债券,同时放宽机构投资者在柜台债券开办机构开立账户、发行人付息兑付资金提前到位的限制;四是要求柜台业务开办机构建立合理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加强柜台业务内控管理和系统建设,妥善防范业务风险。
8、 证监会优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督促和保障独立董事发挥应有作用
中国证监会于8月4日发布《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持续强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监管,督促和保障独立董事发挥应有作用。《独董办法》一是明确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与任免程序。明确独立董事原则上最多在三家境内上市公司担任独立董事的兼职要求。二是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及履职方式。三是明确履职保障,包括健全履职保障机制、独立董事履职受限救济机制。四是明确法律责任。五是明确过渡期安排。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及专门委员会的设置、独立董事专门会议机制、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任职条件、任职期限及兼职家数等事项设置一年的过渡期。
二、行业和机构
人事变动:
-7月31日,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相关人事任命信息显示,核准李振蓬国投泰康信托董事、副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8月2日,瑞达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任命蔡炎坤为公司总经理,任职日期为7月31日。原总经理高峰因个人原因离任。
-8月2日,东方阿尔法基金公告称,因公司第二届董事会任期届满,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选举肖冰、刘明、郭霖、邢莉和邢颖担任公司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其中郭霖、邢莉和邢颖为独立董事。
-8月3日,原中山证券副总裁张荣升已出任国联证券首席营销官,兼任机构客户部行政负责人。
-8月3日,浙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任命王波为财务负责人。
-8月4日,东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告显示,总经理王青已于2023年8月2日离任。自8月2日起,由公司董事长牛南洁代任总经理一职,代任总经理职务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
-8月5日,富安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董事长变更公告,任命蒋晓刚为新董事长,原董事长张睿因个人原因离任。
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5.34万亿元,投资者数量、净值型理财占比攀升,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压降。8月4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5.34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为1.52万只,募集资金27.75万亿元,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达3310亿元。其中,净值型理财占比进一步提升,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持续压降,理财投资者数量持续攀升。具体表现为,截至2023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为95.94%,较去年同期增加0.85个百分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7.2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98%,占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为35.59%;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04亿个,较年初增长7.24%,同比增长13.41%。(中国基金报)
转向均衡,主动型基金探索投资新范式。下半年以来,基金发行进一步走弱。Choice统计数据显示,以认购起始日为口径,7月公募基金发行总份额为288.29亿份,不仅创今年以来月度新低,亦创下近5年新低,其中还有半数以上为债券型基金。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也不佳。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回报为-1.09%和-2.79%;平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平均回报分别为-0.6%和-0.47%,相对好于前者;而被动指数型基金的回报则达到3.92%,进一步拉开与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差距。业内人士表示,投研端,基金公司的权益投资能力依然是核心竞争力,但更要加强主动权益投资能力的迭代,同时淡化择时,回归均衡配置。(上海证券报)
加大投入助力发展,基金公司频现股东增资。近期,多家基金公司的股东方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中信建投、弘毅远方、摩根士丹利、富达、贝莱德基金等公司的注册资金均获得提升。业内人士认为,有的股东方增资是为助力旗下基金公司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发展难题,也有的则是因为看好公募行业的发展机遇。(上海证券报)
国融基金注册资本变更,增资2000万元。8月4日,国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关于注册资本变更的公告称,经国融基金第三十一次股东会审议通过,同意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谷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向公司增资人民币2000万元。其中,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60万元,上海谷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出资940万元。公告表示,本次增资完成后,国融基金注册资本由人民币2.0亿元增加至2.2亿元,股东不变。其中,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为53%,上海谷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出资比例为47%。(中国证券报)
公募重仓科创板,开市四年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进入8月份以来,鹏华基金、财通资管、浦银安盛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发布公告称,旗下次新基金——财通资管医疗保健、鹏华稳健增利、浦银安盛颐璇平衡养老目标三年持有(FOF)等多只产品可投资科创板股票。此外,创金合信益久9个月持有、鑫元数字经济、中信保诚远见成长等多只次新基金也于近日发布可投科创板的公告,产品类型涉及了养老目标基金、二级债基、混合型基金等。(中国基金报)
公募基金降费进行时,60余家公司降费,涉及产品超2100只。8月5日,多家公募基金机构发布了关于调低旗下部分基金费率并修订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的相关公告。其中,农银汇理基金、华富基金、国寿安保基金、易米基金、金元顺安基金、东海基金、嘉合基金、弘毅远方基金等决定自8月7日起调低旗下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并对基金合同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天治基金、长江资管在8月5日进行上述降费调整,达诚基金则将于8月8日进行降费调整。自7月10日首批公募机构降费以来,目前参与降费的公募机构已突破60家,参与降费的公募产品也超过了2100只。(中国证券报)
年内公募基金清盘数同比增超四成,权益类基金占比高。截至8月3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清盘数量达165只,同比增长近44.74%,多数基金规模不足5000万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混合型)清盘数量高达126只,占比达76%,主动权益类基金和指数型股票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64只和35只,这当中有部分清盘基金的成立年限已超过10年。(证券日报)
捕捉海外投资市场机会,易方达等19家公募新获18.4亿美元QDII投资额度。国家外汇管理局7月31日发布的最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截至7月31日,我国QDII投资额度已增至1655.19亿美元,获批额度的机构合计184家,其中包括39家银行、75家证券类机构(包括公募基金、券商和券商资管)、48家保险公司和24家信托类机构。与截至2023年6月30日QDII投资额度相比,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广发基金等19家公募基金公司的QDII投资额度有所增加,新增额度共计18.4亿美元。此次名单中还出现了3家首次获批QDII投资额度的基金公司,分别是摩根士丹利基金、汇丰晋信基金、上银基金。(证券日报)
私募发行创年内新低,头部量化获资金青睐。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备案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当月新备案的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总量为795只,创下年内私募发行新低。今年前6个月,私募证券基金备案数量分别为2270只、1877只、2766只、2740只、826只和942只。有渠道人士称,由于部分私募业绩惨淡,投资者趋于谨慎,今年银行和券商渠道的代销情绪相当低迷,尤其是主观多头类私募的发行降温显著。相比而言,头部量化更易获资金青睐,单月备案数量位居前十名的几乎都是量化私募。其中,衍复投资和稳博投资分别以21只、19只的总量位居前二。(证券时报网)
今年来超2000家私募注销,行业“新陈代谢”显著加速。今年以来,随着监管逐渐升级,私募业生态也在不断优化。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销数量已达2027家,即将追平去年全年2210家的总注销数量。还有56家私募因违规遭到中基协的纪律处分。(上海证券时报)
未如实披露借款事宜,钜澎资管被暂停私募产品备案六个月。7月2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公布了对钜澎资管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因未按合同约定如实向投资者披露信息,中基协决定对钜澎资管进行公开谴责,暂停私募产品备案六个月。(澎湃新闻)
华夏基金半年度业绩快报披露,净利润10.75亿元。近日,中信证券公布控股子公司华夏基金2023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总资产为人民币171.88亿元,总负债人民币49.57亿元;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7.11亿元,净利润人民币10.75亿元,综合收益总额人民币11.08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华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人民币18016.65亿元。(上海证券报)
6月沪深ETF总市值逾1.8万亿元,有望成为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破局工具。沪深交易所近期在业内分别下发了最新一期基金与衍生品市场通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上交所ETF产品共493只,总市值13565.29亿元;深市ETF产品共307只,总市值4498.06亿元。从券商经纪业务持有的ETF规模来看,中国银河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分居沪市前三位;国泰君安、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分居深市前三位。从券商经纪业务ETF成交额排名来看,华泰证券在沪深两市均居首位。机构认为,超额收益下降和买方投顾转型是ETF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国内ETF仍然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且有望成为券商财富管理转型破局的工具。(中国证券报)
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压降,但对公募市场的渗透正在持续加速。8月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券商私募资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持续压降至5.66万亿元,环比下降3.36%,三个月减少了1968.15亿元。不过,随着通道业务的逐步出清,券商资管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规模降幅也有所收窄。其中,集合资管计划规模为2.71万亿元,环比下降2.73%;单一资管计划规模为2.95万亿元,环比下降3.94%。虽然券商私募资管规模在持续压降的态势下使得业务收入有所承压,但其对公募市场的渗透正在持续加速。(证券日报)
中融基金正式更名为国联基金,券商布局公墓赛道是大势所趋。被国联证券收购后,8月1日,中融基金正式更名为国联基金。变更后,国联证券持有中融基金股权的比例为75.5%,中融基金成为国联证券的控股子公司。至此,国联证券“一参一控”格局尘埃落定。(中国证券报)
不少保险机构想通过基金代销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又一家保险系机构入局基金销售行业。近日,汇丰保险经纪获得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从汇丰保险经纪今年4月递交了从事公募基金销售的机构注册申请至今,仅仅3个月有余。汇丰保险经纪并不是今年第一家盯上基金销售牌照的保险机构。今年3月24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显示,泰康人寿《关于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报告》及相关文件获得批复,中国证监会核准泰康人寿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上海证券报)
监管密集发声公募REITs项目,底层资产成业绩分化关键。日前,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部门再次针对REITs发声。发改委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提出,鼓励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证监会则明确提出“抓紧推动消费基础设施等新类型公募REITs项目落地”。目前已有包括天虹股份、百联股份公告称,筹划发行消费基础设施REITs,业内对于这一新类型公募REITs也是充满期待。(财联社)
多家信托公司加快出售基金公司股权,为自身转型铺路。近段时间以来,中小基金公司股权变更中频频出现信托公司身影。近日中航信托、山西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纷纷挂牌出售所持有的公募基金公司股权。业内专家表示,上述情况一方面是部分信托公司自身的资金需求和对公募基金公司估值处于相对高位的判断;另一方面则是信托机构和公募基金之间的业务协同有限而主动转让,聚焦主业发展,为自身转型铺路。(经济参考报)
中诚信托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基本符合预期。日前,中诚信托召开2023年半年工作会,传达了集团半年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公司上半年并部署下半年工作。据了解,该公司上半年主要业绩指标基本符合预期,实现合并口径营业收入12亿元,净利润6.64亿元。会议上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多措并举提升风险防控质效;二是坚定不移推动业务创新发展;三是稳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四是强化风险防控和合规经营;五是夯实公司治理和管理基础;六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中国证券报)
华宸信托时隔半年二次增资,中小信托增资迫切。近日,华宸信托注册资本进行了变更,由92579万元增至10亿元,增加7421万元,增长8.02%。这已是华宸信托在近半年出头时间内完成的第二轮增资。就连续两次增资,华宸信托表示:“我公司注册资本较全国68家信托公司资本实力较弱,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增资将进一步增强我公司业务拓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信托贯穿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制度优势,通过信托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产融结合,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经营报)
三、市场和数据
PMI连续两月回升,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7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6月份上升0.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5%和51.1%,均连续7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我国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7月份,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0个位于扩张区间,比6月份增加2个,制造业景气水平总体持续改善。7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非制造业PMI)为51.5%,比6月份下降1.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比6月份下降1.3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服务业业务总量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2%,比6月份下降4.5个百分点,仍位于扩张区间。
结束二季度来连跌,7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升值1.59%。7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一度接连收复7.15和7.14关口,16时30分收盘报7.1465,较上一交易日涨180个基点。整个7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从7.2258升值至7.1305,升值953点,升幅近1.32%;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则从7.2620升值至月末的7.1465,升值1155点,升幅达到了1.59%。
股票市场:本周市场宽幅震荡收高;上证综指回报0.37%,沪深300回报0.70%,中证500回报1.41%,国证20000回报0.94%。从周度数据看,中证500表现最优,总体大盘股的表现弱于上周。从行业板块的数据看,本周板块结构性特点更加突出,大金融及TMT相关板块表现突出,上游能源及医药相关板块有所回调;综合金融、计算机、非银行金融行业表现优秀,周度回报分别为5.38%、4.12%、4.10%。
债券市场:上周利率债涨跌互现。具体来看,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8bp,5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5bp;1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下行2bp,5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5bp,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3bp。具体来看,上周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65,10年国开收益率上行至2.76。期限利差涨跌互现。其中10-1利差上行6bp,3-1利差上行5bp,10-3利差上行1bp,10-5利差下行2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