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近日,针对中国对非主权融资取得的效果,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继续根据非方需要开展融资合作,同时也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非支持,共助非洲发展。
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撰写的报告《中国对非主权融资有效性研究》在新结构经济学国际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调研报告采用的数据库显示,中国2000-2020年对非主权债务融资承诺金额累计约1600亿美元。中国对非融资项目内涵丰富,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对非洲债务可持续性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注意到有关的报道,”汪文斌在答问时表示,相关报告基于数据和案例,量化分析中国对非洲国家主权融资成效。报告发现,中方融资对支持非洲国家经济增长,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出口创汇,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提高入学率,拉动就业等产生显著的正面效应。研究结果再次表明,中方融资对非洲经济自主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
90%资金用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
这份《中国对非主权融资有效性研究》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团队历时半年推出的专项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转型为债权国,作为发展融资资金的提供者,为多边机构捐款,也通过双边体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融资。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对非融资旨在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并简要介绍了新结构的方法论。他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培育产业,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人类共同的发展理想。
报告指出,在政策目标上,中国对非融资与全球发展目标相一致,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全球发展融资体系的新生和重要补充力量。中国对非洲的融资遵循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战略。
为了探究中国新兴的债权人角色,报告研究了中国2000-2020年对非主权债务融资,调研报告采用的数据库显示,中国对非主权融资以官方债权人和基建项目为主,支持大量具备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的提供。其中,90%资金用于非洲低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
这份报告通过计量模型分析项目层面的有效性,量化分析显示中国主权融资对非发展呈现多维度显著正面效应。在此列举报告实证检验得出几组数据:中国贷款每增加1%至少贡献0.176%的非洲经济增长,至少带动基础设施改善0.027%,至少带动出口创汇增加0.244%,至少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加0.293%,至少提升非洲入学率0.118%,至少拉动工业就业增加0.143%。
报告还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中方主权融资重点领域的代表性项目,涵盖交通、能源、通信、供水、能力建设等,在具体项目项下展示出中方债权人与其他多双边债权人存在互补效应。报告研究显示中国贷款释放了非方资源禀赋,加强了出口创汇和吸引外资的能力,助推非洲工业化转型,有效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和债务可持续性,亦改善了当地教育和就业,提升了人力资本。
这份报告也呼吁国际社会增加对非洲的投资,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对非融资体系,加强第三方合作,通过发展与借款国比较优势相一致的产业,增加出口创汇,根本上实现债务可持续。
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表示尽管中非融资合作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一些国家的违约和债务问题,中国仍对这一领域的合作充满信心。他提及中国融资方式变化,投向小而美的项目,而不是停止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同时,中国也关心债务的可持续性。他相信,通过这份报告,商业债权人和多边机构应该参与非洲国家的债务重组,呼吁国际机构和债权人承担各自的责任。
中国信贷支持对非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塞内加尔驻华大使Ibrahima Sory Sylla强调了进行中国对非主权融资评估的重要性。他还讨论了非洲的关键优先事项,如工业化、粮食安全和人力资本发展。他强调非洲应定义自己的发展目标,以及中国如何通过多边合作实现这些目标。他还提出了对评级机构的评估的担忧,以及在评估可持续性和债务时考虑非洲国家的独特情况的必要性。在国际合作中,他强调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协调至关重要,要寻找多边开发银行之间的共同点。
赞比亚驻华大使Ivan Zyuulu强调了对该类发展类贷款影响力评估需要更长的时间,尤其是对于需要多年才能展示其全面影响的基础设施项目。他在发言中着重谈论了基础建设等与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话题,指出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等。对于区域合作,他强调了地区间平等互惠的经济交流与双边合作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对非洲国家的信贷支持对于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与支撑作用。
马拉维共和国驻华大使Allan Joseph Chintedza再次感谢研究院发布这份重要的报告。他表示,非洲国家迫切希望与中国保持持续的对话,发展中非关系。这种对话根植于非洲与国际组织的经验,特别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非洲国家推行结构调整计划。几乎所有非洲国家都经历了结构调整项目(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旨在将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体转变为更为多元化、推动出口和工业化的经济体。然而,他对这些结构调整项目是否真的改善了非洲的经济产生了一些怀疑。
马拉维大使指出,通过发布报告的方式,非洲也可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之成为一种坦诚和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非洲国家尚未摆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影响,而这些国际组织所实施的信贷措施仍然存在,其设计中包含许多问题,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其减少获得贷款,但农业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实际需要更多贷款支持。报告提到了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电力。他完全同意,基础设施的发展是昂贵的,但却是必不可少的。非洲国家需要更多的支持,以确保能够持续发展。在这方面,债务的成熟管理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并投资于社会部门。
关于农业和制造业的问题,马拉维大使鼓励非洲国家增加出口,增加产品附加值,而不仅仅是出口原材料。与中国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有助于达成双赢的局面。报告提到一些建议,如使用多种货币,都是很有发展前景的。这将使非洲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能够使用本地货币,促进更多的合作。
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Jianping Thia强调了评估融资效果的变量选择的困难性,以及信息收集的复杂性。他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但是,在获得大量贷款后,债务管理、协调和规划有时比债务的快速积累以及迅速铺开项目更为重要。他强调了多年期的评估方法、持续对话以及不同框架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他鼓励加大对绿色能源转型的关注,强调非洲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潜力。非洲可以在清洁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