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银河证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李清华:海外展业需从四方面着手 建立更国际化的战略视野

2023年10月23日 2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崔文静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受国际资本市场大环境影响,2022年以来,内资券商的国际化业务整体并不理想。

以港股为例,根据Wind,截至10月22日,包括外资券商在内的128家证券公司年内港股共计募资613.56亿港元,首发募资262.41亿港元;去年同期分别为1146.14亿港元和761.85亿港元。这意味着,在港股市场,年内股权募资总额和IPO募资额分别同比大降46.47%和65.56%。

由于内资券商在香港市场的知名度相对有限且在地缘优势上不及香港本土券商,因而其所受冲击也相对更大。从券商半年报来看,个别券商过去会单独列出的美股/港股业绩,如今已不见身影。

不过,在内资券商海外业务收入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也有个别券商的国际业务逆势增长,中国银河证券即为典型代表。今年上半年,其海外投行收入同比增长49%,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9%。

纵观中国银河证券海外业务收入提升的原因,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与其聚焦“一带一路”、重点布局东南亚的差异化布局紧密相关。

中国银河证券为何将海外业务布局重点定为东南亚?其海外业绩的增长得益于哪些因素?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券商应当如何及时调整海外业务布局方向?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中国银河证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李清华。

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业务是头部券商的必争之地,一些券商更关注欧美市场,银河证券则聚焦东南亚。为何选择将东南亚作为发力重点,基于哪些考量?

李清华:公司持续深化国际化布局,其战略性考虑首先为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能力,积极响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要使命,同时以满足客户国际化需求为核心,构建一体化跨境服务平台,提升国际化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公司向现代国际化投行转型。

在选择海外市场时,公司基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认为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首先,在地缘政治方面,东盟地区是各方积极争取的重要伙伴,且我国与其政治关系整体良好,正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其次,在经济环境方面,东盟地区经济近十年来稳定增长,且随着RCEP等贸易合作框架的落地实施,中国同东盟目前已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产业链和中国有着比较强的互补性。

第三,东盟地区市场潜力巨大。东盟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创新企业,鼓励外国投资者在当地投资,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与东盟地区的创投合作,东盟已经成为中资企业全球化的首选之地。

第四,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助力“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循环国家战略,通过银河联昌积极布局东盟地区,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带一路”助力券商业绩提升

21世纪经济报道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对证券公司发展的影响?

李清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这一倡议对证券公司进行业务拓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契机和丰富机遇。该倡议涵盖的国家和地区广泛,涉及基础设施、贸易、投资、人文交流等多个领域,通过积极参与,可以加强与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合作,推动各项业务增长并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券商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其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助于证券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实施和打造国际化品牌形象,通过深入参与这一倡议,券商能够建立更广泛、更紧密的国际合作关系,扩大国际业务版图。

同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推动证券公司的创新与发展。面向多国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的需求,将激发券商在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科技应用等方面的创意和创新。这将对证券公司整体发展起到催化作用,助力其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优秀的现代投资银行这一战略目标。

最重要的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可以促进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是“一带一路”建设10周年,银行证券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李清华:我们的“一带一路”建设突破可以概括为东南亚重点地区覆盖、ESG领先和绿色金融推动、境内外协同一体化机制建设三大方面。

实现“一带一路”东南亚重点地区覆盖上,通过联昌并购项目,公司成功实现了东南亚这一“一带一路”重点地区的深入布局,能够提供极具中国-东盟特色的金融服务,满足中资企业及机构投资者的东盟投资展业需求,并能够创造性地灵活发挥中资金融机构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高质量发展赋能聚力。例如,公司组织了国内五大知名公募基金公司(易方达、博时、南方东英、汇添富、富国)赴东南亚考察交流及“上海交易所面向东盟投资者的国际路演”等活动,大力推动了双方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ESG领先和绿色金融推动上,公司在积极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方面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不仅积极打造境外“碳中和创新金融中心”,构建碳金融培训、碳汇开发、碳汇资产管理、碳汇交易、碳绿色金融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平台,同时通过银河联昌在“一带一路”地区推出企业社会责任(“CSR”)计划,扩大研究覆盖范围,提高 ESG 研究的品牌知名度,积极研发 ESG 产品。2022年9月,中国银河证券与南方东英资产管理联名推出的南方东英银河-联昌富时亚太低碳指数ETF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全球首只覆盖亚太地区的低碳ETF,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绿色低碳发展的成功案例。

境内外协同一体化机制建设上,公司正持续高效建设五大业务条线的境内外一体化机制建设,塑造符合银河证券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这体现在全业务链特别是投行业务的境内外一体化高效协同运作,以及国际化、市场化原则的经营模式上。

建立更国际化的战略视野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证券公司应当如何调整海外业务布局方向,改善国际业务收入情况?

李清华:证券公司在海外布局中面临的最大痛点包括业务同质化严重以及境内外协同与一体化管理不足。目前,大部分中资券商在香港市场的业务还是以传统经纪业务为主,且在海外缺乏知名度和认可度,无法实现品牌效应,仅有极少数头部券商能够实现境内外业务的完全打通与跨地域执业。

因此,对于希望到海外展业的证券公司,要建立起更国际化的战略视野。这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只有实现境内外的贯通与业务协同,公司才能够有潜力成长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投资银行,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且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一是进一步落实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工作要求。证券公司应该提高站位,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坚持跟随国家发展战略不动摇。通过大力支持“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成为金融助推新引擎,并且不断推动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可度,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将自身的发展战略跟国家的发展进程相结合,发挥内外联动的枢纽作用,促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二是不断推动境内外一体化建设,提升自身配套专业能力。公司应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提高国际视野,实施特色鲜明的经营战略。强调特色差异化经营,积极培育细分行业的优质客户。

三是积极布局和拓展国际市场。证券公司应积极进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市场,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拓展境外业务,推动跨境投资和融资,建设“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要地。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证券公司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形成合作联盟,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多方共赢。

国际业务“下一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下一步,银河证券国际化业务计划如何重点发力?

李清华:我们的国际业务条线将筑牢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积极拓展国际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广度深度,积极发挥东南亚布局优势,构建服务“一带一路”重要阵地,为境内外各类客户提供全面综合金融服务。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最新的三年战略规划,到2025年,公司国际业务的目标为营业收入和利润排名在可比在港中资券商中保持前8,跨境业务增量达到百亿港元规模,东南亚核心市场排名前3。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五位一体,三化一同"的新发展战略,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行。国际业务条线将与公司其他业务条线积极协同,共同建立国际视野,大力推动境内外一体化,以自身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适应各类客户对综合性、高质量、国际化服务的要求。并且充分利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深度布局优势,在适当领域探索与银河联昌的一体化发展,坚持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客户需求。

财经日历

      • 2025年 5月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