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总理即将访华 如何推动中澳关系继续回暖

2023年10月31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慧茵

据外交部消息,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将于11月4日至7日访华。这是阿尔巴尼斯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也是自2016年以来澳大利亚总理首次访华。

澳总理办公室发声明称,阿尔巴尼斯将在北京同中国国家领导人会面,并赴上海出席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访问期间,两国领导人将就经济、气候变化和人文交流等一系列领域的合作进行讨论。阿尔巴尼斯表示,此次访华是确保稳定和富有成效的双边关系的重要一步,他对此非常期待。声明提到,今年正逢澳大利亚工党籍前总理惠特拉姆访华50周年。此前,阿尔巴尼斯表示:“惠特拉姆总理的历史性访问为双方的外交、经济和文化关系奠定了基础,这种关系今天继续使我们两国受益。”

中澳经贸联系紧密。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87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额的28%。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中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之一,去年中国购买的11亿吨铁矿石中,65%来自澳大利亚。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方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阿尔巴尼斯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推动中澳关系恢复基本稳定的发展轨道,巩固他自2022年5月当选澳大利亚总理以来,中澳关系改善取得的成果,为中澳关系的发展确立新的基础。他认为,此次访问对中澳关系具有比较大的意义,意味着中澳领导人的访问得以恢复,高层往来得到加强,特别是改变了澳大利亚前总理特恩布尔、莫里森时期中澳关系下滑的局面,显示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理性的一面上升。

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澳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她表示,中方愿同澳方一道,加强高层交往,增进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持续改善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中澳关系良性发展具现实意义

自去年上任以来,阿尔巴尼斯政府就不止一次表达访华意愿。特别是去年底澳大利亚外长访华以来,中澳关系持续回暖,双方在经贸以及高层互动方面的表现日益频繁。

事实上,在2017年之前,中澳关系一直在逐步深化。2015年,中澳自贸协定正式签署生效。自贸协定的生效,使澳大利亚的牛肉、葡萄酒、水果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关税开始下降。2016年,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访问中国。当时澳方表示视中国为重要贸易伙伴,并与中方加强创新合作引领,特别是加强电子商务、农牧业、技术等领域合作,提升两国务实合作水平。然而,从2017年年中开始,中澳关系出现波折,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中澳关系出现“分水岭”。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澳关系出现了波动,澳方对华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是直接原因,此外还有部分国家的挑唆。也正因如此,中澳经贸额有所下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中澳两国经贸重新处于恢复时期,这种潮流是不可逆转的。

其实,自阿尔巴尼斯上任总理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在对华关系上展现出务实的一面。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林铎看来,阿尔巴尼斯政府想缓和对华关系,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首先,高层对话稳步有序重启是中澳关系全面回温回稳的核心驱动力,双方展现出‘相向而行’的良好趋势,比如,2022年12月澳外长黄英贤访华,今年9月中澳双方各派出由18位现任高官、前官员以及工商界、教育界和学术界代表在北京举行中澳高级别对话第七次会议等。其次,在中澳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澳贸易分歧逐渐化解,两国经贸、技术、人文交往有序恢复,为两国关系转圜提供实质性支柱。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澳两国也共同在WTO框架下就多种商品的贸易纠纷积极协商,中方逐步取消了针对澳大利亚输华木材、牛肉、大麦等产品的进口限制,澳大利亚煤炭也开始回归中国市场。”

周方银也表示,阿尔巴尼斯上台后在改善对华关系上表现出灵活性,比如在经贸方面,建议到期终止对来自中国的风塔产品的反倾销措施;批准中国企业对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投资,避免把中国的投资过度政治化;另外,中澳在经贸、能源、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加强。

中澳关系正处于企稳向好的重要阶段。此时,阿尔巴尼斯宣布访华,对中澳关系的发展将具有重要影响。

林铎向记者表示,这不仅是阿尔巴尼斯任上首次访华,更是澳领导人时隔7年再度访华,一方面释放出中澳关系逐渐走出低谷的信号,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澳大利亚工党对澳中关系的长期重视和理智把握。在澳工党前总理惠特拉姆访华50周年的重要节点,阿尔巴尼斯无疑希望以亲身访华重修高层对话,以高层领航稳固经贸纽带,以经贸往来驱动两国社会人文交往全面复苏,为中澳关系良性发展的下一个50年奠定基础,传递出双边关系继往开来的政治信号。

中澳经济高度互补

在阿尔巴尼斯访华前夕,中澳双方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让双边关系止跌回稳。

今年4月,中澳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就大麦“双反”措施争端进行了友好协商,并达成共识。8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宣布终止对澳大利亚大麦历时三年多的“双反”,并公布了自4月15日进行立案复审直至最终裁定取消“双反”的全过程。

“松绑”大麦双反税,对中澳贸易影响巨大。在实施“双反”措施前,中国是澳大利亚大麦最大的出口市场。澳农业部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间,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大麦总额高达15亿澳元(约合70.6亿人民币),但中国对澳大麦征收关税后,该贸易数据基本归零。而如今,中澳大麦贸易已经逐渐恢复。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表示,他相信随着澳中关系的改善,更多产品限制将被取消。

在大麦贸易被“松绑”之前,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已重新恢复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和木材。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1655.7万吨,同比增长515.8%。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第四大煤炭进口国、中国第三大动力煤进口国。

周方银认为,中国恢复对澳大利亚大麦、木材和煤炭的进口,向澳大利亚传递了中方愿意改善中澳关系的信号,也是对阿尔巴尼斯政府对华态度转变的认可。中澳关系的企稳与缓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双方做出善意表示与积极回应,逐步创造关系改善的氛围与基础。

“这意味着中澳经贸关系的基础变得更为稳定,双边贸易关系的确定性增强。”周方银称,对中国来说,对澳大利亚的大麦、木材和煤炭本身存在比较大的需求;而对澳大利亚来说,对华出口的恢复会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这本身是一件互利的事情。

中澳经贸联系紧密。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占其海外贸易的近三分之一;同时,澳大利亚也是中国最大的商品供应国之一。2022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到2870亿澳元,占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额的28%。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澳贸易额达到1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8.6%。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中澳经济高度互补,双方在经贸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希望双方以此次访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支持企业开展务实合作,推动中澳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

林铎向记者表示,“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丰裕的劳动力资源、物美价廉的工业品和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澳大利亚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资金、技术和自然资源类产品。即中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与澳大利亚存在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RCEP生效带来新机遇

中澳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而促进两国经贸的其中一个因素在于,《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在2015年生效。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曾指出,中国和澳大利亚已经达成了高质量的双边贸易协定,即《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自该协定生效七年多以来,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额几乎翻了一番。

如今,中澳经贸又迎来了新的机遇,那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去年生效实施。

林铎表示,“虽然RCEP没有向澳大利亚提供超出《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的新关税减免,但澳大利亚服务商和投资者在教育服务、卫生服务和运输服务等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状况有所改善,澳商澳资进入亚太市场的机会大幅增加,中澳两国公司有望在电力、工业、矿业、制造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通过共同研发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得到更多双赢的结果。”

他认为,RCEP的累积规则允许原产于一个成员国的商品在另一个成员国用作生产新产品的材料,并视为原产于第二个成员国。这意味着中、澳等国可以从拥有成本、市场等比较优势的RCEP成员国采购原料,在这些国家设厂生产,并将最终产品出口到其他RCEP成员国买家,而不会失去根据RCEP协定享受的关税优惠。这将有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深度激发生产者积极性和地区贸易潜能。

周方银则认为,RCEP的实施生效,意味着中澳贸易关系有了更广泛的协议基础,澳大利亚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利用《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RCEP的条款,RCEP作为一个范围广大的区域性贸易协议,也能让商品在这个范围内更加自由和便利地流动。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