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国家赋予山东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对青岛而言,在先行区建设中担当“强龙头”,是战略责任,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牢牢锚定的方向。
“绿色低碳”是发展的路径,“高质量”是发展的目标。在告别粗放式增长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折进程中,发展的“含绿量”,就是增长的“含金量”。只有“含绿量”提上去了,经济增长才充满后劲,城市发展才具有更强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蕴含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蕴含未来发展的良机。新一年,青岛要聚力在绿色低碳转型上提质增效,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坚持先立后破、创新发展,不断强化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的意识,把绿色低碳融入发展的血脉里,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和能源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厚植增长的绿色底色,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上塑造新优势。
要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所谓“立”,就是要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的新增长点,让新动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有效支撑;所谓“破”,就是要做好新旧发展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要落实好国家和省赋予青岛的重点任务,把绿色低碳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选择,有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的高度和站位,推动绿色低碳融入城市经济循环各领域各环节,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以入选国家“碳达峰”首批试点城市为契机,抓好“碳达峰”十大工程,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要抓好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机遇期,不断强化制度创新,着力营造最优环境,推动入选省先行区建设创新引领型区域试点的区市加快前沿探索,为全省、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要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走深走实,因时因势优化生产力布局,坚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一起发力、协同共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迭代发展。
要构建新的产业范式。在绿色低碳已经成为重大全球治理议题的当下,绿色低碳是未来企业产品畅行全球的基本门槛。要适应这一变化,就必须走出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的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建立逐“新”向“绿”的新范式,从而为产业能级、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新的成长空间。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的强劲崛起已经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近年来,青岛企业对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将包含绿色低碳导向在内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理念作为重大战略议题,在面临产业布局、市场拓展等关键选择时,均将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考量。下一步,要引导企业以科技创新推进绿色发展,以数智赋能推动产业升级,探索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共性技术和解决方案,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低碳项目,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要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努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要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海上光伏、天然气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提升新能源供给水平和消纳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打造一批“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加快“无废城市”建设。要深化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建设山风海韵、魅力宜居、活力善治的美丽青岛。
新的一年,执绿为笔的青岛,只要在绿色低碳的转型之路上坚定前行,就一定能不断凝聚新优势、澎湃新动能、开拓新局面,铺陈出浓墨重彩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