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猜想:打造本土化团队填补政策风险洞察不足短板

2021年10月20日 08: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陈植

尽管孙正义“暂缓中国投资”余音未消,软银亚洲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布局却在悄然扩大。

10月15日,日本软银亚洲投资管理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软亚信创投资管理公司(下称“软亚信创”)注册落地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这既是中国首家纯日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软银亚洲在中国的重要战略布局。

软亚信创表示,将助力北京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通过软银在全球投资的人工智能企业,助推企业落地成立研发中心,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与此同时,软亚信创还将助力中国本土芯片产业创新突破,鉴于软银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积极布局,软银将致力于推进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一方面帮助大兴区引入高精尖的芯片公司,另一方面也帮助大兴区已设立的半导体公司快速实现技术突破和业绩增长。

此外,软亚信创将推动打造国际创新创业示范平台,基于多年与全球顶尖孵化器的紧密合作,软亚信创可设立专业的创业加速器,在示范区孵化优质双创项目。

在多位PE业内人士看来,此次软亚信创的设立,很可能是填补软银在中国大陆市场投资的一大短板——缺乏本土化的团队与机构了解中国政策变化趋势,从而规避潜在的股权投资风险。

数据显示,尽管软银在中国投资了大量项目,但软银未必对中国政策与市场变化做出深入研究。

据软银集团2021年年报显示,其列出的42个重要子公司里,只有1个base在中国——LINE亚洲的财务公司。目前,软银参与中国项目股权投资的两大投资平台——软银亚洲和软银愿景基金,前者总部在韩国,后者则在英国、美国、日本设有子公司。

这导致软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股权投资,更看中“赛道”的发展前景,反而忽略“赛道”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其结果是软银愿景基金所投资的不少中国项目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比如已上市的滴滴、满帮、一起教育、掌门教育、贝壳、都受政策监管影响,一度出现股价大幅回落状况。

在多位创投业内人士看来,正是软银缺乏中国投资的本土团队,导致软银对中国市场变化与政策监管的敏感度相当低,尤其是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加强反垄断监管、数据安全监管、规范教育、地产、民间金融等领域发展期间,软银因缺乏政策洞察力,延续以往的激进投资风格,一味助力企业做大获取“市场垄断”优势且缺乏对热门投资赛道政策风险的评估,才导致目前的投资窘境。

“某种程度而言,软亚信创的设立,令软银亚洲能在中国地区配置专业的投研团队,从而近距离对中国政策变化进行洞察,从而在选择具有增长爆发性赛道与优质企业同时,更能全面审视赛道所面临的政策风险。”一位外资PE机构投资总监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软亚信创的设立,也令创投市场猜测软银亚洲很可能发起新的PE基金寻求募资,打造本土化的股权投资基金。

一直以来,尽管软银在中国大陆市场大手笔投资不断,但资金来源主要来自海外LP,其投资策略也采取“两头在外”的策略,即“募资在外,退出在外”——要求所投资的中国项目纷纷选择海外上市。

但是,随着当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环境发生变化,包括美国SEC可能要求不满足财务信息披露要求的中概股退市,以及中国加强企业海外上市的数据安全监管等,不排除软银转而采取“两头在内”的运营策略——向中国投资者募资,所投资的中国项目也选择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退出。

“事实上,尽管软银此前投资的中国项目盈利前景因政策监管风险遭遇不小的回落,但不少境内高净值客户与机构投资者仍青睐孙正义的投资眼光,尤其是他们认为孙正义有能力再投出另一个阿里巴巴,若软亚信创在中国发起PE基金募资,有可能获得不少中国高净值投资者的投资款。”一位国内大型PE机构合伙人认为。但是,相比软银愿景基金动辄数百亿美元的募资规模,软亚信创所发起的本土化PE基金规模肯定会缩水不小,因此这家日资基金管理机构的投资策略极可能“向前看”,通过投资中早期项目寻求相对可观的回报。

在多位创投业内人士看来,软亚信创的成立,表明软银依然将掘金中国市场视为重要的股权投资战略,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在中国寻找投资优秀的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