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小满 小葵
编辑|原野
B站看起来过了一个迟到的“双十一”。
11月19日晚,奥飞娱乐发布公告称,哔哩哔哩已全资收购奥飞娱乐旗下的原创漫画平台有妖气。本次收购价为6亿元。成立于2009年的有妖气,目前有3200万用户,拥有《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雏蜂》《端脑》等头部作品及 IP。
斥巨资买下有妖气,B站自然是看上了后者的内容优势,以此为自己正在发力搭建的内容社区“补货”。
不止于此。当天,B站还发布了短期停牌公告,拟发行价值14亿美元2026年12月到期的可转换优先债券,同时,公司将给予承销商30天选择权,可增购最多2亿美元的债券。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充实内容发行、研发和一般企业用途。
“弹药”加仓,是为了补足火力,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战斗。
事实上,B站在本月已经动作频频:譬如举办了首届纪录片发布会,宣布未来一年将上线21部纪录片;在刚刚过去的“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上,B站又一口气发布了51部动画作品新内容。
B站CEO陈睿反复提及的一个观点是:用户增长的根本取决于平台内容质量。B站在最近几年明显加大了对高质量内容的投入,由此带来的效果,也反映在了财报数据里。第三季度,B站月活用户达到2.67 亿,同比增加35%,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到88分钟,打破了历史记录。
显然,这让B站继续内容加仓,也更有了底气。
01 内卷
独特的社区文化决定了,PUGV(专业用户创作视频)构成了 B 站内容生态的基本盘,也是推动B站增长的主引擎。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PUGV 视频占平台整体视频播放量的93%。
经过十几年的迭代,如今的 PUGV 内容,似乎越来越“内卷”了。
彭志辉,一个1993年出生的江西吉安人。
比起他的本名,他在B站还有一个更为如雷贯耳的昵称:稚晖君。
3年前,稚晖君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曾一举拿下OPPO算法岗、硬件岗双offer,后来经过前后7轮面试,以百万年薪加入华为。
从2017年11月发布的第一条《智能红外遥控》视频,到最新一期的《我造了一台钢铁侠的机械臂》,B站的51条视频作品,见证了他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的成长历程。无论是B站最强小电视、FOC矢量控制器,还是引得陈睿称赞的自动行驶自行车,他在B站的DIY作品,都是知识区的标杆存在。

图:稚晖君《我造了一台钢铁侠的机械臂》
在他最新研发的钢铁侠机械臂中,操作系统搭载了华为鸿蒙,而AI计算平台则使用了昇腾Atlas处理器。更为重要的是,他一个人用四个月的业余时间完成了建模、算法、电路设计、驱动设计,APP开发等所有细节。
尽管稚晖君在B站的更新极不稳定,2021年至今只发布了3条视频,但这并不影响他165万粉丝的空前热情,最新一期“机械臂”视频已经获得了超520万次的播放。
稚晖君只是B站泛知识区“扫地神僧”的缩影。目前,泛知识内容已经占据了B站全平台视频总播放量的45%,比如已经实现出圈的何同学,最近在B站更新的视频,直接让智能书桌制造公司乐歌股份的股价,在一夜之间暴涨5.9亿元。
虚拟主播( V-UP),则是内卷的另一种表现。
你能想象,虚拟主播给你上课的场景吗?

从孟德尔遗传定律到古埃及的发展历史,从伊比利亚半岛的语言起源到化学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只有你想不到的课程内容,没有虚拟主播讲不了的冷门知识。
在今年的B站12周年庆上,陈睿提到一个信息:过去一年总共有32412名虚拟主播在B站开播,同比增长40%,相关稿件播放量增加70%。
作为ACG内容的主阵地,从2018年开始,B站率先进军虚拟主播赛道,大量的虚拟主播自此开始涌现。
稚晖君和虚拟主播们,都是属于B站的独特创作者类型。根据财报的最新数据,目前B站每个月活跃着超270万创作者,产出超过1000万条视频。这些内容,争抢的是Z世代的注意力——B站目前月活用户2.67亿,其中18岁至35岁用户占比78%。

高质量内容,无疑是最有效的工具。对于任何一家内容平台,优质内容都是具备长尾效应的。
02 增长
Q3财报里的另一组数据也值得关注。
截至9月30日,B站的月活用户达到2.67亿,同比增加35%。其中,移动端月活用户达2.50亿,同比增加36%,日活用户达7200万,较2020年同期增加35%。
第三季度期间,B站用户的日均使用时长达到了88分钟,成为打破历史纪录的最佳表现。万粉以上的UP主数量,在实现了42%的同比增长。此外,日均视频播放量、社区互动数据的涨幅明显。
根据陈睿的观点,用户增长的根本取决于平台内容质量。基于这条基本法则,他曾经在今年年初提到B站未来的用户增长策略,归纳成三点就是:
从年轻用户走向泛年轻用户,从过去的90后00后用户拓展到85后到00后,甚至是80后到90后;
占领越来越多品类的质量高地和价值高地,占领越来越多品类的内容心智,比如动画、游戏、知识类内容;
保持内容品味上的领先性,保持年轻审美,保持良好的社区氛围,保持健康的商业化方式。
核心关键词还是高质量内容,通过提高内容质量和品类丰富程度,保持社区氛围,实现破圈。
目前来看,B站的高质量内容,主要通过两项内容增长策略实现:改善内容创作环境、扩充内容边际。
首先,在内容创作环境方面,B站独有的点赞、投币、收藏“一键三连”机制,就是在鼓励用户对内容进行口碑打分,继而让平台流量向高质量内容的倾斜。此外,B站还有“风纪委”的设置,它由用户自发申请组成,通过投票众裁处理站内的负面信息,参与维护社区氛围。
今年8月,B站对“风纪委”进行了机制调整,目标对象不再是被举报内容,而是随机选取近期站内热门视频,贴出一张截图,由风纪委员投票判断弹幕、评论氛围的好坏,或是某条弹幕、评论是否合适。
投票的结果,也不再直接作用于封禁或删除,而是反馈到名为“阿瓦隆”的AI系统,在全站范围内调整运营策略。目前,“阿瓦隆”每天自动化处理超过70万条社区负面内容——对于内容创作者,这显然意味着更友好的创作环境。
第二条就是内容边际的扩充。在守好 PUGV 基本盘的基础之上,B站今年明显加大了 OGV(专业机构创作视频 )的比重,比如自制综艺《90婚介所》《我的音乐你听吗》等项目。
在内容类型上,B站一方面保持在传统优势二次元内容上的投入,在11月20日的“2021-2022国创动画作品发布会”上,B站一口气发布了51部作品新内容。另一方面,B站也在继续加大在竞争门槛更高的内容类型上的突破。
比如纪录片。
B站最早彰显自己对纪录片的影响,始于2016年。
当时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大火,上线后短短数月内播放几百万。从2018年开始,B站大举进军纪录片。今年11月13日,B站举办首届纪录片发布会,宣布未来一年将上线21部纪录片。

事实上,B站如今已经是国内最大的纪录片出品方之一。截止今年9月,平台累计上线3000余部纪录片,出品106部,获得国内外奖项107个。
在过去一年,B站纪录片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了1.3亿,累计时长超2.5亿小时。
纪录片在商业层面属于小众存在,但对于B站的年轻用户而言,它是黏合剂,是过滤审美和认知的筛子。陈睿曾经解释B站年轻人喜欢纪录片的原因:“对于很多90后、00后的年轻用户来说,他们其实希望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因为他们希望看了一个东西之后,能有所收获。”
根本上,这也是好内容带来的良性循环。更精良的内容,引发了更优质的内容讨论,形成更健康的社区文化,继而,激励创作者继续生产高质量内容。最终,如同一套精密的自运行的灌溉系统,它带来的,是一方水土的生生不息。
03 内容,还是内容
事实上,整个内容赛道的竞争,已经越来越内卷了。
在存量竞争时代,增长瓶颈成为所有互联网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据悉,字节跳动商业化产品部在11月18日举行的全员大会上披露,其国内广告收入过去半年停止增长,这是字节跳动自2013年开启商业化以来的首次。
当狂飙猛进的时代成为过去,比拼护城河和持久作战能力的时候就到了。对于内容赛道的玩家们而言,追求内容的高质量和差异化,成为共识。
泛知识,由此成为这两年最火热的内容类型。这波热潮始于2019年,当年,文化教育成为抖音成长最快的类目,知乎和快手联合发布“快知计划”,引入知识教育类账号入驻,B站也发布了数据称:2019年B站泛知识学习类内容的观看用户数首次突破5000万,学习类视频播放量同比增长274%,学习类直播有超4600万人次观看。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内容生态洞察报告》显示:
“2019年,互联网用户对科普实用的知识向内容的需求增加,生活向、严肃向的泛知识内容需求分别提升了21%和16.7%,相对而言娱乐向内容的需求出现下滑。”
在疫情影响之下,泛知识内容的热潮,绵延至今,且愈演愈烈。各家都拿出了更多的资金和流量,以博得突围。
今年2月,B站推出了“知识分享官招募令”活动,6月正式上线“知识区”,百度好看视频则重金推出“未来计划”扶持创作者。7月,快手宣布推出大型直播活动“快手新知播”,抖音、西瓜也盯上了泛知识领域,上线了“知识创作人激励计划”,投入百亿流量打造100位知识创作者。
根据B站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有1.83亿用户在B站学习,是中国在校大学生数量的近4.5倍。截至2021年6月,B站知识内容中的科学科普类内容同比增长达到了1994%。
但内容生态的构建,并非一日之计。内容平台的DNA和底色,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改变。
多年的平台运营策略,决定了高质量内容在B站的主导地位,B站也由此构建了自己在内容赛道的核心竞争力。
追求高质量内容之路,是没有止境的。B站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持续为这道护城河加码。但同样,无限可能的未来里,也暗藏着无数下滑的通道。
那本风靡行业的《奈飞文化手册》里,提到过一个细节。在奈飞,新员工可以向任何人提问。一次新员工大会上,公司高层正在解释什么是分销影片的“窗口期”,一位新员工发问:为什么窗口期是这样?看起来挺蠢的。
高层无法回答,只能表示“我不知道”。但随后,奈飞就真的开始去改变传统的电影分销,把自制电影同步在影院和流媒体上播放,而不是等电影院下线之后再上网。“窗口期”的规则由此改变。
如今,奈飞已经成为电影制作发行环节中的举足轻重的存在。有媒体戏称,它是好莱坞亲手培养起来的敌人。
对于B站,同样如此。它构建了健康优质的内容生态,保持了持续的用户增长,还逐步破圈,走进了更广阔的的世界。它成为年轻用户中的“王者”,定义着什么是年轻人喜欢的内容。
但秩序永远是用来被打破的,B站永远都无法预估,哪一天,哪个无所畏惧的家伙会站起来发问:“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是这样?看起来挺蠢的。”然后,大公司的灵感被触发,行业就此变革。
当然,对于任何一家商业公司,适度的危机感,从来都不是坏事。在那一天到来之前,B站只能继续修炼内功,让自己强大一些,再强大一些——如同那些热血动漫热衷传递的最朴素又动人价值观那样,付出,总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