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至28日,第十九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举办,期间,小马智行宣布与如祺出行达成合作,双方将基于各自在自动驾驶及共享出行领域的优势,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
进驻南沙4年,在多地路测、系统自研、量产探索等多个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中国自动驾驶头部创业公司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赛道发力奔跑。成立至今,“独角兽”创新企业小马智行获得的总融资额已超过11亿美元,在南沙这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土地上,小马智行是如何炼成“老司机”的?自动驾驶竞争进入下半场后,小马智行如何继续领跑?
广州车展期间,小马智行联合如祺出行展出自动驾驶车辆(来源:小马智行官微)
扎根:南沙优待政策为自动驾驶发展铺路
10月15日,继拿到加州、广州两地的无人化测试牌照获许可后,小马智行获颁“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首批无人化道路测试许可,正式在北京开启“主驾位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对于小马智行而言,这是其推动自动驾驶技术无人化、规模化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式进展,此时,距离其2017年10月落户广州南沙并设立中国总部,刚好过去4年。
当自动驾驶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时,兼备“先试先行”与“开拓创新”独特气质的南沙第一个吃螃蟹,在小马智行落户半年后便率先发布《广州市南沙区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推动建设无人驾驶示范区,用政策护航,支持自动驾驶技术规范发展。得益于此,小马智行获得广州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并成立了国内首支常态化测试的自动驾驶车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车队。(来源:小马智行官网)
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区过程中,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南沙不断对先试先行政策加码——发放大批量的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丰富测试类型,开放测试区域——2021年4月28日,发布智能网联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建设工作方案,宣布全域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开展自动驾驶多场景应用;2021年7月15日,南沙被划为首批广州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先行试点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混行试点。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汽车行驶在广州城区。(来源:小马智行官网)
“自动驾驶是一个基于实践和大数据的创新性问题,需要真实的道路测试,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的模拟仿真研究,必须让车辆到真实的道路上接受最困难的挑战,才能更好地推动技术的发展。”小马智行研发中心技术负责人莫璐怡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得益于南沙803平方公里的人车混杂全开放环境和支持政策,小马智行在南沙落地三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真实数据。截至目前,小马智行已完成了650万公里的漫长路测,并在国内的测试城市中,针对行人、电动单车、汽车混杂复杂的路况、常见的大雨天气、夏季高温等多变的天气进行了充分学习和测试,使其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自如地应对城市路况。
蓄势:打磨自研发系统保障驾乘安全
小马智行技术总监张一萌曾在公开采访中表示,无人驾驶在L5级别以下已无基础技术壁垒。何为L5级别?在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的6个分级中,从L0到L5分别代表:L0无自动化、L1驾驶员辅助、L2部分自动化、L3有条件的自动化、L4高度自动化和L5完全自动化。
全无人自动驾驶的研发是小马智行的技术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让小马智行打造的“虚拟司机”解放人类司机,降低绝大多数由于人为原因带来的交通事故或危险驾驶,小马智行着眼于L4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自行研发了自动驾驶系统,并把不断完善如何在最为极端情况下保证行驶安全作为其重要技术课题。
如在暴雨积水、暴雪天、沙尘暴、雾霾等恶劣天气的测试过程中,小马智行车辆传感器中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在雨天和雾霾天中的一些性能指标会受到影响。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向南财记者举例介绍,针对这项卡脖子发展难题,团队在多次对传感器硬件软件进行改造升级后,逐渐研发出了能够针对极端恶劣天气下依然可以灵敏识别车辆信息的传感器,不仅解决了在暴雨天气中行驶困难的问题,还确保了在寒冷天气下传感器仍能正常运行。
上述传感器是车辆感知系统的一部分。作为无人驾驶车辆的“眼睛”,感知系统在不同的路况、天气和环境中都能准确地“看”到周围的世界,并能将感知结果和车辆状态信息实时回传到远程安全员座位,由同为小马智行研发的远程辅助系统在车辆需要决策辅助时,协助车辆脱困。
2020年11月,小马智行发布了PonyAlpha X,这是小马智行首个标准化生产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在硬件方面,PonyAlpha X的车辆集成度显著提升,提高了对振动、温度、湿度、电磁等抗干扰能力;软件方面,该系统可实现200米的全域视野,其中采用的补盲激光雷达和左向毫米波雷达,可以消除感知盲区,提升系统对于各类长尾场景处理质量和反应速度。
“无人驾驶技术在彻底解放驾驶员双手的同时,也将汽车启动、刹车、转向等动作全权交给了机器。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贯彻‘safety first’这一核心原则,确保无人驾驶的安全。”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向南财记者表示。
突围:拓展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小马智行全面升级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宣布在广州、北京进一步扩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PonyPilot+的运营规模和服务规模。6月22日,小马智行宣布,全无人驾驶车辆目前已加入广州Robotaxi服务车队,在这类车辆中,驾驶位将不再配备安全员。
此间最引人注目的高光瞬间,便是小马智行在今年6月的疫情大考中交出的科技战疫的亮眼答卷——除了将Robotaxi车队用于小件货物运输外,还启用了小马智卡提供更大的运力。大车、小车集结成自动驾驶运输车队运送防疫物资,让更多人看到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的多变性和可能性。
小马智行派出全无人驾驶车辆运送防疫物资。(来源:小马智行官网)
南财记者了解到,小马智行于2020年成立了卡车事业部,并取得了广东省首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同年4月21日,小马智行宣布旗下智慧物流公司已正式获得广州市南沙区交通运输局颁发的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开展商业运营,成为其实现自动驾驶卡车规模化落地的又一里程碑。
今年7月14日,广州启动了国内首条L4级别自动驾驶重卡干线物流示范运营线路,由京东物流和小马智行共同运行,这使得广州成为第一个落地L4级别自动驾驶重卡干线物流示范运营线路的城市,也对自动驾驶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也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随着政策逐渐开放和产品化策略的推进,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将越来越丰富,从乘客出行到物流配送,也会越来越接地气。
小马智行最新一代自动驾驶卡车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来源:小马智行官网)
小车、大车两条腿大步迈开,小马智行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经过5年的技术积淀,小马智行在系统设计、产线生产、核心硬件研发、软件冗余、智能算法等领域均积累领先的经验。今年2月,小马智行宣布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意味着该公司完成了总额为3.67亿美元的C轮融资,成立至今,小马智行获得的总融资额已超过11亿美元。
领跑:规模化“智”造自动驾驶产品
2015年起,互联网科技巨头、造车新势力等多方下场“围猎”自动驾驶,经过5年技术打磨,自动驾驶已经不再是“天方夜谭”。今年以来,国家发布多项自动驾驶行业利好政策。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并提出2025年实现有条件智能驾驶汽车的规模化生产(L3级别)的愿景;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征求《公路工程适应自动驾驶附属设施总体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为自动驾驶明确方向。当自动驾驶技术逐步趋于成熟,行业竞争来到下半场,小马智行何以从同行中突围?
今年5月,小马智行宣布计划于2023年规模化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南财记者,如何将技术实现规模化量产,实现标准化、车规级的生产制造以保持产品一致性,以及如何降低成本将会是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小马智行已与丰田、现代、一汽、广汽等车企建立合作。下一步,小马智行希望能够稳扎稳打,继续聚焦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与商用车领域的应用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持续加大对自动驾驶卡车研发和智慧物流业务的投入,打造优秀的虚拟司机,稳步推进自动驾驶产品化和商业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小马智行的路测数据除了用于改进自动驾驶技术外,还能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南财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1日,南沙区政府与小马智行、中科智城签署了《关于推动自动驾驶车端感知与城市大脑融合应用框架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南沙将支持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示范路段、车端感知系统。小马智行将为该“城市大脑”平台提供自动驾驶车端感知数据,为城市交通组织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乘新基建的风,共同推动自动驾驶车端感知与“城市大脑”(即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融合应用。
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向南财记者表示:“我们相信,小马智行将在未来自动驾驶研发版图中发挥标杆作用。”不久的将来,也许我们可以看到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全世界铺开,我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将彻底改变。在未来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小马智行无疑是这条道路上勇敢的开拓者。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沙记者站 见习记者陈梦璇、陈兆宇
【图片来源】小马智行官微、小马智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