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永磁板块拉升:整合预期升温,稀土产业监管将进一步完善

2021年12月20日 16:1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彭强
稀土总量控制,维护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至关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 北京报道 午后A股稀土永磁板块冲高,多只个股拉升。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稀土永磁指数(884086.WI)上涨0.57%,达到5953.77点;英洛华(000795.SZ)涨停,广晟有色(600259.SH)上涨5.98%,银河磁体(300127.SZ)、五矿稀土(000831.SZ)等跟涨。

消息面上来看,12月19日,北方稀土(600111.SH)与中国稀土控股(0769.HK)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再度引发市场对于稀土产业整合的猜想;而12月20日召开的稀土论坛,也披露了不少产业方面的消息:稀土总量控制指标管理将进一步完善,增加稀土原料有效供给、维护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成为行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北方稀土12月19日公告称,与中国稀土控股将就现有稀土产业及业务加强交流,在南方矿、北方矿产能方面展开合作,双方将就稀土贸易、稀土深加工等方面展开合作,延伸稀土合作产业链条;双方还将充分利用中国稀土控股海外资本平台,盘活双方资产,提升产业集合度;双方可以采取多种合作模式,为彼此提供最优惠的合作条件,以促进项目的良好运作。

北方稀土在公告中指出,公司与中国稀土控股开展战略合作,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双方在资源、渠道和成本等方面的提高和改善,互利共赢。

12月上旬,业内传出关于新的稀土产业巨头即将成立的消息。此后,多家相关公司都表示,目前重组方案尚未出来,具体情况也并未对外透露。

1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表示,将着力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目前,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和中国物流集团已经挂牌成立,两化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集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集团资产重组顺利完成,稀土和煤炭等专业化整合深入实施,物流大数据平台和海工装备创新平台加快落地。

在12月20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常国武表示,要坚持系统思维,增强稀土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常国武指出,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整,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应用和贸易国。但中国稀土资源在绿色开发、关键技术创新、高端产品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距离稀土强国有一定的差距。

常国武表示,将适度有序投放稀土探矿权和采矿权,加大对白云鄂博矿和中重稀土资源地的勘察力度,摸清资源储量家底,扩大资源可采规模,统筹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进一步完善稀土总量控制指标管理,规范进口矿、含稀土资源的工业废料等加工利用管理。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杨文浩在论坛期间指出,近年来国内稀土企业总体运行呈良好向上态势,除个别产品因技术升级替代等原因下降以外,稀土冶炼分离产品和其它各大类稀土供应材料都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对稀土行业发展具有风向标和主导地位的稀土磁性材料发展势头更为出色。

近年来国内“双碳”政策引领战略型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对稀土及稀土功能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中国稀土原料市场供需平衡的基本面发生了一些变化。杨文浩表示,增加稀土原料有效供给、扩大稀土新增产能、维护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成为当前和今后稀土产业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

杨文浩表示,稀土行业要发挥好上游稀土原料生产骨干企业在市场中的稳压器和压舱石作用,强化行业自律、优化营销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囤积居奇的炒作行为,加强上下游实体企业间的互利共赢合作。

政策东风下,稀土产业的关注度再度上升,投资机构对于稀土行业的前景都持乐观态度,高景气度有望持续,板块估值也将重塑。华创证券研报指出,中长期来看,稀土永磁电机带动稀土需求上涨,需求格局的重塑将带动行业迎来高增长阶段,同时带来板块价值的重估。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