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经把建设“海洋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广东、浙江等地相继发布加速推进建设海洋强省的方案,出现了“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局面。
作为山东发展的龙头城市以及“海洋强市”,经略海洋是青岛肩负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
而晋升为青岛北部主城的城阳区,在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中,不仅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也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那么,如何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能级,无疑是城阳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日,城阳区海洋发展局发布了《城阳区“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此次《规划》,勾勒出了到2025年城阳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详细的行动方案和目标路径。
如何在海洋经济大潮中把握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全国已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青岛的“竞争对手”深圳、上海、天津、大连、宁波、舟山等城市,都已经将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写入了相关城市规划。
同台竞技,机遇与挑战共存。海洋是青岛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建设更具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海洋城市,是青岛在城市竞争中的一张王牌。
由此来看,新发展机遇下,海洋依然是青岛实现“破圈”的重要依托。
而晋升为青岛北部主城的城阳区,在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中,战略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突显。
城阳区肩负着促进产城融合、壮大优势产业、助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衔接东岸主城与北岸城区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使命。
为焕活“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活力,优化海洋产业发展布局。近日,城阳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城阳区“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其中,不仅有详细的发展方案,更是对于发展目标有了明确的数字呈现。力争到2025年,城阳区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以上,对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10%左右。
《规划》的出台,是前进的动力,也为城阳区“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刻画了详细的路径。
城阳打造“三区一中心”
在创新为王、改革当道的时代里,更加需要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以海洋生物、海洋食品、滨海旅游等为着力点,培育有全球能级的特色高端海洋产业体系。
《规划》中提出了“把城阳区打造成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排头兵”目标定位,努力建设“三区一中心”,即环胶州湾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中日韩海洋高端产业对接先行区、滨海文旅深度融合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中心、海洋健康产业集聚区。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城阳既有资源禀赋,也有迫切需求。城阳是青岛这座“双循环”下“双节点”城市中的枢纽区,同时也是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和连接点。
但海洋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亟需壮大。因此,推动海洋产业聚链成群,全方位拓展海洋发展新空间,是建设“三区一中心”的重要意义,也是努力的方向。
具体来看,规划中所提到的“—核六星”,将以红岛产业组团为核心(包括红岛旅游度假产业组团、高新科技产业组团、河套生态旅游及滨海商务产业组团),辐射串联城阳现代海洋服务产业、流亭海工装备产业组团、夏庄海洋休闲旅游和智慧产业组团、惜福镇海洋生物医药与康养产业组团等6大产业组团协同发力的海洋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集聚发展需要根据布局培育海洋产业集群,而三个组团区在借助各自资源禀赋条件优势发展海洋产业的同时,需要共同凝聚起来做好城阳区南线沿海的海岸带修复工作。
“双轴联动”指的是将形成崂山西麓海洋休闲与健康产业发展轴和白沙河海洋高端商务发展轴的联动发展,利用好双轴的集聚效应,借助“山海”特色,发展水产品深度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休闲养生等涉海服务业态。
此外,城阳区将加大对胶州湾沿海岸线整治修复以及沿岸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打造胶州湾绿色生态景观带。进而为胶州湾承接现代滨海旅游业,高端商旅服务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深耕海洋,城阳区在海洋领域的布局发力,旨在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禀赋与产业优势,打造自己的“金刚钻”,以更大的担当展现城阳作为。
提速换挡,又该如何取长补短?
抢占先机,在于朝夕,而非一日之功。
事实上,除了自身发展优势,城阳区也早已在海洋经济发展上谋划布局。对于优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科创资源,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创新驱动、资本赋能,打造优势海洋产业发展链条。
现代海洋产业联盟正式成立,青岛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创新研究院揭牌,在海洋脂质生物转化、海参精深加工、南极磷虾精深加工、海洋调味品开发等多个领域拥有成套技术成果……在肯定城阳成绩的同时,要客观看到与其他优秀者间的差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把目光转向在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中,勇担排头兵和主力军重任的大鹏新区,近年来在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产业聚集等方面大鹏新区均走在了深圳市甚至广东省、全国前列。
因产业基础与后发优势成为深圳市生物医药、生命健康、海洋等新兴产业的重要布局点,深圳国际生物谷、国际食品谷、深圳海洋博物馆、海洋大学等重大项目均选址大鹏新区。
交通先行,内联外通,才会为产业发展提供优渥的土壤。大鹏开启双轨道时代,加速空间拓展,构建城市1小时生活圈。“龙大城际”获批,地铁8号线三期延长至溪涌,60分钟内直达深圳机场、前海。深圳城市中心第二通道、南澳口岸加快建设,“陆海空轨”立体化融合交通体系节节成点、线线成面。
于城阳而言,伴随“主城区”“后机场”时代而来的还有“双铁”时代。2020年12月24日,位于城阳的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双线通车;2021年1号线全线贯通;未来,红岛站、城阳火车站启用,地铁、国铁对城阳交通区位优势实现了“双加持”。
除此之外,到2035年共规划了9条地铁线,城阳将成为青岛地铁覆盖密度最大的城区。在青岛大交通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将更加凸显,这都为海洋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的落地奠定了交通基础。
海洋经济发展蓝图已绘就,积厚成势,阳光一旦聚焦,就会燃烧出生生不息的火焰。锚定目标,稳步前进,城阳才能放大海洋经济特色优势,在激烈的区市竞争中赢得更有利的位置,成为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张亮丽名片。
(文/冯亚楠,来源:凤凰网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