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初行情切换之际,创新药、CXO大幅下跌,中药悄然崛起成了A股医药最亮眼的板块。投资者反应过来的时候,不少个股已经实现股价翻倍。
数据显示,2021年最后两个月,中药指数累计涨幅超过33%。在此期间,板块79只成分股74只实现上涨,平均涨幅达25%。个股方面,陇神戎发、龙津药业实现翻倍,精华制药、健民集团、红日药业、济川药业等个股均大涨超过50%。
2022年第一周虽然受整体走势影响有所回调,但依然掩盖不住板块大涨的事实。对不少投资者来说,中药板块的爆发相当迅速,这波行情背后究竟是哪些原因的推动?后续中药行情是否会延续大涨行情呢?

中药为什么大涨?
中药大涨背后的原因有多处,其中被认为是最正大的利好,是行业政策的加码。
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要将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将“互联网+”中医药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将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其实我国医药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2015年,被称为中国创新药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的出台,拉开了国内创新药和仿制药规范化的发展序幕,后来的“带量采购”、“支持药厂转型”等一系列政策直接点燃了医药二级市场行情。
恰恰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药鼓励政策频繁发布的一年。
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6月底,国家卫健委等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7月初,五部门共同制定《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
而2021年12月底发布的鼓励政策之所以能够引爆行情,不仅在于将中成药纳入医保,而且是在纳入医保支付的同时暂不纳入DRG付费,这让药厂在支付端获得了更灵活的定价空间,属于重大利好。
除了政策鼓励,中药板块行情也少不了“中药采集落地”的催化。
12月21日晚间,包括湖北、河北、山西等地组成的19省区联盟中成药集采开标。中成药带量采购利空靴子落地后板块启动了上涨行情。
此轮省际联盟集采共有193家企业通过审核参与竞选,97家企业的111种产品中选。大部分药品价格降幅在40%左右,部分药品降幅还低于30%,低于前面几轮国家集采的降价幅度,降幅好于市场预期。
在药品集中采集好于预期和行业利好政策不断加码的状态下,市场将去年前半年对创新药的良好预期,在行情催化下被不断过渡给了中药,导致越来越多看重政策支持的投资者认迅速转战中药,中药板块随即迎来行情。

中药板块还能继续投资吗?
有意思的是,就在板块大受追捧的时候,中药企业纷纷宣布产品涨价,为板块平添了一把火。中药企业“涨声一片”,不少业内人士惊呼:这些中药老字号快要变成奢侈品了!
政策利好叠加涨价优势,中药岂不是要“起飞”了?开源证券认为,涨价并不代表企业利润增厚。在天然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生产力掣肘下,中药企业在大涨后很有可能陷入“两分化”,业绩确定、估值性价比高的企业势必会走出一段确定行情。
具体到产业链投资上,不同于创新药上游有新技术新疗法,终点有产品和设备的更新,中药板块从上游的药品种植到药品生产和终端消费,都有明显的消费属性。
平安证券认为,中药OTC品种与食品饮料产品类似,具有明显消费属性。一是以院外市场为主,不占用医保,受集采影响小;二是企业具备一定的自主定价权,具备提价预期。
所以在选股上的思路也相当简单:
1)基本面稳健,调整充分,估值性价比高的标的;
2)以OTC品种为主,中药注射剂占比低,中药新药研发能力强;
3)消费属性强,核心产品最好具备提价预期。

当然,既然中药消费属性强烈,选股时品牌效应就不得不着重考虑。华安证券认为,在近年的高速发展下,中药行业洗牌已经不可逆,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大变局,最为直接受益的是拥有极强品牌性的中药企业,通过品牌延伸构建大健康产业。
并且华安证券认为,中药板块估值处于也相对底部,大部分中药企业最近3年都处于低谷阶段,估值长期低于生物医药整体PE,建议关注有品牌影响力的中药公司在业绩上底部的反转以及C端逻辑证实带来的估值修复。
其实不管是看估值性价比和消费属性,纵览市场观点,各家机构均给出了中药较为良好的预期。究其原因,在于我国老龄化社会日趋加重的大背景下,人们对“治未病”(疾病预防)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推动中药行业上涨的动力。所以抓住拥有OTC消费优势的企业,是投资中药板块的重要内核。
(本文文字版权属招商银行所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在任何情况下,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广告、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