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魏笑 深圳报道 1月10日,央视著名主持人赵赫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0岁。12日,赵赫追悼会在北京举行。据报道,敬一丹等央视同事都赶来送老友最后一程。据赵赫同事透露,其已经和癌症斗争多年。
据悉,赵赫是原中央电视台播音主持人队伍的领军人物之一。1987年起担任原央视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主持人,1991年至2000年连续主持十届“3·15”晚会,直至退休前,他仍然在主持《经济半小时》,是中国主持一档节目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主持人之一。
其实,此前央视有多位大家熟悉的主持人也因癌症逝世,如罗京、李咏、肖晓琳、方静、王欢等。此外,近年多位文娱圈名人因患癌不幸逝世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如去年的著名演员吴孟达和音乐人赵英俊。
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高发国家,国人谈癌色变,癌症也成为国人追求美好生活道路上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
据了解,不仅是在中国,癌症在全球内也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21年12月30日,全球肿瘤领域的顶级杂志之一的JAMA Oncology发布全球癌症最新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2019年,全球新发病例增加26.3%,死亡人数增加20.9%,伤残调整生命年增加16.0%。另外,新冠疫情加剧了癌症发现延误和治疗缺失的问题,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
虽然中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全球第一,但是随着医疗水平和诊疗能力提升,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五年总体生存率已有效提升。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此前透露,近十年来,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已经从30.9%上升到40.5%,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
不过这一水平与发达国家5年生存率还有一些差距。对此,多位专家提出早诊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例如泛生子首席医疗官胡云富博士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癌症早筛已被科学界公认为解决癌症顽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对癌症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癌症5年生存率的关键。
据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发布的《21CC中国癌症早筛趋势报告(2021)》指出,目前我国早期癌症检出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以胃癌为例,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仅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而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会降低46%,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因此从癌症预防和减轻负担的角度来说,长期继续推行早期癌症筛查势在必行。
全球癌症负担不断加重
2021年12月30日,肿瘤领域的顶级杂志之一JAMA Oncology(IF=31.777)发布2010-2019年29个肿瘤组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损失寿命年数、残疾寿命年数和残疾调整生命年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系统分析。
研究显示,2019年,约2360万新发肿瘤病例(不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为 1720 万),而全球1000 万人死于肿瘤,约2.5亿病例由于肿瘤减少伤残调整生命年。自 2010年至2019年,新发病例增加26.3%,死亡人数增加20.9%,伤残调整生命年增加16.0%。
在主要的肿瘤类型方面,气管、支气管和肺癌占癌症相关伤残调整生命年总数的18.3%,结肠癌和直肠癌占9.7%,胃癌占8.9%,乳腺癌占8.2%,肝癌占5.0%。
值得关注的是,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2020年12月公布的数据,乳腺癌现已超过肺癌,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
另外,一些特定肿瘤有性别差异。男性中,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仍然是全球癌症相关伤残调整生命年的主要原因,其次是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食道癌,前列腺癌;女性中,癌症相关伤残调整生命年的主要原因首当其冲的是乳腺癌,其次是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胃癌和卵巢癌。
中国国家癌症登记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的共同研究也指出,癌症的影响因素包括癌种、性别、地区、年龄、生活习惯等,其中性别差异与地区差异比较显著。
就地区差异而言,农村地区患者的晚期诊断比例高于城市地区。农村和城市人口在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的诊断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城市居民一般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社会经济优势,加之更好的癌症意识,进行癌症早期筛查和治疗的比例可能较高。另外,大多数城市保险类型提供了比全国医疗保险更高报销比例可能也是一大原因。
目前全球癌症负担不断加重。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的一项新研究显示,2019年的全球22种疾病和伤害中,癌症的死亡人数、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和寿命损失年(YLL)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令人乐观的是,该新研究还显示,尽管2010年至2019年,癌症的绝对负担在死亡和新病例中都有所增加,但全球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9%和1.1%。从国家角度看,131个国家和地区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下降,75个国家和地区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
虽然全球范围内的小幅下降让人看到了希望,但研究人员警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癌症治疗和结果可能会出现波折。这项研究分析了截至2019年的全球癌症负担,但并未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对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影响。
新冠疫情加剧了癌症发现延误和治疗缺失的问题,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此外,癌症患者感染和死于新冠的风险也更高。据世卫组织调查显示,2020年,超过40%的国家和地区的癌症治疗受到干扰。
癌症如何防治?
据了解,癌症预防分为三级,一级预防指戒烟戒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的干预;二级预防指通过癌症早筛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则是指对癌症患者防止复发、减少并发症、防止致残等。
随着医疗水平和诊疗能力提升,以及政策助力,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五年总体生存率已有效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曾表示,近十年来,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在已经从30.9%上升到40.5%,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但是与发达国家5年生存率还有一些差距。
其中,导致该差距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我国癌症发病的前几位恶性肿瘤大部分预后较差,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其次,我国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人群还相对比较少,大多数患者在发现癌症的时候就已经是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
因此,赫捷强调,预防和早诊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据《21CC中国癌症早筛趋势报告(2021)》指出,目前大部分肿瘤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因而难于提出可行的一级预防方案,而且一级预防往往涉及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需时甚长。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称为肿瘤的“三早”,亦即肿瘤的二级预防。如我国发病率第一高的癌症肺癌,Ⅰ期5年生存率为55.5%,而Ⅳ期仅为5.3%,相差10.5倍。
此外,以美国为例,其一直以来积极推广防癌早筛,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据2017版美国癌症年度报告显示,在过去20年中,美国癌症死亡率已下降25%;其中早期乳腺癌(0期、1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99%。
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对于癌症这样重大疾病的防治,我国已由原来的“治病”变成了“治未病”,从被动消费变成了主动消费。“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被动消费,当有了明显症状或被确诊以后才会去诊断和治疗,但随着国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很多人已经认知到自己是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也逐渐重视癌症筛查。2019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强调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
2021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再次明确要求扩大高发癌症筛查覆盖范围,启动县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心建设试点。
但有分析指出,现在癌症筛查的技术并不能判断早期恶性肿瘤的侵袭性以及肿瘤的生长速度,而且假阳性问题也会导致过度诊断及治疗。
其实,可信赖的筛查结果,与经典的临床路径无缝衔接是用户为癌症早筛买单的核心理由。朱叶青指出,由于早筛在整个诊疗路径里处于漏斗顶端,其结果直接决定用户之后的诊疗路径,所以早筛产品的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PPV)尤为重要,也是用户为产品买单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癌症早期筛查的不断普及和治疗手段的进步,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提升,癌症也逐渐出现慢病化趋势,肿瘤患者院外管理是一大难点。对此,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或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疾病科普、挂号问诊、线上咨询、远程会诊、报告查询、查看处方、医患沟通、医生对患者的线上管理等功能,均能够帮助患者管理肿瘤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