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来临,磷化工产业链坚挺上行,同时新能源转型趋势也为磷化工行业打开成长空间。供求关系偏紧的市场格局下,多家磷化工企业去年业绩预喜。
3月8日,磷化工龙头云天化(600096.SH)发布业绩快报,2021年营业收入为640.67亿元,同比增长22.94%;净利润36.37亿元,同比增长1236.79%;基本每股收益1.98元。
不久前,兴发集团(600141.SH)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36.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1.95%;扣非后公司净利润44.77亿元,同比增长约6倍。
此外,湖北宜化2021年预盈15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1195.39%-1368.11%;川恒股份预计2021年净利润3.14亿元-3.71亿元,同比增长120%-160%。
供需关系提升景气度
云天化和兴发集团均在公告中表示,影响业绩的原因之一就是受市场供需关系影响,相关化肥产品价格上涨,化工行业迎来景气周期。云天化称,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推动了聚甲醛、黄磷、饲钙等公司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上涨。
兴发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主营产品有机硅、草甘膦、二甲基亚砜、黄磷等产品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以全球最大的农药单品草甘膦为例,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兴发集团草甘膦产能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位行业经销商处了解到,一直以来,草甘膦行业新增产能受限。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农业生产复苏,也加大了对草甘膦产品的需求。草甘膦的价格从去年年初的2.85万元/吨上涨到现在的7.6万元/吨,最高时达到8.4万元/吨,创下十年来新高。影响价格上涨的另一原因是黄磷等原料价格的大幅上调,黄磷价格在不到10个月时间内上涨了5万元/吨。
根据USDA预测,全球大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将提升,今年全球农化景气周期有望持续,农化产品将受益海外需求增长。在春耕需求的支撑下,春节后钾肥、磷肥、草甘膦等农作物生产资料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抬升。数据显示,目前磷酸一铵的平均价格约为2990元/吨,同比上涨了28.5%;磷酸二铵的平均价格为3700元/吨,同比增长29.1%。
新安股份高管接受机构调研时也指出,目前行业大部分产能集中在前三四家企业中,考虑到市场开拓能力,这个格局总体不会有太大变化;需求端来看,全球耕地面积持续增加、竞品需求转移、转基因逐步放开等因素,都将会给草甘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景气提供支撑。
从全球范围来看,多家券商机构均表示,国内外化肥市场的较大价差给予了国内化肥企业一定的提价空间。俄罗斯是全球三大化肥的大出口国之一,其出口全球第三,在国际化肥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地缘局势恶化,全球化肥供应将会出现明显短缺,进而抬升全球化肥价格,或利好国内化肥企业。
加快布局磷酸铁锂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于资源优势,磷化工跨界新能源产业,加快布局磷酸铁锂赛道,这也在业绩快报中有所体现。
去年以来,新能源车销量爆发,带动磷酸铁锂需求高速增长。据中信证券测算,预计2022年全球锂电池需求在700GWh左右,假设磷酸铁锂渗透率在37%,对应磷酸铁需求在63万吨。行业现有产能仅约62.6万吨,供给异常紧张。预计行业新增产能在2022年下半年集中释放,产能过剩的情况或在2023年二季度才会开始显著体现。
中信证券分析师王喆表示,磷酸铁行业壁垒较小,因而核心竞争力是成本。按照目前价格,相较于全部原材料外采,磷矿石自给的企业原材料成本便宜3000多元。因而具备磷源自给的磷化工企业,在成本端具备显著的优势,有望在未来的成本战中脱颖而出。
2月17日,云天化与玉溪市人民政府、亿纬锂能、恩捷股份以及华友控股共同签订了《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项目合作协议》,各方将共同设立两家合资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电池及新能源电池上下游材料,配套电池、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等项目,合计投资额超500亿元。
云天化在业绩快报中也表示,公司向精细磷化工、氟化工等非肥业务的转型升级成果逐步显现。报告期内公司参股经营业绩提升,投资收益增加。
此外,兴发集团与华友钴业共同规划建设的50万吨磷酸铁、50万吨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湖北宜化宣布与宁德时代旗下宁波邦普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建设及运营磷酸铁、硫酸镍及其前端磷矿、磷酸、硫酸等化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