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成生物学遇到医药学:青年科学家投身LBP创新药,获千万元级天使投资

2022年06月24日 11:4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娜 报道

今年5月,优信合生宣布完成千万级别天使轮融资,由英诺天使、苏州工业园区科创基金和水木清华联合投资。

陈晶瑜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合成生物学专家陈国强教授,毕业后任职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含SCI收录论文55篇。不仅如此,她已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拥有授权专利11项。

英诺天使合伙人祝晓成分析表示,合成生物学在天然产物生产、新材料研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领域空白。与益生菌结合的LBP开发(Live biotherapeutic products,“活体生物药”),为治疗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路径。

投资方的期待是,优信合生的研发团队凭借在LBP方向拥有的深厚技术储备,在未来2-3年内将多个管线推向临床。

本报此前曾有报道,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地多部门发布有鼓励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的文件。从区域产业发展来看,上海、深圳、天津等城市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迅猛。

基于对医药产业创新生态的考量,决意投身LBP创新药研发的陈晶瑜,将公司落在了将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的苏州。

“几年前谈合成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大家还把它当作科研课题。到2021年年初再谈,人们已把它看作投资主题。”陈晶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LBP赛道属于合成生物学与医疗应用的交叉学科,“至少从全国来说,我们的科研背景、专家团队、产业资源都与LBP所需的要素非常匹配。”

结缘苏州医药产业

2021年6月初,陈晶瑜走进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评审答辩会现场。

为期两天的答辩会中,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近400个优秀项目展开激烈角逐。陈晶瑜的U-Synbio(记者注:即为“优信合生”)最终获评苏州工业园科技领军人才项目。

这年8月,优信合生正式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实验室设在了中科院药物所苏研院。

苏研院是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苏州园区政府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根据规划,苏研院将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研发中心,在高效为区域内新药研发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持续产出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的新药品种。

落户苏州工业园区、设址苏研院,意味着优信合生正在迅速融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一号产业”。创新企业数量、创业人才规模、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5项重点指标连续多年占全国20%以上,产业综合竞争力以及产业、人才、技术3个专项竞争力均位居全国215家生物医药产业园首位。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已经形成。

今年6月,火石创造联合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数CBIB2.0》(以下简称“CBIB2.0”)。在这份区域生物医药产业评价结果中,苏州工业园区入选重点高新区/开发区名单。

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是优秀人才的加速聚集。根据苏州市科技局、苏州工业园区披露的信息,近三年苏州工业园区每年引进生物医药项目超200个。

苏州工业园区科创基金项目负责人赵裕旭介绍,本次参与投资优信合生也是为了进一步布局、完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他进一步分析表示,优信合生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LBP药物,能有效解决遗传代谢病难题,属于生物技术类的平台型公司,具备较大的增值潜力。

青年科学家投身LBP创新药

合成生物学是将生物科学与工程学相结合,设计和构建出具备新的生物学功能的生物基因组和系统的学科。

这门学科重要价值正在为更多人知晓。它带来了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是引领二十一世纪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基因编辑活体生物药LBP是合成生物学在医学的重要应用,全球科学界研究热点之一。

合成生物学为实现生物技术多领域应用提供了可能。优信合生的优势在于,其创始团队在合成生物学技术领域深耕多年,并且熟悉创新药研发需求。

事实上,优信合生在微生态药物领域的前沿探索,正是其受到地方政府和投资机构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国强教授早年曾有分析,合成生物学让生物技术不再只停留在原来的单纯简单模拟,而是进入了复杂可重复、定量可控和人工设计的全新阶段,有助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医药、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难题。

作为利用正常微生物或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的物质制成的药物制剂,微生态药物是继小分子、大分子、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之后的另一种新的药物形式。具体到优信合生专注的LBP创新药领域,则是利用合成生物学的工具,底盘细菌可以被设计用来感知和响应环境信号,从而消耗有害化合物并传递治疗药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优信合生以LBP创新药开发为目标,已创建了LBP合成生物学改造平台,为多种疾病治疗提供全新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快速推进管线产品研发和临床申报,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需求提供高效优质的治疗方案。

在适应症选择方面,优信合生首先瞄准了遗传代谢病。一方面,该类疾病长期处于缺医、少药、费用高的困境,诸多难题有待各方合作破解。另一方面,作为罕见病“孤儿药”,该类药品未来有望进入审评审批的 “绿色通道”。

“从合成生物学技术来说,我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陈晶瑜告诉本报记者,公司已在推进罕见代谢类疾病系列管线产品开发,“这不仅是一片蓝海市场,对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拥抱合成生物学产业化

对于优信合生来说,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生态圈和苏研院的平台体系都是重要的外部支持。作为一家企业的发展,则首先依托于创始团队的搭建和商业化路径的选择。

根据公司官网信息,优信合生由知名高校和顶级研究所的多位年轻生物学家创建,专家顾问团队涵盖一线临床专家、药理专家和国家新药评审专家等。

由此看来,陈晶瑜创办优信合生,是将自己与团队20余年的研究积累投入到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化进程。

投资方也看好优信合生的发展前景。水木清华校友种子基金合伙人李竹分析说,优信合生开发的LBP药物已在多个遗传代谢类罕见病治疗剂开发中展现了优异的前景。他期待优信合生多款LBP药物早日上市,丰富临床治疗手段。

从全球合成生物学创业来看,诸多企业的核心创始人都是科研背景,其中不乏教授创业并发展成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案例。

比如,Amyris的创始人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和生物工程教授杰伊·凯斯林(Jay D. Keasling)和他的三位博士生,Ginkgo的创始人是麻省理工学院合成生物学先驱汤姆·奈特(Tom Knight)教授及四位博士研究生。

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领域多有布局的投资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家创业的最大挑战往往在于商业化能力。核心创始人为科研背景的初创企业成长中,找到正确的商业合伙人和创始人的自我成长迭代同样重要。

“我们是国内最早接触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一代人,行业里拥有超20年经验的人就不多。加之做LBP既要了解合成生物学,又要理解医学。”陈晶瑜说,LBP创新药研发是有门槛的创业领域,“但在这个新兴学科领域里,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在国际市场都有巨大机会。”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