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猪价的上涨,生猪养殖企业即将全面扭亏为盈,养殖板块投资价值上升。对应到转债市场中,可选择的养殖标的较多,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公司的牧原、温氏,也有基本面优质的弹性标的,本篇报告将从猪企基本面、转债性价比等多个维度分析当前时点生猪养殖转债标的的配置价值。
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去年年中开始下降。根据农业部数据,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1年年中开始去化,2022年4月相比去年高点去化幅度已达8.5%,其中2021年8月到11月是能繁母猪产能的集中去化期,按周期规律,2022年三季度生猪供应或呈下降趋势。
猪价快速反弹,养殖利润显著改善。从价格看,今年4月以来,受市场供应紧张,以及疫情导致生猪运输不畅等扰动,全国生猪销售均价出现快速上涨,截至2022年7月1日,价格已经突破20元/公斤,周环比大涨16.3%。从利润端看,全国猪粮比价已经回升至6.63,略低于政府根据历史数据测算的盈亏平衡点7,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今年来首次回正。
转债市场中可选的生猪养殖标的较多。目前转债市场中生猪养殖标的共有11只,涉及10家上市公司,评级分布较为均匀。从估值上看,这些转债大部分分布在市场转股溢价率曲线的下方,具有很强的股性。部分转债溢价率水平已经压缩到0%附近,市场普遍担忧公司提前赎回。下面从各角度对比分析上市猪企的基本面。
从生猪出栏量看,牧原出栏量第一,傲农弹性大。牧原、温氏、新希望2022年分别预计出栏5000-5600、1800、1300-1800万头,数量位于生猪养殖企业的第一梯队,相比2021年均有超过三成的涨幅,其他二、三梯队的企业中,傲农预计出栏量上涨69.23%,同比涨幅较大,随着生猪价格上行,企业的盈利或有较大幅度改善。
从现金流角度看,部分猪企压力较大。在周期底部,现金流安全程度是衡量猪企是否优质的重要指标。从资产负债率看,一季度上市猪企的负债率均表现为略有上升,其中正邦、傲农绝对值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猪企,巨星的资产负债率最低。从现金比率看,温氏大幅高于其他猪企,傲农和正邦较低。
从估值角度看,头均市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数偏下水平。截至7月5日,大部分猪企2022年头均市值处于2000至4000元区间,牧原、温氏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头均市值在6000元往上水平。牧原股份头均市值位于历史36%分位数,仍处于较低水平。
转债重点关注弹性标的傲农、巨星,其次关注基本面优质的稳健标的温氏、牧原。我们认为猪企现金流最紧张的时间已经过去,标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业绩改善弹性较大的标的,转债中重点关注傲农、巨星转债,前者预计出栏涨幅领先,后者资产负债率低,同时出栏规模有望随着募投项目陆续投产稳步增长。其次,牧原股份经营管理水平优秀,成本领先,今年来生猪出栏完成度高;温氏股份资金储备充足,成本有望持续改善,转债推荐牧原、温氏转债,虽然当前转债有提前赎回风险,但是基于转债当前的转股溢价率已经较低,所以即使提前赎回风险也整体可控。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


随着猪价的上涨,生猪养殖企业即将全面扭亏为盈,养殖板块投资价值上升。对应到转债市场中,可选择的养殖标的较多,其中不乏行业龙头公司的牧原、温氏,也有基本面优质的弹性标的,本篇报告将从猪企基本面、转债性价比等多个维度分析当前时点生猪养殖转债的配置价值。
猪周期拐点已现
能繁母猪存栏量自去年年中开始下降。根据农业部数据,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2021年年中开始去化,截至2022年4月,相比去年高点去化幅度已达8.5%,其中2021年8月到11月是能繁母猪产能的集中去化期,按周期规律,能繁母猪存栏增加到生猪出栏增加的平均传导时间是10个月,那么对应到去年的去产能时期,2022年三季度生猪供应或呈下降趋势。

二次探底完成,4月起猪价快速反弹。本轮周期中,生猪价格从2021年1月开始下跌,于同年10月完成第一次探底,价格由36.34元/公斤下跌至10.78元/公斤,跌幅高达70%。之后猪价短暂上升,2022年1月后,因为市场春节后供应惯性增长,猪价又开始一路震荡下跌至3月末,这段时期猪价从16.3元/公斤下跌至12.10元/公斤,累计跌幅25.77%,实现了本轮周期的二次探底。今年4月以来,受市场供应紧张,以及疫情导致生猪运输不畅等扰动,全国生猪销售均价出现快速上涨,截至2022年7月1日,价格已经突破20元/公斤,周环比大涨16.3%。

养殖利润显著改善。从利润端看,截至7月1日,全国猪粮比价已经回升至6.63,略低于政府根据历史数据测算的盈亏平衡点7:1,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200.35元/头,今年来首次回正,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上升至409.28元/头,猪周期拐点已现。


生猪养殖转债盘点
截至7月5日,转债市场中,共有10家生猪养殖企业合计发行了11只可转债,存量规模为333.44亿元。从信用评级来看,11只转债的评级分布较为均匀,但由于行业盈利的周期性波动较大,正邦科技和金新农曾遭遇评级下调。从剩余期限看,现存转债的期限普遍集中在3至5年,仅天康生物和金新农剩余期限不足两年,同时,这两只转债的存量规模也不足两亿元,分别为0.85亿元和1.46亿元,投资者交易时需注意这两只转债的流动性。


转债估值方面,大部分生猪养殖的转债都分布在转债市场转股溢价率曲线下方,例如温氏、牧原、希望转2,这些标的转股溢价率均不足10%,转债具有很强的股性。巨星、禾丰转债由于均未进入转股期,且近期板块行情较好,因此转债同时拥有高价和高估值。金农、华统转债由于转债剩余规模较小,常常遭遇资金炒作 ,在过去一个月中,这两只转债分别有10天、8天换手率超过300%。

转债条款方面,在养殖转债普遍大涨后,温氏、牧原等标的转股溢价率迅速压缩至0%附近,市场普遍担忧公司会选择提前赎回。在这些转债中,天康、傲农、华统三家公司曾经发布公告选择暂不赎回,但三家公司公告的不赎回期限都在近期,后续投资者需每日关注公司的公告情况,除此之外,其他转债主体并未发布公告表明赎回意愿。

企业基本面对比
从生猪出栏量看,牧原出栏量第一,傲农弹性大。牧原、温氏、新希望2022年分别预计出栏5000-5600、1800、1300-1800万头,数量位于生猪养殖企业的第一梯队,相比2021年均有超过三成的涨幅,其他二、三梯队的企业中,傲农预计出栏量上涨69.23%,同比涨幅较大,随着生猪价格上行,企业的盈利或有较大幅度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生猪出栏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例如生猪疫病、仔猪成活率、育肥成活率都有可能造成最后生猪出栏不及预期,需持续跟踪企业的月度销售情况,观察生猪出栏完成度。截至5月,牧原、金新农今年生猪出栏完成度超过四成,温氏、傲农、新希望等都不足四成。


从现金流角度看,部分猪企压力较大。在周期底部,现金流安全程度是衡量猪企是否优质的重要指标。从资产负债率看,一季度上市猪企的负债率均表现为略有上升,正邦、傲农在2022年一季度分别上升4.43%、2.75%至97.03%和89.92%,绝对值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猪企,巨星的资产负债率最低,为49.15%。从现金比率看,今年一季度仅牧原上升0.02至0.18,其他猪企均表现为持平或略有下降,绝对值上,温氏现金比率为0.49,大幅高于其他猪企,傲农和正邦较低,分别为0.05和0.11,现金流压力不小。


从估值角度看,牧原头均市值处于历史中位数偏下水平。截至7月5日,新希望、天康、傲农2022年头均市值处于2000至4000元区间,牧原、温氏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头均市值在6000元往上水平。以牧原股份为例,公司历史的头均市值25%/50%/75%分位数分别为5464元/7729元/11924元,目前的价格6376元位于历史36%分位数,仍处于中位数偏下水平。


生猪养殖转债普涨后怎么选?
6月7日起,生猪养殖股票迎来一波快速上涨,相应的转债也获得了较好的涨幅,截至7月5日,生猪养殖申万指数上涨了31.55%,正股中,巨星、华统、傲农分别了上涨58%、49%和48%,涨幅最小的天康和正邦也获得了超过20%的涨幅。转债方面,华统上涨了46%,巨星和傲农上涨了20%,转债整体涨幅小于正股。经过这一轮普涨后,接下来生猪养殖转债怎么选?

目前阶段,全国平均销售猪价涨超20元/公斤,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回正,上市猪企的盈利水平有望显著改善。我们认为猪企现金流最紧张的时间已经过去,标的选择上优先选择业绩改善弹性较大的标的,转债中重点关注傲农、巨星转债,前者预计出栏涨幅领先,后者资产负债率低,同时出栏规模有望随着募投项目陆续投产稳步增长。其次,牧原股份经营管理水平优秀,成本领先,今年来生猪出栏完成度高;温氏股份资金储备充足,成本有望持续改善,转债推荐牧原、温氏转债,虽然当前转债有提前赎回风险,但是基于转债当前的转股溢价率已经较低,所以即使提前赎回风险也整体可控。
总的来说,目前阶段生猪养殖转债标的整体溢价率较低,当正股上涨时会有较好的跟涨能力,但相应的下跌时安全垫较薄,当前重点关注弹性标的傲农、巨星,其次关注基本面优质的稳健标的温氏、牧原转债。
风险提示
疫情发展超预期。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2年7月11日发布的研报《猪转债怎么选?》,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研报。
杨业伟 S0680520050001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固收组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固收组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