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美联储仍无法在控制通胀和避免衰退中给出清晰答案

2022年08月19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迅

当地时间8月17日公布的美国7月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没有太多新意,一如加息后鲍威尔强调的那样,美联储今后的加息步伐将视后续的统计数据而定。一方面,委员们强调目前通胀水平依然过高,正应当继续采取加息措施;但同时也提到存在过度紧缩的风险。纪要里各处可见统计数据显示出来的减速现象被提及,因此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这次会议美联储虽然坚持了鹰派路线,但紧缩的边际效应而言方向是应该缓和。部分市场人士开始倾向于今后仅剩3次加息,而且9月份的FOMC上,加息幅度很大可能将从近期的75基点回落到50基点。

这个内容可以说是美联储对最近市场交易现象反映出来的共识的一个追认。虽然美国7月份的就业数据依然强劲,但因为存在美国特有的结构性因素,会议纪要公布后就有联储关联人士表示高通胀的持续对生活成本带来压力,可能迫使部分一度放弃寻找工作的居民今后重返就业市场。言下之意,缺人现象导致的工资上扬压力今后可能得到缓和,对通胀带来一定抑制效果。而7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相比上个月又出现钝化,联储的这种论调让投资者相信货币政策虽然依旧在强调通胀水平但实际上已经开始有所松动。因此纪要公开后,美股美债均出现一时上涨局面,但似乎大家很快意识到这不过是对前期市场反应的一个追认,不少交易员们确信,他们近期交易加息步伐放缓的策略早走在了联储决策的前面。市场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下周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那将是9月FOMC前最可能从鲍威尔那里得到进一步关键信息的一次公开活动。

但其实此类对短期波动因素的关注,对于投资者资产形成的健全性而言可能并没有太多好处,反而是这届美联储在放弃了重视通过前瞻性指引诱导市场的策略后,一直“落后于曲线”更让投资者担忧。美联储目前不仅没能对中期经济走势作出相对明晰判断(至少没能走在市场预期之前),而且今夏以来进退失据,已经多次出现沟通上的失误,连续给市场带来“惊讶(甚至惊吓)”。先是5月的FOMC宣布今后“将有数次50个基点的加息”,结果5月份的CPI意外飙升后,(因为进入会议前静默期)匆忙通过媒体透露将加息75个基点。市场发生动摇后,鲍威尔出来解释,CPI数据和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超预期是导致联储迅速撕毁了一个月前指引的重要原因。7月加息落地后,股市反弹明显,联储官员对此表示惊讶,认为市场误读了联储压制通胀的决心。但会议纪要出来却显示,赌对这波短期反弹的投资者至少逻辑上比联储更为通顺。

大家知道美联储在2012年1月正式宣布其“长期通胀目标”为2%,而这个目标的2%一直是指PCE而不是CPI。这里的PCE对应中文“个人消费支出”,早在2002年就被美联储的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采纳为衡量美国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指标,而现在的联储主席公开表示他似乎更重视CPI数据。同时,他所强调的那个超预期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因为是初值,事后确定值被下修了,恐怕今后的货币政策史研究者去寻找个图都困难。

有投资者认为联储在舆论和政治上都不得不背负相应义务:全力抗击通胀。但今年以来通胀的加速很大程度是因为能源价格,而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与产油国之间的协调明显具有很强的政治因素。原本货币政策是个配角,可是主动去强化被能源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CPI数据,等于是给了政治方绝佳的口实。鲍威尔不在国会明确表示“无条件承诺抑制通胀”。而这制约了央行的灵活性,市场很清楚结构性的通胀,供给侧的问题面前货币政策显得无力,但强烈的紧缩政策去压抑需求导致衰退的责任美联储愿意承担吗?

正如历史告诉大家的那样,美联储在经济预测上缺乏靠谱的历史成绩,不仅没有意识到自从此前美国挑起了贸易纠纷,供应链问题其实就开始成为美联储无法把控的不确定性的头条大事,而当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突发事件接踵而来后,更是逐渐被束缚,货币政策的自由度一步步被削弱,终将影响美联储的权威性。

鲍威尔这位律师出身的主席上位后,美联储的确改变了过去格林斯潘得心应手的干预方式,不再青睐模棱两可的文学表述试图操控市场情绪的做法。他强调过往那种基于预期的货币政策决定方式存在较多不确定性,类似潜在成长率这类飘渺的指标对他而言实在难以名状,因此他治下的美联储注重实际经济统计数据来做决策。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他所重视的所谓数据所代表的信息本身具有较大的限制,或者说他需要的完美的万能数据实际上并不存在。反而会导致其控制市场情绪的权威性受到制约,导致市场对联储长期建立起来的信赖出现动摇。特别是因为自身的失误,现在美国通胀问题越发政治化,连续大幅加息后美联储亦无法在控制通胀和避免经济衰退中给出清晰的路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