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常会要求,专项债应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随着时间进入9月份,专项债资金下拨对流动性的补充可能已经基本结束。我们认为,本轮资金利率的中期拐点已经到来,9月份资金利率中枢将有所上移,理由有如下三点:
(1)留抵退税与财政前置发力后,9月份财政支出或小于季节性,对流动性的补充不足;(2)9月份同样为信贷大月,信贷投放以及派生存款的增长,将消耗流动性。同时,不能忽视季末考核的因素,将降低大行释放拆借资金的意愿,季末流动性存在阶段性收紧的可能。(3)随着就业数据进一步好转,不能排除央行在9月份继续回笼MLF的可能性。
对于1年及以下的债市品种来说,资金利率的拐点,多数意味着行情的拐点。特别是当前1年及以下品种“杠杆套息”交易演绎的较为极致,1年AAA同业存单-资金利差仅在33BP左右,缺乏利差保护。因此需关注9月后资金利率上行,可能推动1年及以下品种利率的上行。
风险提示 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新冠”疫情超预期、金融数据超预期、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走势,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1、9月资金面怎么看?
在6月26日报告《三季度资金面怎么看?》中,我们成功预判到,由于7、8月份专项债资金的大量下拨,本轮资金面宽松还有“下半场”。
根据国常会要求,专项债应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随着时间进入9月份,专项债资金下拨对流动性的补充,可能已经基本结束。那么,9月份资金面还会延续8月份的宽松态势么?
我们认为,本轮资金利率的中期拐点已经到来,9月份资金利率中枢将有所上移,理由有如下三点:
(1)留抵退税与财政前置发力后,9月份财政支出或小于季节性。部分观点认为,9月份为季末财政支出大月,往年一般预算“支出-收入”规模都在1万亿左右。如此大规模财政资金下拨将会对流动性(超储)形成补充,使得资金面延续宽松态势。
但我们认为,今年9月份财政支出规模或小于季节性,对流动性的补充不足。一方面,受到二季度大规模留抵退税的影响,预算内收入大幅下降,并限制了后续财政开支。另一方面,由于今年要求财政提前发力,三季度末乃至四季度的资金,可能已经前置支出,造成9月份财政超支规模较小。
(2)9月份同样为信贷大月,信贷投放以及派生存款的增长,将消耗流动性。在财政资金超支补充9月份流动性的同时,信贷投放引起的派生存款增长,也在消耗超储。从绝对值的角度,9月份为信贷派生大月(3月、6月也是如此),对超储的消耗量较高。因此,不能单纯从“财政净支出”的角度,就判定9月份的资金面将延续宽松。
与此同时,我们还不能忽视季末考核的因素,将降低大行释放拆借资金的意愿,季末流动性存在阶段性收紧的可能。
从历史统计上来看,过去10年中,9月份资金利率环比8月份,5次上行、5次下行——反映出由于“信贷投放”以及“季末考核”因素的存在,9月份资金利率并没有单纯因为“财政超支”,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下行特征。
所以就本轮来看,考虑到专项债资金下拨基本结束、9月份财政资金支出或又小于往年同期,我们有理由相信资金利率中枢将有所上移。
(3)不能排除央行在9月份继续回笼MLF的可能性。央行对短期流动性的把控,与就业情况息息相关。二季度以来,由于出口边际回暖与基建开工发力,7月份失业率已经下行至5.4%,重新回落至政府工作目标(5.5%)以内。
在此情况下,不能排除央行为打击“空转套利”,继8月份MLF缩量之后,在9月份继续回笼MLF的可能性。
退一步来讲,即使央行在9月份等量续作MLF,也并不影响我们“9月份资金利率显现中期拐点”的结论,只会影响利率中枢上行的斜率。
2、短债行情进入尾声
对于1年及以下的债市品种来说,资金利率的拐点,多数意味着行情的拐点。特别是当前1年及以下品种“杠杆套息”交易演绎的较为极致,1年AAA同业存单-资金利差仅在33BP左右,缺乏利差保护。因此需关注9月后资金利率上行,可能推动1年及以下品种利率的上行。
风险提示 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新冠”疫情超预期、金融数据超预期、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走势,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本公众号推送观点和信息仅供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非国海证券研究服务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受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国海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本公众号不是国海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只是转发国海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应以国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且须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及国海证券研究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海证券认为可靠,但国海证券不对其可靠性、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国海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国海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对任何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任何一切后果或损失,国海证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国海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海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海证券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定级为R3,仅供符合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的的客户(简称“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客户及/或投资者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短信提示、电话推荐等只是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需以本公司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司接受客户的后续问询。
本公司具有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所表达的意见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和征价。本公司及其本公司员工对使用本报告及其内容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概不负责。本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所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服务。本公司在知晓范围内依法合规地履行披露义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本公司或其他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若本公司以外的其他机构(以下简称“该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通过此途径获得本报告的投资者应自行联系该机构以要求获悉更详细信息。本报告不构成本公司向该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亦不为该机构之客户因使用本报告或报告所载内容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国海证券所有。未经本公司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或协议约定,除法律规定的情况外,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的任何内容进行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否则均构成对本公司版权的侵害,本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