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更新探索者大会圆满落幕 全建彪:矢志城市更新,让老地方焕发新生活

2022年09月06日 13:31   城市频道

2022年8月30日,由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主办,以“这十年,温暖一座城”为主题的西安城市更新探索者大会在老钢厂·艺术中心落幕。

本次大会分为致敬、分享、见证、公益四个篇章,融入艺术、交流、展览等内容。汇聚了西安城市更新相关领域的行业人,致敬西安城市更新这十年的风雨历程,分享专业见解与洞察,见证并标记西安城市更新的文化符号、节点,期待和畅想下一个十年的西安城市更新蓝图。

现场大会组委会同步收到了来自中国城商联、城市更新产业发展联席会主任黄玺庆,高和资本高级副总裁、高和畅CEO郑萍,C20城市文创产业合作发展联盟秘书长张合军,高和资本合伙人执行董事、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主席苏鑫等业界专家,代表全国城市更新相关行业组织,为大会发来的祝贺视频,祝贺老钢厂十年城市更新路,寄语西安城市更新探索者大会。

大会以西安城市更新代表人物,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创始人、总经理,西安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发起人全建彪先生为分享人,分享其作为城市更新探索者的代表,这十年的创业故事、探索心得和理论经验积累。

陕西环保大使、西安地铁声音代言、陕西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何清作为本次大会的特邀主持,与西安城市更新探索者与实践者全建彪,从其十年来亲历西安城市更新项目实践经验与创业历程、操盘运营以及西安城市更新发展的愿景方向三个篇章,在大会现场展开了深度的对话与访谈。

先行探索者,十年创业

  • 你开始城市更新这项事业,起初是因为什么?

“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一直都出现在我的简历首行,原因是我一直以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的母校为荣,珍视我所学的建筑学专业。

建筑师是非常珍惜城市中建筑的空间与环境的,曾经我在建筑学专业的求学经验、以及从事建筑师工作的履历,这便是我萌生从事城市更新行业的一个重要起点,也一直是我的初心。90年代初,17岁的我自福建来西安求学,这座城让我留存了颇深的记忆,直至毕业多年我仍念念不忘。机缘巧合下,我于2011年重回西安开始创业,自此西安便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回到阔别近20年的西安街头,既熟悉又陌生,记忆中的老地方已不复存在,陌生的新街道与建筑也已不再是我印象中的西安。唯有母校的老校园依然在这里,静静地欢迎我这样的游子归来。

之后,我接触到陕钢厂,2002年由建大收购,2004年在原有厂房基础上改造出华清学院并开始招生办学。2012年,在当时校领导的英明决策下,也在新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们将其中的50亩老厂房保留并改造,也就是今天的老钢厂设计创意园项目。做这件事的初衷,是想在保留住这些带有城市乡愁色彩的老旧建筑的基础上,让更多和我一样,寻找老地方、渴望归属感的人产生共鸣,在这里找到精神原乡。

  • 是哪种契机让你开始了老钢厂创意园的打造?

2011年我返校参加校庆,偶然得知建大东校区华清学院的老建筑很有特点,于是迫不及待前往参观。这些由老厂房改造的教室、图书馆等遗存空间,被赋予为新的功能空间,更是完整保留了西安工业历史记忆。我也同时关注到学校旁仍有些未改造的厂房,便向当时的西建大校长徐德龙院士提出我的想法:能否把这些厂房保留,打造成一个创意产业园区。恰巧徐校长一直计划的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模式,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大学,并在大学周边建设一个配套的产业园区,让产业、高校融合。鉴于我与徐校长的理念不谋而合这个契机,我们得以同建大华清集团领导多次探讨、赴外地考察学习。历时一年多,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最终将这里定义、建造为一个创意产业园区。

  • 在创业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时刻?又有哪些事让你为之触动?

我们在策划筹备、改造设计过程中,至少考察过全国20余家创意园区。将工业厂房改造为创意办公园区,在西北地区虽相对陌生,但华清学院在这里,它有学术、有活力、有未来,用设计创意来定位产业园,并助推成为幸福林带的创意引擎。

从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园区历经三批改造,历时3年多。在这过程中有艰辛也有乐趣,有坚韧也有惆怅。我曾被数次问起,为何坚持做老建筑的更新改造,而不是搞房地产开发或拆除建筑卖掉地皮,我们也做了非常深入的探讨,我始终坚持能将这些厂房与构件保留下来,让它存续并记录西安的城市发展印记。

当然每天的工地也有很多的乐趣,比如偶然发觉柱梁上用工整的美术字呈现的文化标语;攀爬脚手架到16米高的屋顶,看到屋架上沉积了50年的灰.......每一样我都如获至宝,不舍遗弃,甚至曾想将这些灰收集起来,做成文创产品。

记得在初秋的某天夜晚刚结束加班,我独自站在办公室楼下,突然下起雨,夜晚的漆黑让我有了孤独感,此时抬头看见对面5号楼的窗户,透出灯光传递出暖意,与之前的孤独形成了反差。随着天色渐暗很多门面也逐渐亮起灯,华清学院的学生往来纷至,走在街巷里,我不自觉拍下每个店的灯光,我感慨这里从无到有的变化,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这些光亮即是我的整个创业历程。十年来,我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我希望我是那个高举火把的人,能够照亮方向,引导更多人参与到城市更新这件伟大的事业中。

  • 迄今为止,你最想感谢谁呢?

首先要感谢我的母校的培养并提供了机会,以及新城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让这个项目得以落地。但最想感谢的是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老校长徐德龙院士。一直以来他对城市遗产保护严谨而珍视的态度,以及对我提出的改造理念的认可,才让这项事业得以顺利推进,徐院士曾多次来到项目现场提出高屋建瓴的要求和指导,鼓励我坚持下去,这让我至今难忘。

操盘运营者,二老新开局

  • 老钢厂建设期间一定还有许多难忘的时间节点,能帮我们简要的回顾一下吗?

老钢厂十年历程,从定位、投资建设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从2012年到2013年,通过一年时间进行项目论证与策划设计;于2013年的4月开工,首先建成的是6号楼招商大厅,将单一的宣传展示的地方打造为共享空间,将招商中心打造成复合式咖啡厅,以此定位园区交流空间基调;经过三年的建设,伴随着上海知名双创企业有糖科技入驻9号楼并正式开业,标志着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全面开业。

2017年全国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行动,老钢厂已先行一步完成创业孵化基地的全面建设。2017年国家将工业厂房改造再利用作为全国城市更新的目标方向时,老钢厂引领西北地区已率先完成创意设计产业园的建设并已进入运营正轨。

老钢厂自开园以来,全国各地的工业遗产协会等组织纷纷前来考察交流,“中德媒体论坛”也将老钢厂作为主会场。2021年国家又提出了城市更新的理念,老钢厂从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现在成为在西安引领城市更新范畴的基地,又有了新的标签。它在双创的时候是一个众创载体,在工业旅游的时候是一个标杆园区,现在在城市更新的年代,我们也要做城市更新的引领者。

今天我们把老钢厂十年来的高光时刻,以艺术装置的形式在大会现场进行展览,旨在希望更多的同仁们通过观展老钢厂、老菜场项目的发展历程,对西安城市更新有着更远的目标和期盼;深化交流,共推西安城市更新行业发展,共助西安城市高质量发展。

  • 老钢厂的使命是什么呢?它对这个城市形成了怎样的一种效力呢?

废弃工业厂房的改造再利用,能够解决三个重要问题:

一是提升城市的环境面貌,把曾经闲置低效的区域,设计、改造成为城市的新亮点、新地标。

二是老钢厂优先安置了陕钢的员工,并为社会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缓解了创业就业的压力。

三是通过产业优化升级与赋能,增加产值,从而增加了政府的税收。为西安“双创”助力!

我印象很深的是一位策划大师给予老钢厂的评价:

老钢厂有四个力,一是历史穿透力,在这里能感受到历史印记;二是文化感染力;三是视觉冲击力;四是企业创新力。

2015年第一届城市复兴论坛总结的老钢厂的三重使命、一个愿景:第一重使命,老钢厂保留一代城市人的乡愁;第二重使命,工业遗产的活化与再利用;第三重使命,城市融合使命;未来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还将承载更多的城市更新使命。正因此,我们将延续举办“西安城市复兴论坛”,在已成功举办七届的基础上,今年11月将举办第八届。我们每年都会通过“西安城市复兴论坛”的方式,与业界同仁交流见面、与城市更新行业发展接轨、与城市融合的前沿趋势对话。

这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有使命的事业。我们的愿景是:在中国具有工业遗产的城市,都能有老钢厂现象的发生,这里既是富含城市历史底蕴与温度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兼具时尚艺术与城市活力的创意地标。

  • “二老”项目,相信大家已经不再陌生,说起“二老”之一的另外一处老菜场,你又是怎么亲手把它变成真正的空间改良?

说到老菜场项目的由来,还是在2017年端午节,我带着孩子在城墙上骑自行车到东南城角,这里是西安城墙最高的地方,从这里看下去,我突然发现西安城里居然有一片像农村的地方,其他地方房子都整齐排列,而这里却有很多大树、很多单层破败的房屋,城里面有这样的景象让我十分好奇,我也看到了一个老旧厂房在那里。凭借我对工业厂房这些年的考察,对专业的敏感度,我觉得这样的厂房肯定不能再做生产了,是需要重新改造再利用的。同样经过一年多的沟通谈判,在2018年国庆节之前将它签约下来。

  • 据了解,老菜场这个项目,你在改造过程中也是颇费心力的,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获得来自各行各业哪些朋友的认同和支持?

老菜场项目洽谈长达一年多,我们也在不断地考察、论证这个项目。起初我们邀请多位设计师、艺术家来这里指导方案,大家觉得这是一个老龄化严重的片区,商业气息很弱,仅是早间有人买菜,下午、晚上荒无人烟。我晚间也去项目观察,灯光昏暗,可以说是人迹罕至。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城市更新的信念,坚持微更新、轻改造的理念,唯有让自己为之狂热,才有可能去实施一个不被一般人看好的项目。因此一有时间我都会独自去项目走走看看,这个过程就如同人与人的相处,见面多了自然会产生感情,一次次的走进观察与用心感受,会发现这里有历史街区、城市肌理和老建筑的魅力。从屋顶天台看城墙的视角是另一番天地,有别于我们平常看到城墙的两个视角,一是在环城公园、环城路上看外城墙;二是登到城墙上的近距离看,而在城墙内与其高度平齐的屋顶看到的城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俯瞰城墙与远眺城外,西安古城的城市风景尽收眼底。

老物件能够在历史长河里留存下来,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也是因为这样一次一次去考察,去辨识,去论证,才得以签约下来,并于2018年底,在二楼闲置的厂房,策划举办了一场城市融合活动,同时也是项目启动的发布会——白菜大会。

我们当时定位这个项目的时候,发现它有20年历史的综合市场,也是西安城墙以内保留完整的老菜市场。我们发现这有独特的西安市井生活气息,正因为它的独特性,我认定它一定会成为万众瞩目的新地标。按照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的规划理念,我们通过植入艺术,设计了打卡点与夜间景观,吸引到很多自发而来年轻人来打卡,这是意料之外的。因为起初定义这里是为老年人服务的,临近政府单位,高级知识分子聚集,未曾预料到前来老菜场打卡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多。老菜场顺理成章成了西安古城极具烟火气和幸福感的地方,也让一些菜农的孩子接触到了教育培训、艺术展览和创业大学生;老年人看到很多年轻人来打卡,让他们也重赋了活力;老菜场的成功提升了片区物业的价值,通过街区的改造再利用也为提升西安文化旅游城市的价值助力,这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

  • 老厂房(街区)的改造和活化利用形成了对比融合的体验效果,那这些对比融合具体是哪些方面?

老菜场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楼下是市井烟火气,是原住民生活区;楼上是艺术精神气、是西安青年的潮流聚集地。首先是空间融合的概念,要以尊重原住民为基础,市井文化,是他们祖祖辈辈多年形成的氛围肌理,他们能代表老西安的味道。通过了对比与融合来改造,如传统与时尚对比,尊重传统,激发新活力;历史与未来对比,600多年的古城墙和未来者广场的碰撞;还有新老并置,老建筑保留下来,新艺术装置出现。用新的科技手段来点亮这里,发展夜间经济、延长城市旅游时长。

  • 改造建设过程中的取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定是有一些经验和思考,能够跟我们分享吗?

三十年前我在西安时曾想过,东大街、大雁塔这些老地方,三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它会不会被拆除、该不该消失,再建新的东西。以我自己的感受来讲,一个城市的老街区如果都拆完了,人就失去了记忆,当老去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城市是陌生的,没有归属感。从个体情感来讲,这个城市也要保留每一代人熟悉的地方。

我们时常说那时候、那个地方、当年的样子;我们现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又变成什么样子。我就由此感受到“那”与“这”是有着很深的辨证关系,它也是一种“老与新”的辨证关系,即“老中有新、新中见老”,“老瓶装新酒、新瓶装老酒”其实都是城市更新的手法,不管是老钢厂还是老菜场,其实都是老瓶装新酒,把过去的历史空间留在这里,仅是将空间使用者从工人群体转变为城市创意者。新瓶装老酒就像当下特别火的“文和友”,在新的空间里面植入人们熟悉的内容。

西安大悦城里面的悟空也是新中见老,在全新现代化的商场中植入、重现神话悟空参拜玄奘场景,人们自发会去打卡。城市更新是把老与新融合起来,把“那”与“这”的关系处理好。

实践引领者,有机更新路

  • “二老”的活化再利用,让破败的厂房、街区获得重生,那么你是如何激活一片看似废墟的地方,怎样成为一名空间的魔法师?

有时候说我们这个行业特征,感觉我就像一个拾荒者,捡了好地方的旧房子。老旧建筑的留存会让一座城市变得有温度,不要去毁灭它而要尊重它,尽可能去挖掘它的价值和优点,用这样的视角去看待事物的价值,是做城市更新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城市更新有别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是增量建设,城市更新是存量价值挖掘。从事城市更新产业,要去除暴利思想,必须报有长期价值主义者的思维,才有可能在这个行业里深耕。

  • 结合城市发展 ,你觉得西安会有哪些更新模式,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全国现有21个试点城市都在大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每个城市都在找自己的特色和模式,不管是成都、南京都做得很好。西安的城市更新模式,一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模式,另一种是生态保护的城市更新模式。在这两个模式下能延展的还有很多方向,比如市井烟火气的城市更新模式等。

从城市更新的区域范围讲,也可以分为老旧厂房工业遗产的城市更新;老旧街区商业活化的城市更新;还有老旧小区、城中村的城市更新。全国也都有很好的案例,城市更新虽然是现在提出来的,但是它是持续存在的。城市更新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陌生,就散布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我们只要善待这个城市的历史和环境,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 你来帮我们描绘一下,对于未来在城市更新这个行业当中,有什么样的期望和愿景?

现在西安各区都在梳理城市更新的项目,包括片区更新。城市更新不仅仅是一处一地局部的,它肯定要扩大为片区有机更新。作为片区更新,每个区都应各有特色。我们古城核心区新城、莲湖、碑林,政府也在邀请行业专家积极探讨,这些城市更新行动,会让西安在下个十年快速的变化。就像我们老菜场市井化创意街区,在东南城角率先掀起一个既有烟火气又有艺术精神气的街区。

去年11月老菜场发起了一个微博话题“西安人你有多久没进城了”,当日点击率200多万。老西安人所谓的进城,就是进到城墙里面,这么说现在西安人其实都很少“进城”了。老菜场的复兴,让很多人又有了进城的理由,进到城区里感受烟火气与历史氛围,感受时尚、年轻的活力氛围。我希望能把西安顺城巷一整圈以及城内小巷,都能更新活化起来,让老街区重振繁荣,让游客不管去西安周边的哪个线路旅游,最后都回到城里来聚集体验。我已在当代西安古城的东南城角掀起了新的面纱,期望下个十年通过城市更新的推进,整个西安会更具备千年古城原本的活力与魅力。

当年,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怀揣文化梦,通过高考第一次有机会从农村进入到城市时,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西安,是因为在我心目中,西安就是中国的长安,来到西安,就可以拥抱中国悠久而繁华的历史文化。在我眼里,三十年前见到的西安虽然有点破旧,但也安逸古朴,每条街上都有浓浓的烟火气。今天的西安,各处建设正发生的如火如荼,追赶超越的步伐一直在前进,但是我们的老城区当中,总是感觉越来越缺少了什么,缺少了古城的文化与市井烟火气,也缺少时代的科技与时尚活力,如何让古老长安城的魂魄聚集在方城这核心区,让生活于其中的今天的西安人,能延续古长安城三千多年的城市烟火,让中外游客来西安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这将是西安未来城市更新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我愿意以一个建筑与城市运营专业人的角度,不断探索与引领实践这一课题,用城市有机更新与软城市建设的正确方法,去修补与重塑西安古城的肌理与格局,不断找回长安城的精气神!

财经日历

      • 2025年 5月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