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2022年12月20日 21:4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莎
我国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我国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国粮食增产潜力非常大。

以玉米为例,胡冰川介绍,今年我国玉米单产429公斤/亩,约为美国玉米单产的60%。我国东北平原玉米单产远高于西部丘陵地带,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溉设施改进、品种改良等措施,还能有效提升云贵川地区的玉米单产水平,实现粮食增产。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赵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粮食增产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前、产中、产后、政策完善、主体培育、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粮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根基。”赵霞说,“始终端牢中国人的饭碗,这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的底气所在。”

赵霞表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受到巨大冲击,发展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新时期,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只有确保我国粮食稳定供给,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今年我国夏粮、早稻、秋粮分别为2948.1亿斤、562.5亿斤和10220亿斤,均实现增产,其中秋粮较上年增加42.5亿斤。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增长0.6%。具体到三大主粮,小麦面积基本稳定,玉米和稻谷面积稳中略降。今年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的第一年,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较上年增加2742.5万亩,增长21.7%,增幅明显。

纵观历年我国粮食产量数据,2007年至今,我国粮食产量连续16年保持在1万亿斤以上水平,总体呈现稳中有增状态。其中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1万亿斤,2012年超过1.2万亿斤,2015年突破1.3万亿斤。截止到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尚未达到1.4万亿斤水平。

对此,胡冰川表示,粮食增产离不开时间和资金的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但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一个过程。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文件提出,到2020年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5年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

在赵霞看来,当前我国粮食增产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农民种粮收益较低,种粮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不足,种业科技支持力度有待提升,种业核心技术落后,玉米和大豆的单产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尤其是粮食主要生产要素中的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性不断增强;我国农业机械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如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偏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粮食的增产。

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等媒体提问时回应称,要大力提升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物资储备保障能力,多渠道确保供应安全。

这并非我国首次提出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09年,在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产需缺口扩大,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有限和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增多,未来粮食增产仍有潜力等背景下,《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发布,明确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5500亿公斤以上,比当时的产能增加 500亿公斤。

十余年时间过去,我国粮食生产发展情况超过规划预期水平,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也从规划文件发布时的380公斤,增加到2021年的483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国家粮食库存也比较充裕,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品种是库存大头。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胡冰川表示,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增产也要算“经济账”,综合考虑粮食产能提升的投入、农民种植成本、国内和国际粮价等因素。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方式,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来实现粮食增产,而“不应该为了增产而增产”。

赵霞认为,粮食增产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产前、产中、产后、政策完善、主体培育、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入手。

具体来看,在产前环节,要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地力保护,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在产中环节,要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做好田间精细化管理;在产后环节,要减损增效,加快流通、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粮食议价能力,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而在政策完善和主体培育方面,赵霞表示,要构建起集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继续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建立起动态调节机制;稳定并优化种粮收入补贴政策;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可选择的粮食作物保险体系,在政策上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不断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粮食生产经营能力,开展产销对接、订单生产、精深加工和品牌推广等,促进种粮农民收益有效提升。

赵霞认为,科技创新对于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十足。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对育种基础性研究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持续探索激发企业、科研机构等关键主体活力的措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此外,还需要从建设智慧农业,推进农机装备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着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攻克制约粮食生产的农机技术难题。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