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82.92万吨/天

2023年04月06日 17:32   海口日报

5个月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是海口“六水共治”中的“治污水”新速度。“六水共治”攻坚战打响以来,海口以“治污水”为抓手,加大污水设施基础建设,一批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投用,增强了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目前,海口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2.92万吨/天,16个镇域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1019个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装配式污水厂造价降低

2022年12月1日,海口市山内溪污水处理设施提标重建项目通水,日处理能力达1.5万吨,当月月底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准Ⅳ类标准。

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通水运行仅5个月,与传统污水处理厂建设时间相比,至少缩短一半以上。“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主体采用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建筑材料通过工厂化预制,再现场组装。”4月2日,施工单位海南永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倪辉告诉记者。

“除了工期短,占地面积也小,造价也比传统污水厂少20%。”市水务集团永卓公司项目代表李彬表示,这得益于项目污水处理主要工艺采用“格栅-沉沙池-ADRS生化系统-磁混凝-滤布滤池-紫外消毒”组合工艺,将传统污水厂中的生物处理和污泥沉淀2个工艺浓缩在一起,大大节省了占地面积和成本,“处理1吨污水占地面积约0.2平方米,仅为常规污水处理厂的1/3。”

据介绍,高效、应急的临时性污水处理设施,同样运用在海口市西崩潭污水溢流控制项目,有效解决了用地面积紧张、污水处理紧迫的难题。建设过程中,项目采用多达16项外观和技术专利,与附近的金牛岭公园及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复合建设降低对居民影响

4月2日,走在丁村水质净化厂,满目的花草树木与眼前流淌的美舍河相得益彰。很难让人想象,这一小型公园的地下,是一座污水处理厂。

在海口滨江路上,全省最大的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海口市滨江西污水处理厂已通水试运行。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水厂采用“地下污水处理+地上商业开发”的复合建设模式,对产生噪声源的地下式建(构)筑物除采用吸音吊顶和吸音墙等措施外,还采用隔音门窗,尽可能消除噪音,极大降低了污水厂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地下是高效运转的污水处理厂,地面是风景宜人的湿地公园。如今,类似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在海口比比皆是,污水处理厂巧妙藏在地下,在有效解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问题的同时,还充分发挥地面开发利用价值。

近年来,海口加大污水设施基础建设,快速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2022年,滨江西等6座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天,补齐了主城区污水处理缺口。同时,完成污水管网建设22.23千米,改造修复污水管网3.35千米。农村污水治理方面,截至去年12月底,累计完成1019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自然村治理率达46.06%。

“2023年,我们将加快推进白沙门污水处理厂一期扩容项目、长流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海甸污水提升泵站扩建项目、观澜湖污水处理厂项目的建设,力争年内投产,届时总计为海口增加25万吨/天的污水处理量,进一步提升污水治理能力。”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海口日报)

财经日历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