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资本市场加速融合发展 ,赋能科技创新及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2023年07月28日 18: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广州报道

作为国家重点战略区域,以及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展现出蓬勃生机,不断朝着建成国际金融枢纽的目标加速前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当前,大湾区已初步形成以港、深、广等城市为核心的金融网络,互设金融机构不断增多,跨境理财通、深港通、债券通、自由贸易(FT)账户等跨境业务发展良好,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国际商业银行等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也在规划建设当中,粤港澳三地金融互联互通正在逐步走深走实。

此外,大湾区在资本赋能科技创新方面亦有出色表现。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股权投资金额,股权投资机构持续涌现,广州、深圳成为中国最具创投吸引力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实力在全国前列,截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拥有8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约占全国的9%,且呈现更年轻化的特征,具备引领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

长远来看,大湾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在我国全面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需要推进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建设,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加快打造股权投资新高地

今年年初,广东召开了高质量发展大会,对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日发布的《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注册制改革,加快广州期货交易所发展,打造完整期货产业链,健全期现联动市场体系。

据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东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规模保持全国前列,在A股、港股上市公司数量稳居全国第一,众多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广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巨大优势,也将为推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强大动能。”

据广东证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广东辖区(不含深圳)上市公司达到437家,同比去年增加了21家;总市值达到了5.19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了2.41%。

据记者了解,广东辖区(不含深圳)年内累计融资额达到了16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4亿元,增幅达到了36.84%,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IPO融资92.03亿元, 北交所公开发行股票融资1.33亿元,股权再融资164.50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1354.36亿元,含交易所发行企业资产支持证券(ABS)。

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方面,截至2023年5月,新三板挂牌企业为590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发行股票筹资8.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6亿元。不过,2022年年报数据显示,广东辖区新三板公司研发投入保持高位,研发强度达3.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个百分点,152家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行,资本市场的发展呈现蓬勃态势。广东证监局持续加大相关改革政策的培训力度,提高辅导监管政策的针对性,支持地方政府完善奖补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推动科技型企业到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

今年以来,广东辖区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17家、创新层公司27家、北交所过会公司4家,发展势头良好。截至目前,广东辖区共有北交所上市公司15家。

近年来,广东推动私募股权和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长、投科技,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促进产业、科技、资本高水平循环。数据显示,广东已成为国内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集聚地之一。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达3027家,管理基金数量1.14万支,管理基金规模2.44万亿元,均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吸引了中国1/4至1/3的股权投资金额,广州在过去十年累计投资案例数达3130起,投资金额接近3000亿元,所以广州确实是中国最具创投吸引力的城市之一。” 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公开表示。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创投委会长沈志群指出,“广东是中国内地股权投资行业起步最早、发展最快、效益最好,人才最集聚的发达地区,大湾区又有港澳的独特地缘优势,希望能够在推动股权投资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方面,广东证监局支持广州建设大湾区“风险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广州市成功获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获得“区块链+股权市场”国家创新应用试点。

此外,广东证监局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相关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债或实施再融资。支持境内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横琴、南沙新设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

在证券期货行业开放创新发展方面,广东证监局支持大湾区私募投资基金充分利用QFLP、QDLP等试点政策开展跨境投资。支持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获得QFLP试点资格。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企业在澳门发行债券、取得跨境理财通资格、区内证券人才便利展业。

大湾区资本市场融合发展提速

此前,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明确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相关工作部署,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余洋认为,“区域资本市场一体化建设,本质是推动大湾区各主要城市在资本市场基础设施、资本市场制度、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的进一步联通,规则被相互接受,以此促进资本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和充分组合,有效发挥金融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提升资本使用的整体效率,实现区域资本市场的帕累托改进,助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大湾区资本市场一体化,实质是香港、澳门及珠三角九市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其中,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大湾区资本市场的资源主要围绕交易所形成,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

当前,深圳证券交易所持续优化深港通机制,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过去6年,深港通平稳有序运行,标的范围不断扩大,跨境投资日益活跃,累计交易金额突破57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96%。

截至当前,深港两地已经形成了以深港账户通、汇款通、融资通、贸易通、金融服务通、跨境理财通“六通”为代表的深港金融合作新格局。大湾区资本市场也在加速互联互通,如深港加快探索私募通机制,外资私募渣打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完成登记备案。

在期货领域,今年7月,广州期货交易所第二个品种碳酸锂期货期权挂牌交易。作为定位于创新型、国际化的交易所,广期所以服务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宗旨。

此前,广州市人民政府发文表示,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及各大国际期货交易所开展合作,扩大“广州价格”影响力。

早在2021年,香港交易所投资了广州期货交易所7%的股权,成为第一个获准入股内地期货交易所的境外机构。近期,香港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香港交易所会通过支持广期所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与广期所共同推进大湾区绿色低碳市场的发展。”

在今年6月,香港交易所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使港股成为全球首个实施两种货币柜台结构的市场,此举为港股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资金,又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巩固和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根据恒生指数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自“双柜台模式”推出以来的一个月,截至7月18日,双柜台证券港币柜台日均成交额为258亿元港币,而人民币柜台日均成交额约为1.74亿元人民币。

从战略层面来看,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将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离岸人民币枢纽的作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作出贡献。尤其是该模式可为港股通交易使用人民币奠定基础,是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又一重大成果。

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资本市场在实质性融合方面还面临着许多优化改善的空间,比如在监管机构合作、资本跨境流动、制度规则差异、跨境金融人才培养方面,还需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