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持续激活退市机制,打造健康活跃的资本市场

2023年08月02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强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最近几年,注册制改革、科创板设立以及其他一系列市场治理措施,重塑了A股市场生态,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但是,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热度出现了下滑,成交量走低,投资者风险偏好上升。

在流动性相对宽松,上市公司业绩相对稳定的情况下,A股市场走低与一系列预期有关。与实体经济不同,高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市场环境、行业政策以及公司业绩等非常敏感,因此,市场经常对各种预期和不确定性采取立即行动,引发市场波动,被视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今年上半年,除了第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市场对一些长期问题感到忧虑,包括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风险、资产负债表扩张放缓、楼市低迷以及外部脱钩断链风险等,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A股市场低迷也由此成为影响市场预期的因素。

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这些市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扩大内需稳定经济运行,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提振市场信心,这种信心也将传导给A股投资者。活跃资本市场不是鼓励炒作,制造政策行情,而是依靠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A股指数长期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小非限售期较长,这导致机构给与IPO公司非常高的PE,市场长期存在炒新,在一个时期内将新股股价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当大小非限售期已过,过高估值就会面临大小非减持,出现长期持续下跌的现象。如果很多上市公司IPO存在高开低走问题,就会对指数产生影响。因此,应该从制度上避免这种炒新套利行为,缩短大小非限售期,回归价值投资的轨道。

以公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一些机构投资者,散户化特征明显,热衷追逐短期市场热点,追涨杀跌,不仅可能扰乱市场秩序,不利于A股健康成长,也对基民不负责任。一些机构包装明星基金经理,在炒作热点时宣传业绩,吸引投资客户,往往随后业绩暴跌,将大量基民套牢,从而令大量投资者宁愿购买理财或储蓄,也不愿进入股市。机构的追涨杀跌行为与经理人的考核短期化以及利益相关,并且即便亏损经理人也不用承担责任,这无疑鼓励经理人拿着客户资金去“赌博”。

目前,我国中长期资金持股市值占比偏低。美国国内机构持有美股市值占比大约在40%-50%之间,而中国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等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在20%左右,这导致市场投资者散户化结构比较明显,容易引起波动。引入更大比例的中长期增量资金,不仅是股市指数有序增长的“压舱石”,也能够在各种风险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因此,应该推动个人养老金、住房公积金、保险资金等更高比例地配置A股资产,要从制度上解决此类资金风险偏好过低的问题,适当放宽入市门槛。

中长期资金较为谨慎也与A股的个股风险有关。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的惩治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注册制有利于市场不断扩容,但退市机制仍待健全,一些应被清退的问题公司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上市公司质量,助长了一些投机者的投机炒作行为。应该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各种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鼓励通过集体诉讼方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激活退市机制,加速市场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以更加优质的资产降低中长期资金和广大投资者的忧虑,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健康、活跃的资本市场。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