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广州报道
滴滴打车、上门家政、外卖闪送、网红直播、兼职代驾……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延伸,以新业态灵活用工为代表的社会化用工模式逐渐成型,并且不断在发展进化之中。
在近日召开的全球商业创新大会社会化用工专题论坛上,巨量引擎携手用友薪福社发布《直播电商领域多元化用工发展趋势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提出,未来在直播电商领域中,多元化用工将逐渐成为普遍化趋势。众多从业者工作之余会考虑在直播电商领域兼职,与企业核心利益相关的高阶型合作者或自然人(如主播、达人、内容运营、商务选品、前后期制作人员等)的灵活从业人数将大幅增加。
所谓社会化用工是非劳动关系用工模式的统称,企业通过与工作市场中的劳动者建立工作关系、合作关系或合伙关系,以达到企业获取劳动力、信息、知识、技术、顾客、供应商等生产经营所需资源的一种用工方式。
社会化用工研究专家、用友薪福社研究院院长杨锴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影响下,社会化用工这一新业态用工模式能够实现扩大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对于“保就业保民生”具有积极作用,从企业角度,社会化用工能够更好地满足临时性用工需求、减少用工成本、扩展营销渠道,实现最有效的业务和用工配置方式和人力资本价值最大化。
(企业直接与独立自然人合作的原因 图片来源:《直播电商领域多元化用工发展趋势报告》)
社会化用工解决“用工难”
赵军(化名)是广州某内容运营平台兼职写手,他表示,“从小就喜欢看小说和文章,自己一直想当编剧,在大学时候也学戏文专业,干脆就继续当脚本写手了,能够额外增加一笔收入。”
而对于北京某电商渠道投放员工秦瑶(化名)而言,可以灵活把握工作节奏是她选择灵活就业的主要原因。“我有一个两岁多的孩子需要照顾,有了孩子之后觉得那些坐班制的工作对我来讲无法兼顾家庭 。”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受“灵活用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到2亿人左右,其中从事主播及相关从业人员160多万人,较2020年增长近3倍。
《报告》调研显示,时间灵活、增加收入、兴趣爱好、好奇尝新、拓展人脉等是从业者选择灵活就业的主要原因。
而收入、发展机会、就业保障、自由感、满足感、安全感是社会化用工从业者从业需求的主要领域。比如,几乎全部选择以社会化用工形式就业的从业者都表露出了对自由感的较高的评价,较为自由的工作时间让从业者有充足的机会开展自己想做的事情。
以社会化用工形式开展工作的从业者两级化严重,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两种。排除个人心理因素外,主动型满足感普遍较强,收入较高;而被动型社会化用工从业者往往缺少更多的营收手段,因此满足感和收入较低。而在安全感方面,与想象中调研结果相反,全职合作者在安全感方面表露的相对较差,而兼职合作者的安全感则相对较高。
实际上,除了求职者的就业观念逐渐发生改变,社会化用工也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疫情影响下,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用工效率难以提升,成为不少企业面临的难题。与此同时,服务业供需比失衡、年轻劳动者跳槽频率越来越高、蓝领服务业的薪资快速上涨等趋势也逐渐显现,因此,企业必然会产生用人模式变化的内在需求。
对此,杨锴也表示,企业组织创新的需求、业务快速变革的需求、成本控制的需求、企业风险管控的需求是互联网新经济时代,企业更多地选择社会化用工的主要原因。“相比传统的雇佣模式,社会化用工模式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同时也满足了个人多样化的求职需求。”
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国内超过51%企业有计划采用“灵活用工”。比如,盒马鲜生、苏宁物流、沃尔玛等产业龙头企业纷纷推出“共享员工”计划,解决业务激增和员工紧缺问题,一些线下服务企业也通过“租借、派出”员工的方式,缓解成本及现金流压力。
超90%主播岗位应用多元化用工
然而,并非所有岗位都适合社会化用工。社会化用工的核心是按照结果付费;其次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个人也会承担一部分的风险;同时岗位所做成果可以量化的。
“企业选择社会化用工的主要原因在于应对临时性用工需求和节约成本,因此从岗位来说,以销售岗位为主、辅助性岗位为辅,具体行业来看,包括网约车司机、快递人员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也有咨询师等高端服务类领域。”杨锴说。
伴随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直播电商已经成为社会化用工模式的重要适用领域。
如今,直播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已经从“众多渠道中的一个”渐渐变为“必经之路”,这也带来了旺盛的人才需求。2020年7月,人社部发布的“九大互联网新职业”中,设置了“互联网营销师”,并下设“直播销售员、视频创推员”等新岗位。
然而,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与短视频+直播电商业务需求量提高之间的矛盾,导致企业当前传统的用工模式无法匹配目前的用工需求现状。
因此,“多元化用工”应运而生,成为从事短视频+直播领域企业最有效的业务和用工配置方式之一。
这其中,社会化用工的优势在于激励效果明显,人员运营易于复制,可快速跟随企业发展需求调整,可应用于流动率大、技能易快速复制的职能;个体也可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形成相互关系,满足自己关于工作时间、地点、任务选择的自由。
根据《报告》调研结果,约87%直播电商领域企业采用过“发包给独立自然人”的社会化用工模式,其次是“劳务派遣”及“发包给企业,并不在本企业工作”这两种模式。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服务商,社会化用工人员数量占总员工数量的比例已超过40%,且正处于上涨趋势。
从岗位来看,在短视频 + 直播电商领域,发现社会化用工主要存在于主播、达人、直播运营、商务选品、内容运营等具备专业身份的岗位类型。比如主播岗位中有91%采用多元化用工模式。
(直播电商领域常见岗位多元化用工模式应用占比 图片来源:《直播电商领域多元化用工发展趋势报告》)
相对而言,这些合作者更具备“超级个体”的特征:工作内容更加垂直、工作创造的价值更大,对专业性要求更高、与企业的直接对接能力及影响力更强。
“社会化用工超级个体特征强显著、去集体化趋势显现。可以说,每一个主播都希望未来成为网红主播,社会化用工的模式能够给予其更多选择。”杨锴表示,直播电商领域企业一般具有周期用工灵活性、职能任务灵活性、时间地点灵活性、关系与风险灵活性、激励灵活性等特征,因此未来直播电商领域中,多元化用工将逐渐成为普遍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