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缺必补”,靠不靠谱?

2023年06月23日 14:18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相信很多老股民都听过“逢缺必补”的说法,似乎只要K线图上出现缺口就一定会回补。这种说法究竟靠不靠谱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番。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何为“缺口”。

通常来说,如果没有极特殊的情况,股指或股价的变动都应该是连续进行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投资者却经常遇到相邻的两根K线之间出现了没有交易的空白区,这就是股市里经常出现的缺口。从日K线图看,缺口表征的是某指数或个股在某天的最低成交价格比前一天的的最高价格还要高(即跳空向上的缺口),或是某天的最高成交价格比前一天的最低成交价格还要低(即跳空向下的缺口),如下图所示。

缺口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般来说,指数或个股价格出现缺口,通常都是因为受到了突发性的重大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响。例如,某公司当晚发布业绩预增预告且大超市场预期,次日早盘便会有资金在集合竞价阶段就不惜以更高的价格进行抢筹,继而使得股价高开高走,反映在K线图上便是留下了一个跳空向上的缺口;反之,若是突发业绩或其他方面的利空,场内资金便不惜以更低的价格挂单抢跑,这就容易留下一个跳空向下的缺口。从这个角度看,缺口往往代表着资金坚决看多或坚决看空的态度。

以桂发祥为例,今年4月26日晚公布了一季报,称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200%,次日股价直接被做多资金顶上“一字板”,并且留下了跳空缺口,此后多日都没有回补,这便是所谓的“净利润断层”。

再比如江特电机,4月24日晚发布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超过90%,次日股价直接低开低走,并留下了一个向下的缺口。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两个案例恰好回答了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那就是个股的缺口未必会回补——至少在短期内,很多缺口不一定要立即回补。

以向下缺口为例,由于是突发利空等因素所致,很多持筹者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套牢,且相当一部分人的成本都在缺口上方,这便意味着在缺口价格上方形成了较大的抛压,一旦后续股价反弹至缺口附近,一部分套牢者便迎来了减亏或是回本的机会,他们此时便会倾向于卖出股票,而抛压也会让股价继续掉头向下,缺口也由此具备了“压力”效果。

至于向上缺口,由于突发利好而引发资金抢筹坚决,使得多数人的持仓成本都在缺口下方,且利润陡增,如此多的获利盘,理论上应该是兑现者居多,然而若是此后多日股价每次回调到缺口附近就反弹起来且不回补,一方面说明持筹者志在高远,并不满足眼前的“蝇头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很多踏空资金在股价靠近缺口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买入,此时的缺口反而成为了新一轮上涨的中继,并起到了强支撑作用。

正因上述种种,面对个股K线图上留下的缺口,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如果是向下缺口,务必要坚决卖出以回避风险;如果是向上缺口且多日不补,后面有可能会迎来一波大行情,正所谓“缺口不补,后市如虎”。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是大盘或板块指数留下的缺口,可能就要另当别论了。

究其原因,指数的走势源自于多只个股的“综合”,主力资金虽然可以引导或影响个股的涨跌,但总归左右不了指数的起落,因此指数补缺口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以上证指数为例,从金融心理学的角度看,倘若某天因突发利好而形成了向上缺口,后续面对指数调整时,很多认为“逢缺必补”的人都在等着缺口回补才愿意出手买入,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买方力量,如此一来,指数缺口可能真的就回补了。换个角度看,倘若指数的缺口多日不补,那么更能反映出市场坚决做多的决心,当补不补视为强,后面很可能是一波指数级别的大行情。

当然,股市博大精深、瞬息万变,关于缺口的知识点绝不限于本文所介绍的内容。想要稳定盈利,我们仍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总结,通过对市场的理解和判断来选择上涨概率大且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标的,同时还应该持续提高自己对于政策导向、行业逻辑以及公司基本面的认知和把握,继而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如此方能在财富积累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公众号“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

编辑:胡伟 毛德芬

关注我们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