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海南自贸港2025年封关运作着力点在“两个总部基地”建设

2023年04月13日 21:5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高江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高江虹 海口报道

4月13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2023海南自由贸易港论坛上建议,2025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着力点可放在“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上,构建有吸引力的政策体系,另外要以“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为重大任务,在“联动发展”中打造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

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是总部企业核心诉求

2025年封关运作不仅意味着海南全岛由“境内关内”向“境内关外”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的转变,也意味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由起步阶段向实质性运作的转变。迟福林认为,面对国际政经格局的变化和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的新趋势,海南自由贸易港应该把封关运作政策创新的着力点放在“两个总部基地”建设上,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出台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相关政策。

两个总部基地,指的是中国企业进入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市场的总部基地和以东盟为重点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总部基地。

“政策重点在于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与RCEP规则的叠加。”迟福林指出,要发挥单向开放的灵活性、主动性,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提前落实我国在RCEP中对东盟国家的“零关税”商品承诺表,便利其他成员国经海南分享中国大市场。并率先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行完全累积原则,支持企业在RCEP成员国的加工增值部分计入海南的增值部分。企业在RCEP其他成员国和海南加工增值累计超过30%,即可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迟福林还建议在近两年,要尽快将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限制措施数量由70项缩减至30项左右,并以此为契机,率先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型开放,打造与国际市场规则、规制、管理、标准对接的先行区。

“构建有吸引力的两个总部基地政策体系,突破的关键在于资金自由便利流动。”迟福林指出,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是总部企业的核心政策诉求。由于缺乏自由便利的金融开放政策与金融服务支撑,目前在海南注册的总部企业大多结算中心、信息中心等核心业务都不在海南。他认为,从现实看,与香港联手开辟东盟市场,适时建立“双港”金融服务合作对接机制,以“海南承接+香港服务”的模式促进香港金融服务体系与海南自由贸易港“总部基地”建设的融合,有很大的可行性。如允许在港金融机构通过跨境服务、自然人移动等方式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总部基地的企业提供国际金融,或者借鉴欧盟经验,海南与香港在金融领域探索实施“单一通行证制度”,由此推动“双港”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等。

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关于“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的要求,2025封关运作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和发展优势相融合,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交汇点创造至关重要的条件。

迟福林认为,2025封关运作应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在“联动发展”中打造中国与东盟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枢纽。在此过程中,应将产业协同“联动发展”的重点。例如,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吸引广东农业加工贸易企业到海南发展农产品和热带水果进口加工业务,使农产品加工增值超过30%后以“零关税”进入广东并向全国分销。

不过,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迟福林认为应尽快启动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建设,建议两省适时向国家提出启动琼州海峡跨海通道重大项目建设的申请。

迟福林还建议海南将防走私的关口重点放在大湾区,比如“二线”设在徐闻,“其反走私监管的有效性可能要比在海南岛设置若干 ‘二线’口岸的效果要好些。”迟福林认为,海南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放开“一线”、用好“一线”上,努力以境内关外的独特优势集聚全球资源。

此外,迟福林认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应把开辟国际航线、尤其是面向东盟各国的国际航线作为重点,为封关运作后加快空海国际交通网络和国际经贸合作网络建设打下重要基础。

“从新加坡、迪拜等国际经验看,无一不是以国际空港建设为突出特点。”迟福林表示,新加坡樟宜机场自1981运营以来,100多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通往全球400多个城市,平均每84秒就有一架飞机起降;2020年迪拜机场对本地GDP的贡献已达到30%左右。

迟福林建议,采取多种方式尽快实现面向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直飞航线全覆盖;扩大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吸引新加坡、中国香港等航空公司开辟经停海南的航线;支持内地航空企业加密与全球主要客源地的国际航线,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巩固“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