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湖南自贸区:可先行先试CPTPP部分规则

2021年10月21日 21: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鹏
2020年9月湖南获批自贸区以来,自贸区总体方案121项改革方案已经落地101项,实施率达到了83.5%;建设实施方案有321项,已经实施了273项,实施率达到了85%。

10月20日上午,自贸试验区与国内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论坛在长沙举行,论坛以“对话自贸区:试出中国经济的大未来”为主题。

什么是自贸区?简单的来讲,自贸区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特殊功能区域,它在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比世贸组织有关规定更加便利,在这个区域内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是扩大开放的一项力举。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拥有21个自贸区,形成了覆盖东南西北中的格局。自贸区的建设对一个地区而言,意味着对外开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中制度创新和改革,就是一个“试”的阶段,是对原有制度的“压力测试”,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但是“不破不立”,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改革开放是与全球经济接轨的重要手段,对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促进具有巨大的作用。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前18家自贸试验区共新设企业39.3万家,实际使用外资1763.8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4.7万亿元,以不到全国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实现了占全国17.6%的外商投资和14.7%的进出口,为稳外贸稳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9月湖南获批自贸区以来,自贸区总体方案121项改革方案已经落地101项,实施率达到了83.5%;建设实施方案有321项,已经实施了273项,实施率达到了85%。

同时,“自贸区光环”为湖南的经济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据了解,一年来,湖南自贸区新设企业6765家,实际利用外资7.14亿美元;新引进项目278个(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8个)、总投资额2727.46亿元;预计实现外贸进出口1635.82亿元,占到同期全省外贸总额的30%以上。

建议先行先试CPTPP部分规则

当前国际经贸规则主要为发达国家所主导,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诉求。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对传统的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挑战。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合作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错综复杂,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本次论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发表主题演讲《双循环格局下,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担当和责任》,他指出当前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提出了3个变化,一是“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成为全球经贸规则的趋势;二是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向区域“高标准“和区域“强排他”的方向演变;规则措施由“边境上”向竞争中性等“边境内”转移。

他同时也表示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自由贸易试验区需要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重构新趋势,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协定,形成以高水平开放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示范,努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或交汇点。

建议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先行先试CPTPP部分规则,探索推进湘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发挥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高端制造业发展与中非合作中的特殊作用,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聚焦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肖皓发表主题演讲《中非经贸合作与自贸区建设》,对中非经贸合作的现状与基本问题、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深入剖析,强调自贸区的核心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湖南打造“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中的一个重要的园区,也是为国家在中非经贸合作领域试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不断优势累积中,中非经贸合作先行区布局了“一核心三片区和多基点”,聚焦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打造湖南模式,形成中非地方经贸合作新高地,全面推动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

此前,根据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共同编撰的《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报告(2021)》数据显示,2019年,中非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2090.2亿美元,同比增加2.4%。2020年,受疫情冲击,中非双边贸易总额降至1869.7亿美元,同比下降10.5%,但中国保持了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湖南大力发展中非贸易。根据长沙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湖南省对非洲进出口28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对非洲出口174.3亿元,增长7.4%;自非洲进口114.1亿元,增长40.3%。而今年1至8月,湖南省对非洲进出口248.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3.7%。

此前,根据长沙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湖南省完成进出口总额4874.5亿元、增长12.3%,总量排名全国第14位、较2019年前进1位,增速高于全国10.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其中,出口3306.4亿元、增长7.5%,总量排名全国第11位,增速居全国第12位。

与长株潭一体化联动发展

2021年5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印发,围绕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生态同建、创新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服务同享的“十同”要求展开,谱写了长株潭一体化建设的宏大篇章。

湖南自贸区的建设也将作为一个平台,联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也将大有作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湖南省参事室特邀研究员朱翔在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自贸区建设与长株潭创新发展》,他表示湖南自贸试验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等要求,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朱翔指出,“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以湘江作为生态轴,三个城市形成各有特色的发展个体。长沙搞工程机械,株洲搞工程机械,湘潭搞电工机械,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三个城市不搞摊大饼。”

湖南创新政策层出不穷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正和岛首席经济学家王林在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开放高地即改革高地》,他指出,当年我国加入WTO修改了2300多个国家的法规和19000多个地方法规,可以说“改革就是变法”。

根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我国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提出了申请。这一次申请,代表了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断改革开放、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之路。

湖南在自贸区建设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各类创新政策层出不穷。以长沙为例,长沙为了支持湖南自贸区,长沙接连出台了涉及土地、金融、人才、市场监管、法律、税务等一系列的政策。首创案例多点突破,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0余项,其中全国首创12项,探索形成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知识产权保护等新模式。

截至目前,湖南自贸区总体方案121项改革方案已经落地101项,实施率达到了83.5%;建设实施方案有321项,已经实施了273项,实施率达到了85%;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效应,使得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三高四新”造就的新湖南,必然是一个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全局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的湖南,必然是一个以“湖南之为”贡献“中国之治”、以“湖南之答”回应“时代之问”、以湖南一地一域的繁荣发展助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湖南。

财经日历

      • 2025年 6月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查看全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