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0-2021年度科技与制造领域投资竞争力研究案例发布

2021年11月22日 14: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在人口红利消失叠加数字化浪潮的背景中,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正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科创板、北交所等资本市场红利的影响下,科技与制造领域正成为VC/PE机构所追逐的焦点。

在过去一二十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投资时代,VC/PE机构的投资专注于寻找足够大的平台型公司,也由此成就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美团、字节跳动、拼多多等科技巨头企业。

当前,随着北交所的开市,很多“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正走到聚光灯下,迎来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加之2019年科创板开板对硬科技企业敞开大门,硬科技、专精特新成为新时期科技投资的关键词。

这同时也意味着,对后期PE投资机构来说,投资空间正在被压缩。因为许多企业可能还没有走到后期PE投资阶段,就已经实现上市。所以我们看见,一些大型PE机构也都在往早期走,成立面向早期项目的创投团队,诸多VC/PE机构开始真正践行“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

虽说大的平台型机会越来越少,但仍有新风口挑动着VC/PE机构的兴奋点,比如元宇宙,它被看作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元宇宙概念的火热,不仅吸引了Facebook、微软、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的入局,也吸引了五源资本、创世伙伴CCV、高榕资本等诸多创投机构参与其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据gartner曲线,新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启动期、高峰期、低谷期,随后再爬坡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对元宇宙技术概念来说,现阶段正是风口形成的阶段,可能会逐渐出现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形成泡沫。当退潮之后,真正踏实做事的公司和耐心的资本,将推动行业长期向前发展。

在制造领域,我们看见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正成为趋势,同时碳中和正在引领行业的发展。在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等诸多细分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绿色技术和模式,孕育着重要投资机遇。

在制造业垂直领域中,最让人振奋的还属汽车领域。纵观过去数十年,技术的演进为各行各业带来革新的力量。但很少有行业像汽车行业这样,新能源、自动驾驶等多种技术变革几乎同时来临,为行业带来巨大的创业投资机会。而且汽车本身就是体量非常大的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等趋势的叠加,为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创新潜力。

从退出角度来说,科技与制造领域的企业也有着亮眼表现。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先进制造业、半导体行业诞生的IPO数量分别为83起、49起,在行业前三名中占据两席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互联网IPO数量则大幅度减少了,我们正在见证着行业的历史交替。

同时,VC/PE机构重金逐鹿的AI领域,也在今年逐渐迎来上市收获期。但需要注意的是,AI公司现阶段普遍仍没有实现盈利,它们还需要更多时间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认为,目前科技与制造领域正呈现出这些投融资趋势值得关注:

一、“专精特新”迎历史性机遇,投早投科技成共识

11月15日,筹备两个月的北交所正式开市,“专精特新”企业由此备受市场瞩目,也成为VC/PE机构关注的焦点。

依据定义,“专精特新”四个字分别指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分别对应对中小企业的四项核心要求:聚焦于细分市场和领域,具备差异化、精细化的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既包括目前存在的各个细分领域中的“隐形冠军”,又包括具备较强的进口替代和创新能力、能够保证我国供应链安全的初创企业。

过往,投资此类“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风险大、投资周期长、退出难等诸多现实问题。但现在,北交所的设立,让专精特新的中小公司也能够缩短IPO的时间周期,从而获得流动性。退出通道的顺畅,让VC/PE机构敢于大刀阔斧的投资“专精特新”企业。

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注意到,红杉中国、高瓴、CPE源峰、深创投、君联资本、蓝驰创投、九合创投等诸多VC/PE机构正在抢滩布局“专精特新”类企业,真正践行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专精特新企业深扎在细分领域,如何判断企业核心技术的真实含金量,以及如何判断企业未来究竟能够做多大、机构投资效率能有多高,将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元宇宙站上风口,机遇与泡沫并存

今年以来,元宇宙概念快速破圈,成为海内外市场关注的热点,Facebook、微软、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等科技公司均已躬身入局。在一级市场,已经有超参数科技、MetaApp、rct AI、Rangers Protocol等元宇宙概念创业公司,获得五源资本、创世伙伴CCV、高榕资本、SIG海纳亚洲资本等的投资。

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认为,元宇宙发展仍在早期阶段,商业化落地、监管政策等都尚不明确,所以现在无法绝对预测元宇宙概念将在什么时间点被升级或者被遗忘。但可以确定的是,当资本方、巨头科技公司的投入增大,元宇宙概念背后的技术生态将快速发展,VR/AR、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很多垂直领域的技术,将进一步得到优化提升。随着技术生态发展的逐步成熟,人们也将越来越接近元宇宙所构想的理想虚拟世界。

元宇宙可能是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形态,这也是引发科技巨头公司进军元宇宙的主要原因。对新兴的初创公司来说,抓住破坏性创新中的机会也容易快速崛起,从而引领下一个时代,这也是风投乐此不疲的挖掘元宇宙概念初创公司的主要原因。

同时,根据gartner曲线,新技术的发展都会经历启动期、高峰期、低谷期,随后再爬坡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对元宇宙技术概念来说,现阶段正是风口形成的阶段,可能会逐渐出现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形成泡沫。当退潮之后,真正踏实做事的公司和耐心的资本,将推动行业长期向前发展。

三、人工智能企业迎上市潮,盈利难题仍待解

VC/PE机构重金逐鹿的AI领域,在今年逐渐迎来上市收获期。11月5日,专注于AI视网膜影像领域的鹰瞳科技正式登陆港交所。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统计,推想医疗、数坤科技这几家医疗AI公司已纷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AI四小龙中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均已科创板IPO过会,商汤科技和依图科技也都在IPO进程中。

AI公司近期形成上市潮的原因在于,AI公司的算法确实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产品的成熟度、被认可程度比较高。产品服务被证明之后,AI在二级市场上也能够得到投资人一定程度的认可。同时,上市能够帮助AI公司补充现金流、树立品牌形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产品服务被证明的AI公司,收入仍有一定的滞后性,无论是医疗垂直领域的AI公司还是机器视觉领域的AI四小龙,现阶段都普遍没有实现盈利。这也是AI公司受市场诟病的主要原因,它们还需要更多时间证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同时,市场中为了估值做概念的AI公司并不在少数,它们也能拿到融资,但究竟哪条业务线能够落地带来收入却并不明晰。随着上市潮的来临,财务遮羞布被掀开之后,人们将真正看清楚,哪些是真正有业务实力的AI公司,哪些是在裸泳的AI公司。

四、碳中和投资驱热,责任担当背后也有经济价值驱动

当前,全球正处于从高碳向低碳及净零碳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内也提出“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制造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碳中和影响下最先迎来革新的行业。在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等细分领域,正在不断涌现一些新的绿色技术和模式,孕育着重要投资机遇。

实现碳中和可以带来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领域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和创业机会,带来经济竞争力提升、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效益。碳中和的投资,能够带来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赢。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注意到,越来越多VC/PE机构开始将碳中和理念贯穿于投资全流程中。同时,还有许多VC/PE机构开始成立专门的团队或基金,“掘金”碳中和投资。

比如今年3月,高瓴创始人张磊在公开场合提到,高瓴成立了专门的气候变化投资团队,推出专项绿色基金,成为股权投资领域内首支以“绿色产业”为投资主题的纯市场化投资基金。当月,远景科技集团与红杉中国宣布,将共同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

今年10月,远景科技集团旗下远景能源与远景动力两家企业获得春华资本战略融资,金额逾6亿美元。据了解,这笔交易是目前碳中和投资热潮中金额最高的项目。

 

在以科技与制造投资作为重点关注方向的诸多投资机构中,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创新资本研究院通过对数百家投资机构的调研、走访与问卷发放,收集各基金募资,科技与制造领域投资、退出,及被投项目的后续轮融资等业绩表现,同时参考第三方机构CVSource投中数据、同花顺iFinD的数据,再结合行业专家评委会对拟上榜机构在ESG等方面的考量,“2020-2021年度科技与制造领域投资竞争力研究案例”由此新鲜出炉。

下为具体榜单: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