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副校长肖江南:聚四海英才!持续为青岛贡献“青大”力量

2021年12月21日 17:12   城市频道
高校想要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而高校是一座城市中文化最先进的所在,是最具有创新意识的群体。

目光投向青岛,以青岛大学为代表的本地高校,历经百年岁月沉淀,见证并参与了城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2月16日,由青岛大学、城阳区联合举办的2021“智汇城阳”高层次人才论坛暨青岛大学国际青年学者崂山论坛上,吸引了超400位全球优秀青年学者参加。通过崂山论坛的举办,青岛大学为青岛这座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沿海开放城市,提供了聚四海英才的平台。

论坛结束后,凤凰网青岛也通过专访的形式,与青岛大学肖江南副校长围绕高校未来定位与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学,要让每位教师,都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

肖江南在接受采访时说,高校想要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师资队伍建设不应注重数量、规模,而应该着力提升质量、结构和水平。

2017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40所“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名单,青岛大学名列其中。肖江南介绍道,青岛大学长期以来在人才评价上主要采取的是分类培养、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和分类评价,并实施人才分类发展。按照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为主型、服务社会型(产业型、临床型、创作表演型)设置教师岗位类型,也就是说,按照每位教师的兴趣点分配,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

青岛大学副校长肖江南接受凤凰网青岛专访

肖江南说,截止到2021年12月15日,青大已引进1000多位青年博士,目前在校的共2000位。另外,还有近700位博士后、700多位在读的博士生。这支庞大的博士青年教师队伍构成了青岛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中坚力量。

交谈中,肖江南说,“崂山论坛”是青岛大学主办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主要平台之一,旨在为各学科领域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围绕学术发展前沿,探讨学科热点研究,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我校以全球视野延揽一流人才,构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一流人才高地,推进新时代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肖江南透露了自己的愿望:热忱期待海内外青年才俊加盟青大,学校将努力为人才铺就成长进步、施展才华的舞台,全面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11月2日,QS发布了2022亚洲大学排行榜,本次榜单共包含亚洲687所院校,有183所中国高校上榜,青岛大学首次入围该榜单,并列亚洲高校第291-300位、国内高校72-73位。不仅如此,青岛大学在国际公认的世界高校排行榜泰晤士高等教育、软科、U.S. News均已榜上有名。

肖江南与拟引进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现场签约

百余年来,青岛大学在探索前进的道路上从未止步,怎样才能建成一所对城市有所贡献、能够引领城市发展的大学,成了首要问题。但高校并不是直接给社会提供产品和项目,而是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社会输送人才。

为此,2016年,青岛大学面向全校学生专门创建了一个独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主要为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并提出课程建设、实践指导、孵化服务、队伍建设、赛事引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

2020年,青岛大学共推荐两项国际项目荣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一个项目获得入围总决赛奖。获得互联网+省级金奖2项、创青春省级金奖1项、科创大赛省级奖励20项。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78项、425人次,省创计划项目99项、519人次。

青大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

“创新在青大,创业在青岛”——青岛大学有这样一种说法。

肖江南说,学校鼓励所有教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积极参与企业工作、创新创业,同时我们有一整套体制机制帮助教师们服务社会。

依托山东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青岛大学大学科技园,青岛大学与海尔·海创汇、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等平台合作,在2020年全国“双创周”期间,联合举办了全国双创周青岛站青岛大学“双创校企行”系列活动,举办了创新创业基地授牌、训练营启动、创业项目培育基金颁发、正奇创新创业大讲堂报告等活动。

2021“智汇城阳”高层次人才论坛暨青岛大学国际青年学者崂山论坛现场

一座城市的繁荣发展,无不浸透着所在城市高校的深度融合和全力支持。“青岛大学一直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学校的重要使命,”肖江南说,“为了汇集青岛大学以及与社会发展相关的专利、成果,青岛大学设立了青岛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使得社会和高校之间形成了一座桥梁。”

教师进企业,企业进高校,将企业的实验室建在高校。青岛大学始终坚持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发挥其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为青岛市提供了智力、技术、人才、文化等全面支持,为社会输送40余万优秀校友,也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肖江南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将继续坚持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制度体系,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未来,在国家战略叠加下的青岛大学也将继续积极作为,为实现校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也为站在发展‘新风口’的青岛持续贡献青大力量。”肖江南表示。

(文/武艺琳,来源/凤凰网青岛)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