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湾区科创取得新突破

2023年05月20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蒋余浩(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5月20日-23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4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而独特的科创体系。首先,第一层是国家主导的科研活动,包括重大科技攻关、科研重大战略布局等等,针对的是对国家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科技研发。在这个层面,新型举国体制的科技创新机制持续发挥最大作用。其次,中间层是国家主导、多元科研主体共同参与的科研活动,有效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个领域科研力量参加。这个层面主要实施定向配置资源和竞争性经费使用等机制。最后一层是科研人员、各类企业的自由探索,在形成创新方面往往收取始料未及的效果。这个层面目前一方面是以鼓励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设置科研培育项目的机制加以推行,一方面是由有着较强科研实力的各类大型企业自主开展。

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有显著优点和优势,但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及时加以应对。首先,由于国家主导的科研项目占据主要地位,我国的科创体系避免了美国科创系统那种过于商业化的弊端,但是,科创市场尚不够发达。高校科研院所主要以争取各级政府项目为主,民营基金、风投、科技中介等机构也发展不够充分。尚未建成活跃而有效的科创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项激励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所取得的效果。

其次,我国政府近年对科技领域的高度重视,极大推动了科技创新实力的大幅提升,但是,资助渠道的单一化状况仍然存在,尤其对科学家自由探索的支持仍有不足。中国政府对科技领域的重视和投入,在近年也有大幅增强。虽然近年有了企业等主体在科研投入方面的长足增长,我国依然存在科研资助渠道较为单一的问题,中小型民企有较为强烈的转型升级愿望,但是能够获得的科创信息和资助支持仍然相对不足。

一些成功的经验显示,在多样的资助渠道下,科学家们的研究探索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支持。因为,无论是政府资助还是企业资金,或者风险投资,通常都有程度不一的成果预期考虑,不大可能仅基于一个“设想”就实施投入,但一些私人基金却可以这样做,帮助很多有着创新思维的科学家获得了长期而稳定的科研保障。因此,我国需要完善多元的科研资助渠道,要形成大批研究者从事有重大突破可能性的基础研究探索的格局,还需要不断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近年来,中央决策对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有力推进,有望一方面通过激发企业科研投入和创新投入的热情,建设高度活跃而有效的科创市场,壮大中间层的科研,形成对广大科研人员的强激励;一方面在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创新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拓宽科研资助支持渠道。

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这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分类加以培养。例如,对于中小型科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应当设置启动资金、补贴、技术指导、政策指导等机制,充分培养,大力扶助,使其成为应用性创新的主力军,在市场中检验其产品的质量。要充分调动国有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攻克基础研究的难题。应该强调,大型国企的科研需以带动相关产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目的。因此,应当创新相关法律制度,推动大型国企将其科研成果推入公共领域,为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开拓新发展路径提供资源。

作为配套举措,还需要考虑创建各级政府与企业的联合资助机制,强化资助机构与行业部门的协同合作。例如,鼓励各行业设立基础研究专项基金,通过税收杠杆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尤其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加强与前沿科学问题对接,围绕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科学问题加大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投入。与此同时,强化面向需求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让企业可以从科研成果转化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收益,同时加大力度推进企业自身的创新队伍和创新能力建设,期待在包括广大中小企业在内的企业界逐步形成良性的循环格局:“企业多渠道投入科研(科研)—科研提升竞争力和创造新的赛道(创新创业)—企业持续投入科研(科研)”。此外,积极探索鼓励非营利机构及个人投入科创研究的可行办法,鼓励社会捐赠及提高捐赠配比支持科技研发,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引导风险投资、慈善捐赠等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相关统计显示,2022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3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全省研发投入强度预计达3.26%,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近年来,广东一边搭建实验室创新平台体系,一边把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作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以科技企业培育为主体,体系化建设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联合体,进一步拉长企业创新的特色“长板”。广东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将会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会不断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