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孙燕 上海报道
为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赋能作用,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本市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若干意见》)。
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是企业之间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为商品生产、流通提供配套服务的新型经济形态,主要包括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等平台类型。
“近年来,尤其是疫情以来,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正成为驱动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产业互联网的蓝海正在形成。”此前在6月12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通过发展一批重量级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企业,更好服务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6项措施促进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高质量发展
自2014年发布《关于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后,近年来,上海市大力发展以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等为代表的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
7月18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上,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介绍道,经过近十年的培育,上海市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中已有11家平台年交易规模超过百亿元,其中6家超过千亿元;上海市4家综合类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年累计业务规模接近500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品线上交易规模的四分之一。此外,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带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专业服务平台以专业化集成服务,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为推动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16项措施:在增强发展优势方面,聚焦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四个主要分类,针对性提出创新发展措施;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提出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保障物流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应用、加快新技术整合应用、鼓励国际化发展、加强碳管理基础建设、促进区域融合集聚发展、加快培养集聚多层次专业人才等措施;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提出建立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推进机制、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治理机制、建立监测统计制度等措施。
针对《若干意见》提出的推进浦东新区、宝山区、普陀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等区域打造平台集聚发展新高地,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了这些区域下一步工作的推进思路和举措,如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提出要做强一批石油天然气、塑化、有色等领域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做优一批跨境贸易、技术交易等专业服务平台;宝山区提出要培育一批行业龙头和高成长性的大宗商品、工业品电商及绿色低碳供应链领域平台。
据朱民介绍,上海市还将以《若干意见》为指引,形成“1+X”政策支持体系,近期将陆续推出标准体系、绿色低碳、综合监管、金融监管等领域专项政策。
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发展
“上海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发展已形成万亿级的产业规模、多领域的产业赛道。”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葛东波在现场指出。
葛东波进一步透露,根据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关于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升级赋能作用的战略部署,为落实《若干意见》,《上海市促进产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了“力争到2025年,产业互联网平台交易额突破3.3万亿元,引育100家以上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目标。
为推动产业互联网平台“集群”发展,上海将重点推进建设6类平台,包括面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汽车产业、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等领域的重点产业垂直服务平台,以及工业品数字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专业服务平台、工业原料数字服务平台、跨境产业数字服务平台。
此前,《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实施“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打造30个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据葛东波介绍,上海市还将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贯通发展的创新产品和制造模式。